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入WTO以后,我國的醫藥行業在知識產權領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中藥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瑰寶,對中藥進行法律保護我們缺乏認知。但是,面對越來越多的中醫藥被其他國家搶注的緊迫現狀,對中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勢在必行。
[關鍵詞] 中藥知識產權保護專利保護法律意識
我國缺少保護傳統知識的專門法律,中醫藥被其他國家申請專利的情況屢有發生。本文從專利保護、商標保護、行政保護和商業秘密保護四個方面分析了我國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和不足,進而為中藥的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一些建議。
一、我國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及突出問題
1.中藥的知識產權保護現狀令人堪憂
(1)專利保護?,F行的《專利法》中有關藥品專利保護條款是借鑒了一部分西方國家的專利法規內容。目前的做法,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侵權認定困難。權利人認為他人可能侵犯了自己的專利權,即使分析出他人藥品與自己藥品含有幾十種相同的化合物,但一味中藥中往往含有幾百甚至上千種化合物,根本無法證明他人一定侵權。第二,審批周期長,保護期限相對于中藥品種保護短。從中藥發明專利申請的提出到最終授權,大概需要將近三年的時間。專利法規定,發明專利的保護期限是20年,從申請日起算,而中藥品種保護最長可達30年。第三,專利審查嚴格。中藥產品申報專利必須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要求,許多中藥生產企業用簡單辦法申報專利的愿望并不容易實現。
(2)商標保護。《商標法》和《藥品管理法》都規定人用藥品必須使用注冊商標,未經注冊不得在市場上銷售。但藥品商標的注冊量卻很少。我國共有2000萬家企業,到1995年約注冊了500萬件商標,平均40家企業才有一個企業注冊商標。近些年來,中草藥企業的商標意識有很大提高,但在運用商標和創建馳名商標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
(3)行政保護。相對其他保護方式來說,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藥品行政保護體系。目前主要由《關于新藥保護和技術轉讓的規定》和《中藥品種保護條例》分別從科研成果和產品兩個階段對中藥的自主知識產權進行了保護。目前大多數中藥科研、生產單位都是利用上述兩部行政法規來保護知識產權的。但在實踐中,中藥品種保護也存在著一些缺陷,如保護的對象僅僅是中藥品種,而對中藥的生產方法、專用器械等不給予保護。對于同一個中藥品種,企業所享有的中藥品種保護權不具有排他權。而且這種保護只在國內使用,無法與國際上的通行用做法接軌。
(4)商業秘密保護。我國許多馳名商標都是用商業秘密來保護其知識產權的,如云南白藥等。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對象就是配方和生產工藝。中藥的配方復雜多樣,生產工藝技術性強,從產品很難應用反向工程推導出中藥的配方和生產工藝。故用商業秘密來保護中藥的知識產權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式。
2.企業缺乏對中藥產品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意識
我國中藥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對中藥產權的認識不足,不重視用專利方法保護成果。我國中藥向國外申請專利保護的很少,入世前向國外申請專利的數量僅占國內申請數量的0.35%。即使在入世以后,中藥界的專利意識普遍有了提高,2002年向國外申請專利占向國內申請專利數量的比例也僅僅為0.6%,低于各技術領域2.4%的平均值。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外企業尤其是跨國醫藥企業利用PCT(專利合作條約)等途徑進入我國的專利申請日益增多,甚至將其觸角伸向中藥領域。僅以國際專利分類A61K35/00大組(結構不明的醫藥配制品)為例,據初步統計,1998年~2001年國外發明專利申請的比例已經開始悄悄攀升,分別為6.6%、8.3%、6.9%和4.8%,均超出了以往的水平。
目前我國從事中藥科學研究和開發的單位與技術人員,對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比較淡薄,在涉外交往中過分信賴外方的合作誠意,時常發生泄密情況。還有一些中藥企業不注重商標的注冊,致使商標在國外被搶注后再花高價購回的事情時有發生。
二、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的完善
1.增強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
近年來醫藥專利申請數量在逐年增長。據初步統計,從2001年~200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中藥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分別為3247件、2865件和4030件,分別較上年增長了63.9%、-11.5%和40.7%,平均增長率為31%。3 為了進一步使中藥企業能正確、有力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首先,從政府法制部門入手。政府發布一系列加強中藥保護的詳細文件,引導和鼓勵企業去關注知識產權。其次,中藥企業要配備懂得知識產權知識的專門工作人員,幫助企業積極申請中藥的發明專利,同時不侵犯其他企業的專利。在企業權利受到侵害時,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最后,我國的中藥產品在進入國際市場時應及時向進入國提出專利保護申請。
2.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法規體系
《中藥品種保護條例》是行政法規,不具有法律上的專有權和財產權特征,而且其與《專利法》容易產生沖突?,F在首先應當做的就是盡快地明晰各部法律中對中藥保護的規定,使法律法規協調、統一,使我國醫藥知識產權的保護更加規范。國務院于1995年7月5日發布國務院第179號令,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條例的實施標志著我國海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法制化和制度化的新階段。海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有助于維護我國出口企業的合法權利和出口商品的信譽,促進外貿的健康發展。
3.多種手段相結合
我國未來對中藥的知識產權保護應當形成以《專利法》為主,以《商標法》為輔,并配之以《反不正當競爭法》;以企業自我保護為主,以行政保護為補充的綜合保護格局。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尋求既能最大限度保護自身利益,又能適應國際發展需求的保護才是良方。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