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渭河流域水資源徑流量銳減,污染嚴重,生態環境退化,成為渭河流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制約性因素之一。但是,水資源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其總量很難得到增加。如何發揮水資源作用,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結合陜西渭河流域實際情況,從農業、工業和城鎮生活方面,分析造成經濟效益差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水資源經濟效益的前提和途徑。
[關鍵詞] 渭河流域水資源經濟效益途徑
一、引言
近年來,陜西渭河流域經濟發展較快,但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水資源受到污染、浪費嚴重,效率低下,效益不高,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性因素之一。要走可持續道路,必須改變粗放型增長模式。渭河流域有限的水資源要同時滿足社會經濟、農業、工業、生態環境的需要。因此,提高水資源經濟效益必將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研究和探索渭河流域水資源的使用途徑,實現水資源利用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水資源利用經濟效益分析
1.農業用水經濟效益分析
渭河流域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豆類、油料、瓜果為主。根據近5年的資料統計分析,灌溉用水產生的效益只有0.96元/立方米。用水效益低下的原因主要有兩點:⑴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果類的價格偏低。⑵灌溉技術落后,灌溉用水成本高,達到0.32元/立方米。比其他流域灌溉用水成本要高出30%,甚至1倍。⑶灌溉渠道利用系數低,通常在0.4左右,而發達國家的灌溉利用系數達到0.7,有的甚至高達0.8。
2.工業用水經濟效益現狀
工業用水效益大小同當地工業發展水平、工業用水水平及工業供水工程難易程度等因素有關。目前,渭河流域各地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這些地方萬元工業產值用水量普遍較高。據統計,2005年,西安市萬元工業耗水量為76立方米,寶雞、咸陽、渭南分別是135立方米,132立方米,231立方米,比東南沿海發達地區高出1~2倍。經計算,上述四地區2000年~2005年多年單位供水工業平均凈效益分別為2.84元/立方米、2.56元/立方米、1.99元/立方米、1.76元/立方米。由此可見,渭河流域水資源經濟效益比較低下,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3.生活用水經濟效益現狀
關于生活用水效益,目前尚無明確規定的計算方法。鑒于生活用水影響重大,既有經濟因素,又有非經濟因素,不能簡單地用目前水價來計算反映生活用水的全部實際效益,應采用影子價格。因此,在評估渭河流域生活用水產生的經濟效益時,我們很難定量分析,但可以對其進行定性或同其他區域比較,而得出其相對經濟效益。2005年,西安市人均生活用水量為92立方米,這對一個資源性缺水的西部城市來說,這一指標較大,而北方有的城市同一數據不到80立方米,如天津。當然,造成這一差距有各種原因,但節水意識差,浪費嚴重是主要因素。
三、造成水資源利用經濟效益低下的成因分析
通過分析,水資源經濟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有五點:⑴缺乏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與統一管理。農業與工業之間、農業用水與水資源工程之間不能統一調度,流域上下游之間矛盾突出。⑵灌溉技術落后,浪費嚴重。大水漫灌及大塊串灌面積大,溝灌、畦灌面積小,田間管理水平低,農田凈灌定額也高。⑶現有水利工程設施質量差、工程效益差、重建輕管,很多水資源在輸送過程中損失。⑷城市供水管網體系不嚴,管網漏水嚴重,損失率高達10%。⑸節水意識差,停留在口頭上,未真正節約用水。
四、提高水資源利用經濟效益途徑與對策
1.政策與理念的完善
⑴改變多龍管水局面,建立渭河流域統一管理機構。成立統一管理機構,目的是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提高城鄉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等方面的能力,力圖避免以前“多頭管水,權力交叉,建設不統一,規劃不同步,責任不清楚,哪個部門都管,哪個部門都不管”的局面,實現合理配置和規劃水資源,減少水資源緊缺,減輕洪澇災害和水土流失。
⑵樹立水資源商品屬性觀念。按照經濟學理論,商品價格由商品在市場上的供需關系決定。目前的水價不能反映水資源的稀缺性,這顯然違背價值規律。所以,要解決渭河流域的水資源問題,關鍵是要按價值規律辦事,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水價機制。
⑶水資源時空配置要與經濟發展相協調。水資源合理配置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基礎。要使可再生的水資源系統具有更高水平的可持續性,就必須保持和加強它的可再生能力。
2.提高水資源利用經濟效益的途徑與對策
⑴完善田間工程配套,實現渠道防滲管道化,改進田間灌溉技術,優化作物灌溉制度,減少田間無效蒸發。噴灌、滴灌、滲灌等措施,無效蒸發少,可提高利用率。根據農作物的需水特點,統一灌溉時間,也有利于節水。
⑵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推廣抗旱優良品種,發展多種經營。種植農作物,在市場需求的導向下,因地制宜。因此,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搞好現代化的旱作農業,是渭河流域農業發展的出路。選育耐旱高產品種,可作為旱作農業節水增產的重要措施。
⑶大力發展畜牧業。發展農村經濟,必須調整農業結構。渭河流域農業比重過大,結構不合理,逐步增加草業的比重,增加畜牧業比重,已逐漸被人們認識。這樣,可以節約水資源,減少水土流失和沙塵,改善農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節約出來的水可還原生態用水,支援其他需水更多的領域。
⑷調整工業產業結構,優先發展以高新技術為主的清潔型工業,實現污水資源化。高新技術產業耗水少、污染輕,水資源經濟效益高。其他高耗水的行業,應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對那些高耗水,又不可缺少的行業而言,可以改進工藝來提高用水重復利用率,如電力、冶金、化工行業。
⑸城市生活用水要進一步降低城市管網損失率,推行分質供水、階梯水價等措施,加強節水意識,養成一水多用習慣。建設城鎮污水處理及污水回用工程,處理后的污水可根據水質不同,決定不同用途。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