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闡釋了循環經濟與綠色物流之間的關系,借鑒國外以循環經濟理念發展綠色物流的實踐,從政府的宏觀指導和企業的具體實施方面提出了中國以循環經濟理念發展綠色物流的策略。
[關鍵詞] 循環經濟綠色物流綠色物流體系
循環經濟是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是一種“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或閉環流動的經濟形式,以“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3R 原則)為經濟活動的基本操作原則。綠色物流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就其內涵來說,綠色物流被認為是循環型物流,共生型物流與資源節約型物流。
一、循環經濟與綠色物流的關系
1.循環經濟和綠色物流都以可持續發展理論和生態經濟學理論為指導
(1)可持續發展理論。循環經濟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支撐,是一種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其資源流動方式是資源-產品-再生資源,表現為經濟增長、資源利用效率提高、污染物排放減少、經濟發展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而綠色物流將“綠色”和“環境意識”理念融入物流,使得企業乃至整個供應鏈實現節能高效少污染,是現代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
(2)生態經濟學理論。循環經濟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和綠色化轉向,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融為一體。綠色物流涉及了經濟與生態環境兩大系統,以經濟學的一般原理為指導,以生態學為基礎,謀求生態平衡、經濟合理、技術先進條件下的生態與經濟的最佳結合以及協調發展。
2.綠色物流的發展是循環經濟的內在要求
循環經濟的內在要求是實現物流的良性循環和資源的減量化,減少環境污染,在降低廢棄物流比例的同時,盡量提高逆向物流的比例。循環經濟強調資源的循環利用,而綠色物流則充當了這一主角,伴隨循環經濟的整個過程,綠色物流過程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循環經濟的有效運行。
3.循環經濟的實施不能脫離綠色物流的發展
物流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無論是企業內部的生產活動,還是企業間的物能交換,乃至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都不能脫離物流。而綠色物流是對物流的進一步提升,要進一步實施循環經濟,必須進一步研究和大力發展綠色物流,特別應強調對物流的效率問題和逆向物流等關鍵問題的研究,這對循環經濟的實施與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國外以循環經濟理念發展綠色物流的實踐
1.政府的作用
(1)政府對綠色物流的整體規劃。在物流業發達的國家,綠色物流活動早已引起政府的重視。日本政府在1997年制定了“綜合物流施政大綱”,其闡述的目標之一是發展物流要“因應能源問題、環境問題以及交通安全等問題”。2001年7月經由內閣會議決定了“新綜合物流施政大綱”,以2005為達成目標年限,目的在于 “建構減輕環境負荷的物流系統與對循環型社會的貢獻”。
(2)政府對綠色物流的法律構建。在綠色包裝上,有的國家采用立法的形式禁止含有鉛、汞、錫等成分的包裝材料和沒有達到規定再循環比例的包裝材料的使用;有的國家則制定了再循環或再利用法律,如日本的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法”、“新廢棄物處理法”,歐洲各國的“包裝廢棄物令”等。
在綠色運輸上,歐盟國家、美國和日本等國家都制定了嚴格的法規限制機動車尾氣排放和廢棄物污染。
(3)政府對綠色物流的政策指導。一些國家通過給予免稅、低稅優惠或征收較高的稅賦,以鼓勵使用再回收的資源。例如,德國對一次性使用的包裝征收容器稅;挪威對不可回收的飲料容器收費;加拿大對不能再用的飲料容器收費。
2.企業的作為
(1)企業內部關注綠色物流的實施。以佳能為例,為了便于再循環,佳能復印機被設計為易拆卸型的,公司還雇傭外部再循環公司手工拆卸復印機,使佳能的材料再循環率從約60%上升到了90%。公司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建有再循環中心,各地的再循環中心之間實現了信息和資源的共享,以使對全球環境的負面影響達到最小化。公司的復印機再制造企業遍布全球。這種再制造以收集使用過的復印機和按照嚴格標準挑選使用過的部件為開端,經過挑選的部件被徹底地清洗,壞的部件被替代,從而確保每一個零部件的質量都能滿足制造新產品的標準。
(2)企業之間實踐綠色供應鏈管理。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在于對產品從原材料供應、生產、最終消費到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整個供應鏈進行生態設計,通過供應鏈上各企業內部部門和各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使整條供應鏈在環境管理方面協調統一從而達到系統環境最優化。
