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技術壁壘具有數量和價格的雙重控制機制,這種作用機制從動態角度考察,呈現由數量控制——價格控制——數量控制這一交替循環變化的過程。技術壁壘一旦形成和發生變動后,通過復合控制機制的作用,對進口品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出口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同樣,它對進口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也會產生影響。本文還運用了經濟學原理進一步分析了技術壁壘對進出口價格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 技術壁壘作用機理經濟效應
一、貿易技術壁壘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1.貿易技術壁壘的主要內容
《貿易技術壁壘協定》分為正文和附則兩大部分,正文包括總則,技術法規和標準,符合技術法規和標準,情報和援助,機構、磋商和爭端解決,最后條款等六個方面的規定,共十五條。三個附件分別是:本協議術語及其定義;技術專家組;關于標準的制定、采用和實施的良好行為規范。技術壁壘體系主要由技術法規與標準、質量認證制度、標簽和包裝要求、商品檢疫和檢驗規定、環境壁壘和信息技術壁壘等六個體系構成。
2.技術壁壘的性質和特點
技術壁壘的性質在主要方面是建立和維持市場經濟的技術手段,是正當的和必要的,具有促進貿易的積極作用;在次要方面,它是一種貿易保護的手段,具有阻礙貿易的消極作用。它的原始設計動機在于鼓勵提高質量,保護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命及健康,保護環境和防止欺騙的一切行為。但是,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使之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好武器。在國際貿易的實踐中,技術壁壘已呈現出以下特點:內容上的廣泛性;形式上的靈活性;名義上的合法性;實施上的爭議性;影響上的連鎖性;對于發展中國家的不公平性。
正由于技術壁壘有以上的特點,比較容易實施,而且不易遭到報復。所以一些國家都愿意利用技術壁壘進行貿易保護。
二、技術壁壘的作用機理
技術壁壘主要是指進口國針對進口產品的某些特征,通過使用技術標準、技術法規來限制進口產品的輸入。技術標準、技術法規只是技術壁壘的外在表現形式,設置技術壁壘最終的作用對象是進口產品,其目的就在于保護本國市場,限制外國產品的輸入。其本質特征就在于它的壁壘作用,即造成某些進口產品與技術標準、技術法規的沖突,從而阻礙進口產品的輸入。如果進口產品都能夠滿足國內所制定的技術標準、技術法規的要求,這時技術標準、技術法規就沒有起到阻礙產品進口的作用,因此,就不成其為技術壁壘。
從根本上講,貿易壁壘對本國市場的保護,主要是對進口產品價格和進口產品數量形成控制,價格控制機制和數量控制機制是它的兩種最基本的機制。關稅壁壘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價格控制機制,它通過對進口產品征收關稅,使進口產品在東道國銷售價格提高,從而削弱其在東道國的市場競爭力,最終達到保護國內市場的目的。而配額則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數量控制機制,它通過改變配額指標來調整產品的進口數量,配額指標一旦確定,則進口數量也就確定,即配額指標和進口數量之間存在對應關系,配額是一種完全的數量控制機制。
技術壁壘外在的表現為技術法規或技術標準,單從這些法規或條文本身,我們無法判定其阻礙機制的性質是價格控制機制還是數量控制機制。因為這些限制既可以表現為對進口商品要求的提高而限制進口商品的數量,同時它也可以表現為提高進口商品的成本從而提高其在國內市場的價格,因此需從技術壁壘的實施過程來分析其作用機理。
一方面從靜態的角度看,技術壁壘的實施也就是先制定法規或標準,再依據法規或標準對進口產品進行檢查。在技術壁壘未形成或尚未實施前,進口可自由進行,此時我們可將技術壁壘看成零配額,即不存在數量限制。而技術壁壘一旦形成并且實施,那么它就對進口產品就產生了明顯的數量控制機制的作用。
另一方面,從動態角度考察,技術進步必然導致進口產品對技術壁壘的跨越,但是這種跨越不是無代價的,進口產品要跨越壁壘,就必須依據技術壁壘的規定要求,改進產品質量,提高技術水平。而產品的改進,往往需要引進先進技術,進行新的投資,從而使改進后的產品具有比原來的產品高得多的成本,進而削弱了產品的比較優勢。因此,跨越技術壁壘是以進口品提高成本即提高銷售價格作為代價的,從而在一段時間它所表現的價格內涵控制機制會影響到產品的競爭力,并使其銷售利潤下降。當進口品的進入還是初步的,數量不多時,壁壘主要表現為數量控制機制和價格控制機制的結合。而一旦新的進口品在規模經濟條件下,大量地跨越了技術壁壘,從理論上說,此時技術壁壘就完全表現為價格外在控制機制,其數量控制機制作用不復存在,其對進口產品的作用又相當于零配額。但在實際中,出于保護國內產業的考慮,即使所有進口品已滿足技術壁壘的要求,也不可能無限制的輸入。因為這時東道國可通過檢驗過程(如:檢驗工作效率)的控制相應地調節進口品的數量和進口速度。而且,對于技術壁壘的完全跨越并不表明所有過程的終結,而只是標志著下一個過程的開始。因為隨著技術創新的深入,新的技術標準會不斷出現,并被采用于新的技術法規之中,也就對進口產品形成新一輪的控制機制,從而形成新的技術壁壘。
