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電子商務市場正在飛速發展,而電子商務人才的緊缺是目前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瓶頸。為此,我們通過互聯網和相關院校走訪調查各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體系。本次調查幾乎涵蓋了國內所有電子商務專業,并對各院校培養體系進行歸納和分析。最后本文結合國外電子商務專業的調查,給出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模式作為借鑒和參考。
[關鍵字] 電子商務專業調查培養體系
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電子商務在我國已經開展了6年之久。根據《200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調查報告》,2005年個人電子商務成交額高達135.05億元,比2004年增長280%。根據國家工商局的統計, 目前我國登記在冊的企業已有870 萬家。其中大中型企業就有10 萬多家, 以每家大中型企業需要引進一名電子商務人才為比例計算, 就需要 10 萬名專業人才。然而,回想兩年前國際電子商務師認證委員會(中國)研發中心對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和自學考試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結果為:截止到2004年6月15日,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20%。
如此大的需求量與如此低的就業率形成的鮮明對比不得不讓我們發出疑問:問題出在哪里?高校目前培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情況如何?為此,我們對國內大部分高校以及部分國外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開設情況進行調查并給予分析。
一、國內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
高校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應首先而且應著重從其課程設置上入手。電子商務專業是一個全新的學科體系,而不是簡單地把幾門學科、幾十門課程捏合在一起。因此,高校課程的有效設置尤為重要。學校的培養目標定位要準確 ,突出特點 ,這就要求學校在設置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時候,必須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在辦學目標上有所側重。
1.電子商務專業的師資隊伍有待壯大
電子商務是一個復合型的學科,這就需要一支具有復合型知識背景的師資隊伍。因此,電子商務的專業教師必須是既精通計算機和網絡信息知識,又熟悉商務活動的復合型教師,并且還需具有較強的研究創新能力。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師資隊伍存在師資短缺、教師結構不合理問題,現有師資大多數從計算機、網絡、管理、營銷或其他專業調派,非常缺乏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知識的專業師資,基本上是計算機師資與管理類師資的簡單組合。另外,由于教師本身很少參與商業企業的實際運作管理,案例來源、案例討論、創業指導、實習指導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其知識儲備大多來自以往出版的一些電子商務書籍,不夠系統、深入。因此,加強教師的培訓顯得非常重要。通過培訓,提高專業課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教學能力,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整體教學水平,使教師掌握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目前,各大高校也在努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2.電子商務教學體系分類各有側重
專業培養目標是通過專業教學來實現的。專業教學計劃的編制是電子商務專業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實現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目標的根本保障。由于電子商務是一個電子與商務的復合型專業 ,不同的發展方向有不同的要求 ,如中央財經大學的電子商務專業就偏向于其優勢所在的金融領域 ,北京交通大學則依托物流專業的傳統優勢,以運輸為物流主體,開展電子商務服務。目前,高校中培養電子商務學科的構建有三種不同的方式:一是從計算機專業或信息管理專業延伸而來,這種類型的電子商務專業主要偏重于技術型電子商務人才培訓;二是從貿易經濟專業衍生出來的,通常是在國際貿易專業的知識基礎上增加了一些電子商務管理方面的知識,這種類型的電子商務專業主要偏重交易型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三是從管理學專業發展而來的企業電子商務,這種類型的專業主要為管理型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使學生利用互聯網實現企業的網上經營管理。可見,由于各類高校原有的專業背景不同導致其側重點各異。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全國擁有電子商務學院的大學只有3所,分別是華南理工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而其他大部分高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特色把電子商務專業放在了不同的學院旗下。為了更加了解各高校開設的電子商務專業的側重點,下表一列出了部分高校的情況,它對各高校開設的電子商務專業的側重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表一 各國內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歸屬學院
3.國內高校電子商務實驗室的建設亟待完善
實驗室建設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電子商務專業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動態過程,也是一個互動過程。這個互動,不僅是教與學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教學互動,更重要的是教學組織過程中,要實現“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 ”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即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互動,以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動態提升。在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過程中,電子商務模擬實驗系統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電子商務實驗室開展專業教學內容的應用性訓練,強化學生的技術技能。因此,實驗室的建設是絕大部分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早在2002年高校電子商務教學協作組會議上,電子商務實驗室建設就被列為今后工作的一個重點內容。
