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無線市話PHS,俗稱“小靈通”。本文對電信“小靈通”業務的市場發展進行了系統地分析研究。首先,對“小靈通”業務進行SWOT分析,接著對影響其未來發展趨勢的各因素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預測了“小靈通”業務的市場發展趨勢,并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 市場環境電信“小靈通”業務(PHS)SWOT分析
中國入世后,電信協議為中國電信業帶來了很大的競爭空間,各國電信業與中國電信業加強了聯系。相互間的競爭與合作為中國電信業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競爭環境,加快了中國電信業的進化發展。正是在這種特定的國際環境下,中國電信為了尋求新的增長點,引進了PHS技術,將其定位于固定電話的延伸和補充,于是電信“小靈通”業務孕育而生。作為通信市場的主要業務之一,“小靈通”的市場發展勢必影響著通信市場的前景。
一、“小靈通”業務的SWOT分析
“小靈通”業務的市場發展狀況,取決于它自身業務性質的優劣勢,以及外部市場環境的態勢。下文通過SWOT分析,對這幾方面進行了研究。
1.Strengths優勢分析
(1)低資費、高性價比,實行單向收費,與固定電話基本相同;(2)輻射小、綠色環保,發射功率僅有10毫瓦,絕對沒有電磁輻射傷害;(3)電池耐用, 待機時間長達200小時~800小時, 連續通話達8小時~20小時;(4)手機機身“小、巧、輕、薄”,機型多樣時尚;(5)它還具備固定電話的全部功能,如:來電顯示、縮位撥號、鬧鐘服務、呼叫轉移,甚至還可以與計算機連網。
2.Weakness劣勢分析
(1)不支持跨區漫游;(2)在話音業務上缺乏經濟性與競爭力;(3)PHS網絡運營維護的質量要求高;(4)PHS基站有限的覆蓋范圍導致大量盲區;(5)組成龐大的PHS網絡所需的技術支撐難度較高;(6)PHS組網采用的微蜂窩制式形成的頻繁切換引起通信質量下降(如越區切換斷話等)。
3.Opportunity機會分析
(1)政府管制的模糊性和相應風險的可規避性;(2)百姓對移動性通信及個人通信的旺盛需求及廣闊的市場空間;(3)PHS的特性與很大一部分消費人群的特征(a.極少或從不漫游;b.價格敏感;c.對通信質量要求不苛刻)吻合;(4)資費管制依然存在,PHS存在極明顯的低資費優勢;(5)依附固網而建,建設及維護的邊際成本低,收益高。
4.Threats威脅(外部環境分析)
(1)政策風險,遭禁或嚴格管制;(2)移動、聯通聯手絞殺(如宣傳戰、價格戰);(3)技術不夠先進,有被淘汰或被取代的危險。(4)3G提速甚至可能發放牌照,將牽扯包括設備制造商、運營商和終端廠商在內整個產業鏈的資金與精力,“小靈通”發展勢必放慢,甚至被淘汰。
二、“小靈通”業務的未來發展分析
1.影響“小靈通”未來發展的因素分析
(1)“小靈通”業務的發展空間
在我國,“小靈通”業務的未來發展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
①3G牌照發放數量。3G牌照發放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小靈通”的生存時間。如果中國電信和網通兩家固網運營商都獲得3G牌照,會出現三種可能:一是投資可能更多地轉向3G,“小靈通”的投入將減少,發展速度將減慢;二是3G市場開拓并不理想,運營商將設法挖掘“小靈通”市場,如果能找到駐地化市場、用戶群和業務,“小靈通”還有生命力;三是為了節省3G成本投入,兩家固網運營商采取合作建設方式,這種方式對“小靈通”投資影響相對較小,“小靈通”系統擴展仍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②用戶數量。今年10月19日,信息產業部發布的通信行業統計月報顯示,截至2006年8月底,“小靈通”用戶數已經達到9300萬戶,面對如此多的用戶,運營商從用戶和企業利益考慮,不太可能在3G上馬后很快大規模下馬“小靈通”,政府決定也會考慮這一因素。
