[摘要] 當前,ERP軟件在國內外企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都說明了ERP軟件的有效性和使用價值,它對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ERP現代化信息技術管理系統經濟效益
ERP—企業資源計劃是一種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際上通行的、以現代化的先進管理思想為基礎的、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管理系統,它為企業提供了決策、計劃、控制和經營業績評估全方位的管理平臺。當前,ERP軟件在國內外企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都說明了ERP軟件的有效性和使用價值,它對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ERP系統給企業帶來的效益
ERP系統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所謂直接效益是指企業應用ERP系統以后,通過應用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而使企業獲得的可用數字表達出來的經濟效益。直接效益是企業建設ERP系統追求的重要目標。但是,我們千萬不能忽視ERP系統給企業帶來的另外一種隱性的效益,它不像直接效益表現的那樣直白和定量化,但它會給企業帶來間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1.ERP系統使企業實現了集成化管理
傳統的以手工處理為主的企業管理模式的信息處理方式處于落后狀況。引進ERP系統以后,通過計算機數據庫和網絡系統,形成了企業內外信息的集成平臺。使企業實現了企業管理數據的共享,打破了傳統企業信息隔離和信息孤島狀態。使信息獲得了統一的維護,并使數據和信息得到及時、準確、動態地更新。
2.ERP系統提高了企業的應變能力
當今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由于產品供過于求,客戶在購買產品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選擇,除了產品的性能、質量、價格因素以外,客戶在選擇產品的時候有了更多的個性化需求,并且在交貨期、售后服務等方面更加苛求。企業間的競爭演變成對客戶的爭奪。客戶需求“拉”動企業。這種經營策略上由“推”轉變為“拉”的變化,對企業的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只有建立起這樣的快速反應、高效的管理系統,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3.ERP在物料管理中所取得的效益
制造業企業應用ERP系統以后,加強了對物料的管理,使物料這種重要的制造資源得到了優化管理。在ERP系統中,對多品種小批量生產類型的企業,編制生產作業計劃采用MRP(物料需求計劃)模型。
從圖中可見,投入線1是傳統按產品臺套計劃的原材料投入線。在這種計劃模式中,不管各種零部件、原材料的生產提前期長短,一律在計劃期期初投入。在這種計劃模式下,車間在制品的占用等于整個圖中矩形的面積。投入線2是按零件提前期控制的MRP計劃模式的原材料的投入線,在這種計劃模式下各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投入時間是根據該零件的生產提前期推算出來的,提前期長的早投入,提前期短的晚投入。這樣,車間在制品的占用等于圖中右上部的三角形面積,而左下方空白三角形面積代表的在制品積壓消除了。
4.ERP系統重新整合了企業的計劃系統
ERP是一個企業資源的計劃系統,它以計劃為中心對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控制,對企業資源的利用進行全面優化管理。ERP系統運用了閉環反饋控制系統的原理,對企業的各項活動進行了有效控制。
如圖所示,ERP系統的主生產計劃模塊根據客戶訂單和市場預測編制在計劃期內的產品的出產計劃,并由物料需求計劃模塊分解成所需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產生各車間的生產作業計劃、外協計劃和外購計劃。
二、中小企業實施ERP系統要突破人力瓶頸
中小企業雖然屬于在夾縫中生存的組織,但它們又具有那些聯合艦隊所不具有靈活性,在這種利與弊的權衡中,中小企業不得不走向信息化之路,以求在夾縫中成長。但是,中小企業在引入ERP的過程中,人力方面的瓶頸將會是造成其實施成功的最大障礙。人力瓶頸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管理層的瓶頸
(1)管理層的知識瓶頸:ERP需要進行管理思想的創新,企業流程的重構,企業原有滯后模式的摒棄,由于不少企業管理層仍然局限在原有的管理體制和思維的基礎上,從而造成了在引入ERP系統時,給予了企業錯誤的引導方向。
(2)管理層的觀念瓶頸:ERP系統需要管理者逐漸改變落后的傳統思想在管理中所造成的約束。
2.企業項目實施人員的瓶頸
(1)企業內部實施人員的知識層次的瓶頸:有很多企業的ERP實施組成員雖然是在工作上很多年的主要業務人員,但由于他們對新知識的接受力不強,而且已經形成一種定性思維,這對于ERP的實施是不利的。
(2)企業內部實施人員的思想觀念的瓶頸:有不少企業的實施組成員認為這是上面布置的任務,只要在進行系統培訓時,人在那里,參加了會議,就表示完成了任務。因此造成了系統實施時,只有實施顧問唱獨角戲,企業信息化的結果無疑是失敗的。
(3)ERP實施顧問的瓶頸:有不少ERP軟件提供商在服務上做得差強人意,以為只有系統賣出去了,就表示這筆合同就已經做成了。所以在實施過程中,抱著不負責任的態度,造成了與企業之間的協調性,系統實現的效果都很差,甚至與企業之間產生糾紛。另外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項目人員的流動性較大,也阻礙了項目的順利推進。
3.企業部門和員工之間的利益關系形成的瓶頸
(1)責權利不明所造成的瓶頸:由于企業在運行ERP的過程中,其中會涉及許多部門利益性的問題,可能會增加某些部門的工作量,相應地減少某些部門的工作量。這里就有可能造成各部門的中層管理人員之間相互推諉責任,在高層領導面前訴苦,影響到ERP實施的進程和效果。
(2)人員變更所造成的瓶頸:由于信息化的引入,必定會相應地減少某些手工,機械勞動的員工人數,而相應地增加信息管理,分析型的知識員工,對某些人的自身利益造成影響。因此會有一批員工或明或暗地阻礙ERP的實施,造成信息化進程的失敗。
三、ERP與中國企業管理
由于發展背景和文化上的差異,照搬西方國家的ERP系統是行不通的。我們應構筑中國式的ERP,以適應中國的國情和廠情。
我國企業的組織結構大多為金字塔式的職能型層次式組織結構,隨著ERP系統在我國的不斷發展和改良,目前許多系統已具備高度的彈性可支持隨時調整的組織結構。企業要實施ERP計劃,首先要進行業務流程重組(BPR),BPR強調管理面向業務流程,將業務的審核和決策點定位于業務流程執行的地方,縮短信息溝通的渠道和時間,從而提高對顧客和市場的反應速度,而這正是我國企業所缺乏的。實施ERP要求將企業基礎的管理工作規范化。在我們的企業中建立一套起點高、充分量化、操作簡易而又富有實效的考核與激勵體系,也是實施ERP的重要目的之一。實施ERP幾乎牽涉到企業所有的活動,因而應對我國企業所有的員工進行ERP理念的培訓,使之理解并接受它,從而為ERP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生產管理是制造型企業的主要活動,其完成的好壞取決于生產計劃的制定,而ERP的核心正是計劃系統。ERP的核心思想是供應鏈管理,它強調企業與上游的供應商和下游的經銷商形成一條供應鏈,以便在市場上贏得競爭優勢。ERP強調企業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企業的庫存管理水平,加快企業流動資金的周轉。成本管理的思想貫穿于ERP計劃全過程,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成本控制水平。ERP在營銷管理方面強調對營銷網絡的動態控制。通過實施ERP,我國企業可以準確地進行營銷業務全過程的實時控制和管理,保證企業運營的效果和利潤。ERP計劃強調全面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適應現代管理的要求。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