Saturn公司與其供應商組成了綠色供應鏈管理合作伙伴,旨在減少Saturn汽車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
三、基于循環經濟的中國綠色物流體系的構建
1.政府對綠色物流體系構建的宏觀指導
(1)整體規劃。政府應重視綠色物流體系構建,從宏觀上整體規劃綠色物流的發展方向和實施步驟。
(2)法律約束。政府應不斷完善與綠色物流相關的已有法律法規,如《 環境保護法 》、 《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以及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條例等,并且要構筑涉及綠色物流體系各個構成要素的一整套法律體系。
(3)政策調控。政府應從政策上運用各種調控方法引導企業實現物流綠色化,如提高排污收費標準,稅收調節,通過信貸、價格、補貼等方式來支持企業發展綠色物流等。
2.企業對綠色物流體系構建的具體實施
(1)采用綠色包裝。第一,選用綠色包裝材料。綠色包裝要求在選用包裝材料時必須將其環保性能作為一個重要方面來研究。紙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綠色包裝材料。生物降解塑料被認為是最具有發展前景的綠色包裝材料。第二,選用易回收再生的材料。如果包裝廢棄物能夠易于回收、再生,不僅可以減輕其對環境的污染,而且還有利于材料的循環再使用,減少廢棄垃圾處理費用,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第三,簡化包裝,進行適度包裝。過度的包裝形成了一種浪費也造成不必要的污染。簡化包裝的新潮流,可大大減少包裝廢棄物,符合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原則,我們應予大力提倡。
(2)選擇綠色運輸。第一,改變運輸方式,盡量實施復合一貫制運輸物流業。對環境影響最大的是運輸工具,特別是公路運輸造成的廢氣排放、噪音和交通阻塞等。改變運輸方式,由公路運輸轉向鐵路運輸或海上運輸,以及實行復合一貫制運輸,可削減總行車量,從整體上保證運輸過程的最優化和效率化,又減少環境污染。第二,開展共同配送,提高資源利用率。統一集貨、統一送貨可以明顯地減少貨流,有效地消除交錯運輸,緩解交通擁擠狀況,可以提高市內貨物運輸效率,減少空載率,使企業庫存水平大大降低,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員、物資、資金、時間等資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第三,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發展第三方物流,有利于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對物流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帶來的資金占用、運輸效率低、配送環節繁瑣、企業負擔加重、城市污染加劇等問題。
(3)實現綠色倉儲。所謂綠色倉儲,就是要求倉庫布局合理,以減少運輸里程、節約運輸成本。如果倉庫布局過于密集,會增加運輸的次數,從而增加能源消耗,增加污染物排放;如果布局過于松散,則會降低運輸的效率,增加空載率。此外,還要根據物資的性能、特點,分門別類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儲存保管。各類儲存設施的設計和建造必須達到不污染環境的要求,同時加強維護和保養,做好防潮、防腐、防水、防變、防漏、防飛揚等工作。
(4)開展綠色流通加工。一是變消費者分散加工為專業集中加工,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減少環境污染;二是集中處理消費品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以減少消費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廢棄物污染。
(5)發展逆向物流。逆向物流分為回收物流和廢棄物物流。對于返修的不合格物品、退貨以及周轉使用的包裝容器等再生資源,企業可以與供應鏈上的其他關聯者協同起來,遵循循環經濟的再循環和再利用原則,通過構建工業生態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等方式來建立回收再利用系統,形成循環物流系統。對于廢棄物,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收集、分類、加工、包裝、搬運、儲存,并分送到專門處理場所進行處理。
當今世界,實現“低投入、高利用、低污染”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必然。中國國家發改委于2004年9月就提出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十一五”規劃的編制。而物流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實現其綠色化與可持續發展對于發展中的中國勢在必行。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