目前,高校電子商務實驗室普遍處于投入建設階段。特別是對于一些專科學校,實習實訓手段差。僅有個別學校有電子商務實驗室,并且是剛建立不久,還沒完善配套的教學軟件、實訓教材也沒有。現在高校多數采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設電子商務實驗室,如: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這兩種方式是節省投資、加速電子商務實驗室建設的一個多快好省的重要途徑。盡管幾乎所有開辦電子商務專業的高校均采取不同的投資方式建設實驗室,以促進新專業的發展,并期望辦出特色。但是,一個實驗室如何最有效的利用其價值是一個大問題。就實驗室的內容而言,還沒有固定的模式,有些軟件仍然脫離于實際的商業環境,甚至有不少軟件已經落后于現有的應用。而商務行為本身又是復雜多變的,電子商務實驗室系統如果沒有真正的商業參與、如果將所有的商業行為都固化,事實上與書本教育并沒有本質區別。總之,大多數學校正在實驗室建設和有效的利用方面進行嘗試和探索。
二、國外部分高校以及香港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的借鑒
電子商務是一種全球化性質的貿易活動,各個國家的電子商務教育有著許多共同之處,而且也不同程度地有著各自的優勢和特長,完全應當、而且也完全可能互相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因此,我國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必須十分重視國際間的協作與交流,與國際院校聯手,進行教學、科研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1.課程體系的合理設置
首先,國外高校如香港大學的電子商務課程涉及的面很廣。除了技術和商務的基礎課程外,國外高校和香港大學還注重培養學生的電子商務意識,以及引導同學們關注電子商務經濟、政策和社會戰略環境。耶魯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都開設了電子商務戰略環境的課程,耶魯大學還開設了電子商務將來發展趨勢的課程,香港大學開設了電子商務改革的選修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讓學生擁有一個戰略的眼光,能夠加深對電子商務的理解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未來的經濟趨勢。
其次,他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研究、和設計能力。卡內基梅隆大學開設了人機交互課程,主要介紹應用到電子商務的人機交互。最后學生還將學習一些可用的和有用的設計電子商務網站方法和系統化的程序。
2.教學方式的形式多樣
國外高校以及香港大學電子商務專業都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以香港大學為例,教師有一半是國外的教授和技術專家,包括斯坦福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弗洛里達大學等以及美國,澳大利亞和丹麥的顧問。教學上注重把技術、商務和社會結合起來。課堂上會有老師和學員的激烈討論。他們的教學方式多樣化,有案例研究、模擬演練、課堂討論和方案設計等。這種課堂講座的教學方式使得同學能及時了解電子商務的最新動態,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3.成績考核制度的完善
目前,國內大學的考核制度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一般的課程期末考試都要占到總成績70%左右,這種考核制度并不能全面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對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而在國外高校和香港大學都特別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比如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商務公司管理課程(碩士課程)中,考核的制度是課堂參與(20%)+小組和個人的案例評析(30%)+個人作業(20%)。學生將討論他們的電子商務策略或執行計劃,分析電子商務將如何改造傳統行業以及指出他們相對于同行成功或失敗的因素。這樣的考核制度的意義不僅全面考核了學生,更促使學生去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實踐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4.研究項目的實用性和前瞻性
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等知名大學都有非常強大的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為電子商務的發展作了很大貢獻。他們的共性是研究項目的實用性。他們與亞馬遜、微軟、Cisco等知名企業緊密合作,并且參與企業的咨詢與顧問工作。這樣,產業將與最新的研究聯系起來,而且還能參與到未來經濟領導人的教育活動中去。學生將有機會參與研究,并且有機會與產業領導者相互交流,而教員也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基地去測試他們的研究。
研究還具有前瞻性,能夠帶動新型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并且開拓電子商務的未知領域。比如,香港大學的研究項目——電子獲取系統(e-Procurement System),這個項目的目標是通過利用可擴充標記語言使得獲得CD 過程簡單化。
電子商務的專業的開設是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而發展的,因此也存在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國內院校應當注意多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不斷擴充和完善師資隊伍,完善電子專業課程設置,加強電子商務專業的實踐環節,以培養優秀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為目標,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