③成本優勢。“小靈通”的成本優勢決定它有一定的生命力。“小靈通”的主要成本不在設備,而在傳輸網的中繼線,這使得“小靈通”相對其它技術具有較低成本,從而決定了它有生存的空間和可能。
④技術優勢。“小靈通”在技術上有一定的優勢:一是無線上網速率優勢明顯,二是低輻射。隨著國內整體經濟水平及人們對輻射等問題重視程度的提高,“小靈通”低輻射這一優點會越來越受到關注。
通過分析以上各因素,可知,“小靈通”有可能在一段時期內與2.5G和3G并存,當3G逐漸發展成熟時,現有“小靈通”用戶可平滑過渡到3G,有效防止這部分用戶的流失。
(2)“小靈通”業務的退出
決定“小靈通”退出中國市場的因素有:
①頻率問題。目前“小靈通”使用的是無線/固話混合技術,使用頻段為1900MHz~1920MHz,3G頻率規劃方案出來以后,“小靈通”所占的頻段會與TD-SCDMA有所沖突,頻率如何分配將決定“小靈通”的去留。
②價格管制。3G推出后,對2G的資費管制可能放松,移動電話整體資費水平可能會大幅下降,下降到固話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到那時“小靈通”的價格優勢將被削弱,有可能引起用戶流失。
③收費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移動市場將日趨飽和,引入3G后,移動市場經營會更加多樣化。現有雙向收費方式改為單向已成為一種趨勢。改制可能導致移動資費的下降,對“小靈通”的價格優勢產生負面影響。
④3G牌照。如果3G牌照發放給4家運營商,移動市場形成多家競爭的格局,資費將大幅度下降,“小靈通”的發展空間將受到擠壓,會加速“小靈通”退出市場的步伐。3G業務的出現,將引起GSM與CDMA業務的重新定位,加速中低端市場的普及,這將進一步壓縮目前“小靈通”的目標市場與生存空間。
⑤邊際成本。隨著移動市場的發展和規模化,移動運營商在網絡上的主要投資已基本收回,新用戶邊際成本大幅下降,移動業務資費將有不小的下降空間,從而對“小靈通”產生負面影響。
2.“小靈通”業務的未來走勢與對策
經以上分析,“小靈通”業務的未來走勢可能如下:
第一,3G牌照發放后,“小靈通”用戶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用戶規模在3年左右逐漸接近頂點。
第二,“小靈通”將與3G共存一段時間,一般認為是3年~5年。
第三,運營商如果能在業務、終端、技術、質量等環節挖掘“小靈通”的潛力,將會延長它的生命周期。
第四,3G牌照發放后,固話運營商把重點放在建設3G上,導致“小靈通”的發展空間被壓縮。
第五,PHS技術性的落后,這一本質上的缺陷是無法改變的。進入3G后,這一缺陷更加明顯,導致PHS技術被淘汰。
根據以上對“小靈通”未來走勢的分析,可知PHS畢竟只是過渡性技術和業務,必須注重它未來運作的對策,其對策有以下幾點:
(1)在3G到來之前的幾年內收回成本:
①以收回投資為目標,在3G來臨前,逐步減少對PHS的投資,保持穩定的利潤增長,直至收回成本。
②一旦獲得3G許可證,就立即停止對PHS的任何增加網絡覆蓋范圍的新增投資。
③規模適當,突出效益。發展規模必須有所控制,講究效益,因地制宜,追求“短、平、快”,力爭3年左右回收投資。
(2)由PHS過渡到3G,保持原有用戶規模:
①可以在局部范圍內與固定網捆綁、與固網融合,力保固定網的存量。
②發展3G,尤其要充分利用固定網數據業務的既有優勢,讓數據業務成為吸引PHS用戶轉網的亮點和賣點。
③伴隨3G業務的規模化商用和發展,3G的資源利用和成本優勢將不斷顯現和強化,PHS轉網成為必然。PHS對固網運營商的最大貢獻應該是這9300萬的用戶群,這些用戶必須給予保護,讓他們逐步轉向3G,這也不枉固網運營商最近幾年大力發展了PHS,否則傳統固網運營商的未來3G市場也難以真正形成用戶規模。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