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股市中的稅收制度是處理各個交易主體的利益關系。本文通過對現階段股市稅制現狀的分析,發現在鼓勵投資,抑制投機和稅負公平方面,我國股市稅制存在著一系列的缺陷。基于這種問題的存在,提出了幾個股市稅制改革的具體方案設計,以期規范證券市場環境,并提高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 股市投資稅制
股市稅收制度,實質是處理與股市中各個交易主體的利益關系,主要功能是鼓勵長期投資行為,抑制短期投資行為;避免或減輕股市大起大落對國民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后果。由此出發,就成為我們評價股市稅制是否合理的基本標志。
一、股市稅制的現狀
目前,國家介入、干預股票市場的手段和渠道主要有:四個稅種、三個環節。
所謂“四個稅種”是指國家征收與股票交易、收益相關的印花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營業稅。
“三個環節”是指上述四個稅種具體配置在這樣三個環節,即在股票交易環節征收印花稅或營業稅;在股息、紅利分配環節征收個人所得稅或企業所得稅;在股票轉讓環節征收企業所得稅。
1.在股票交易市場上,無論股票交易者是自然人還是企業法人,只要發生股票買賣行為均按當時實際成交價格計算的金額,依千分之二的稅率由買賣雙方分別繳納印花稅。
除印花稅外,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從事股票的買賣義務,還應以其營業收入額(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后的余額),按5%的稅率計納營業稅,但非金融機構和個人買賣股票,不征營業稅。
2.在股票、紅利分配環節,依照自然人股東和法人股東的區別,分別征收個人所得稅或企業所得稅。
自然人股東,若以貨幣形式分享的股息、紅利,應按20%的稅率,依照每次收入全額計繳個人所得稅。并且不允許扣除任何費用。若以股票形式分享股息、紅利,自然人股東則應以取得股票票面金額為收入額,仍按20%的稅率全額計納個人所得稅。
企業法人股東,分享的股息、紅利應作為企業的其他所得并入應稅所得,按33%的稅率計納企業所得稅。具體征納時,對這部分所得可進行稅務調整。原因在于,股份制企業一律應在其所在地先繳納企業所得稅,然后才能進行股息、紅利的分派。這樣,為了避免重復征稅,對于股東分享的股息、紅利是否再征稅就要看投資方(股東)的稅率和被投資方企業的稅率孰高而定。如果雙方適用稅率相同,投資方分享的股息、紅利不再繳納企業所得稅;若投資方適用稅率高于被投資方,則其分享的股息、紅利要按規定補繳一部分所得稅款。
3.在股票轉讓收入實現環節——股票賣出時與買入的差價收入實現時征收所得稅。
目前在我國對這部分收入僅限于對企業法人征收企業所得稅。對于工商企業利用暫時閑置資金作股票投資所獲得的差額收入,作為投資收益并入企業的所得中,按33%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于自然人的股票轉讓收益則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二、股市稅制存在的問題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盡管我國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股市稅制,但就其介入股市的范圍而言,稅收分配已滲透到股市交易、分配和轉讓的各個環節。可是在鼓勵投資,抑制投機和稅負公平方面,我國股市稅制卻存在著明顯的缺陷。
1.鼓勵投資、抑制投機的杠桿作用難以發揮
從股民介入股市的動機和目的角度分析,能夠尋找出股民長期投資行為與短期投資行為相區別的界限。前者主要為了取得分享企業的生產經營結果——股息和紅利;后者主要為了盡快取得股票的差價收入——股票的溢利差價。因而,鼓勵投資、抑制投機的股市稅制理應對股息、紅利收入實行免稅或輕稅政策,對股票轉讓收入課以重稅。而現行股市稅制恰恰相反,對個人股票轉讓收入不予征稅,但對股息、紅利卻課以20%的重稅。
2.現行稅制不利于上市公司轉換經營機制
在我國發展股票市場,不僅是作為一個有效的籌資渠道,而且它本身還擔負著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推動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重任。當前,股票上市幾乎都是溢價發行,不論發股企業的經營狀況好壞,其股票市價都遠遠高于其面值。在短期利益的誘導下,企業發行股票只是為了溢價籌資,無助于企業的機制轉換、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因而,作為政策干預股市的經濟手段,股市稅制當及時矯正這一弊端,發揮股市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功能作用。可是,現行稅制對股票溢價發行收入幾乎不征稅,聽任發行企業從溢價發行中獲得巨利,從而導致股票市場功能的扭曲。
3.現征稅種缺乏法律依據和必要的立法程序
對股票交易雙方征收印花稅,無論是全國人大還是國務院都沒有頒布過相應的法律、法規。目前征收的唯一依據是1992年6月,國家稅務局和國家體改委聯合下發的《股份制試點的企業有關稅收問題的暫行規定》中的有關條款。顯然,對股票交易雙方征收印花稅,既無充分的法律依據,又未完成必要的立法程序。
三、股市稅制改革的方案選擇
根據我國股市實際情況和現行股市稅制存在的不足,股市稅制改革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開征個人股票轉讓交易稅
對于企業法人的股票轉讓收益,我國現行企業所得稅制中已有明確規定,不需要另外征稅。對個人股票轉讓收益單獨開征股票轉讓收益稅,符合國際慣例的處理方法。
開征該稅有利于鼓勵投資,抑制投資。其理論分析如前所述。由于我國股市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處于低迷狀態,為了避免稅收對股票市場運行的異常影響,造成股價暴跌,在股票轉讓收益稅具體設計上必須解決兩個技術問題。首先,在計稅依據設計上要照顧眾多小股民的投資利益,給予一定的稅收抵免額。其次,在稅率設計上要考慮股票投資風險因素、銀行利率水平和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具體設計可采用超率累進稅率。
2.對股票發行企業的溢價收入征收企業所得稅
對溢價發行收入不予征稅實際源于對股票市場功能的片面認識,即僅把股票發行當作一籌資手段,并未認識到它對企業轉讓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意義。正是股票的后一種功能,才使得人們認識到股份制是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和基礎。所以,不能把股票的溢價發行收入當作股東的權益,應并入企業收入中征收企業所得稅。
3.進一步降低印花稅稅率直至取消印花稅
目前,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為單邊0.2%,雙向征收。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相比,當前我國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處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存在下調空間。以前賦予證券印花稅的一些政策含義目前已無必要,如抑制投機。當前的資本市場與幾年前相比已有了根本性轉變:機構投資者隊伍空前壯大,做莊、投機者不斷減少,價值投資理念深入人心,市場換手率大大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應降低印花稅稅率,以促進市場的活躍。 近年來,下調甚至取消印花稅,降低證券交易成本,提高證券市場競爭力已成為全球主流趨勢。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和英國證券市場均免征證券交易印花稅。
4.修改和完善現行個人所得稅關于股息、紅利征稅規定,降低實際稅負
在相關配套體系健全之前,可以考慮由財政和稅務部門出臺一個法規,暫免對自然人取得的股息和紅利等投資性所得征稅。
證券市場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正處于與國際加速接軌的過程。國外的投資者正在走進來,國內的投資者也將走出去;國內的企業正在走出國門,國際企業也必將踏入國門。在這個加速接軌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我國證券市場的綜合競爭力,吸引更多更好的企業和投資者顯得尤為重要。而降低資本市場的稅負水平,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