綜合上述分析的結果,技術壁壘具有數量和價格的雙重控制機制:從靜態的角度看,技術壁壘呈現為一種數量控制機制;而從動態角度考察,由于技術壁壘的設置和對技術壁壘的跨越是無止境的,技術壁壘則呈現由數量控制——價格控制——數量控制這一交替循環變化的過程。技術壁壘一旦形成或發生變動后,就會通過自身所具備的雙重控制機制發生作用,從而對進口品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出口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同樣,它對進口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也會產生影響。這就是技術壁壘作用的基本機理。
三、技術壁壘的經濟效應分析
1.技術壁壘對進口國價格的影響
一般而言,若不考慮供求彈性和供求量的變化,當進口國的技術限制措施直接影響到進口數量時,進口國與出口國之間的價格差距會拉大。這是因為,進口數量受到控制后,當外國該種商品價格下降時,進口國對這種商品的進口數量不會增加,若此時國內生產數量無大變化,則國內外價格就會拉大差距。另一方面,若國外該種商品的價格沒有下降,在限制進口引起進口國國內價格上漲時,由于進口國也不能增加進口以減緩價格的上漲,因而兩國之間的價格差距也將會拉大。
當考慮到供求彈性和供求量因素時,技術壁壘對價格的影響是比較復雜的。首先,考慮供求量的變化。當外國商品的供給受到技術壁壘進口限制的數量愈大,且進口國國內需求不變時,這相當于供求差距拉大,進口國的國內市場價格將有較大的上漲;尤其當外國商品的供給受到限制的程度愈大,且進口國的需求量愈大時,國內市場價格差距就會更大。其次,考慮進口國國內的供求彈性變化。進口國國內供給彈性愈大時,進口國國內的這種商品價格稍有上升,國內這種商品的供給就會大增,因而其國內的市場價格上漲程度就愈小,進口國國內需求彈性愈大時,進口國國內價格稍有上升,則需求大大降低,因而其國內市場價格上漲程度也會愈小。
2.技術壁壘對出口國價格的影響
一般說來,發達國家的許多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較大,這些商品的價格受到進口國的技術壁壘所引起的價格下跌較小,這是因為,這些商品一旦受到進口國技術壁壘的阻礙而積存在出口國,從而使價格下跌時,由于這種商品供應給彈性大,其供給量就會大大下降,而供給的下降將會阻止價格的大幅度下跌。反之,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某些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較小,其所引起的價格下跌將較大,這是因為,某種商品的供給彈性較小時,一旦這種商品價格下降,則這種商品的供給不會大大下降,因而會促使這種商品價格繼續下降。
3.技術壁壘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赫克歇爾——俄林理論指出,一國的經濟發展與其資源增長高度相關。在自由貿易條件下,稀缺的資源要素可以很快的轉移到進口競爭部門,從而使國內市場價格迅速下降。此時,即使國內市場只有一個壟斷者,它為了避免提高商品價格而吸引國外的競爭者進入,往往選擇多生產,而不是提高價格,這樣使國內市場保持與充分競爭時一樣的產量和價格,實現了帕累托最優效率。而在存在技術壁壘的條件下,資源要素的轉移速度將會受到限制,從而使國內市場價格長期保持高價,市場缺乏效率,無法達到帕累托最優效率,最終必然給經濟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因為技術壁壘往往是針對某一種商品而制定的,國外生產廠商往往難以達到其標準,或者為了達到其標準需要付出較大的成本,這就直接減少了國內廠商的競爭壓力,使得它們可以通過減少產量,提高價格來實現壟斷利益的最大化。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許多產品受技術壁壘的影響,或因增加了進口設備支出、獲取相關認證的費用。從而增加產品生產成本,喪失了產品價格優勢,削弱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或因技術、環保、安全等因素無法進入目標市場或被迫退出目標市場。今后只有加大力度,通過提高技術轉移和技術創新水平,提高產業競爭力,大力推行對外貿易工作中的標準化特別是國際標準化戰略;構建我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尋求合理的貿易保護,才能跨越技術壁壘,使我國外貿出口持續保持良好勢頭。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