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快,中國將全方位介入國際大市場,并與之互動,經濟全球化必然會帶來貿易全球化、市場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在這個大市場中,一切成員都將執行統一的“國際游戲規則”,中國也不能例外。在我國,家族企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機遇,本文客觀的分析了家族企業的優劣勢,并對家族企業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創新發展進行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 經濟全球化家族企業優劣勢應對策略
一、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及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在世界范圍內建立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并以此為基礎建立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統一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因此,經濟全球化是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相互融合成整體過程。
二、家族企業優劣勢分析
家族企業是創始者及其最親密的合伙人掌握占絕對股權,他們與經理人員維持緊密的私人關系,并且保留高層管理的主要決策權,特別是在有關財務政策、資源分配和高層人員的選拔方面。換句話說,當一個家族和數個具有緊密聯盟關系的家族擁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權,并直接或間接掌握企業的經營權時,這個企業就是家族企業。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經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家族企業如何經受住考驗,不斷發展壯大,就必須對自己有一個全面深刻的分析,只有看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才能更好的改進和提高。以下筆者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客觀的分析家族企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優劣勢。
1.優勢方面
(1)管理成本低,穩定性強 ,監督成本不高
家族成員具有特殊的先天性條件,由于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基于血親和姻親而產生的關系,這種關系不同于一般的社會關系,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特別是血緣關系,還具有無法選擇性和不可替代性。我們常說的利他主義在市場關系中因沒有收益,故其存在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家庭卻較為普遍。這是因為其可以提高家庭成員抵御突變和其他不測事件的能力,分散風險和損失,家族成員之間長期互動,彼此了解和特有的關注和寬容,使其成員之間的信任關系較之外來人而言要強烈的多,家族文化價值觀使家族成員更容易形成共同的目標,并對實現目標構成強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家族成員在血統上和心理上的天然紐帶,使得彼此間的信任及了解要遠高于其他非家族成員。他們之間所擔負的心理契約成本大大低于非家族成員,使得家族企業的監督成本較非家族企業要低得多。因為家族企業的財產,其所有者大多均屬同一家族,企業財產與家族財產幾乎等同,千變萬化總的來說還是家族財產,不會流到別人手里。而對一個非家族的管理人員,情況則完全不同,他如果有心攫取企業財產,就等于家族財產被外人拿走。于是在一個非家族企業里,企業主不得不設計出一套足以讓所有者信任的監督制度,建立起一套切實有效運行的監督機構,而這必將加大企業運行成本。在全球化下降低管理、監督成本是家族企業的優勢所在,是企業贏得價格優勢,拓展市場的獨特途徑。
(2)內部信息通暢,決策效率高
首先,家族利益的一致性導致決策過程較短,從而提高了決策的效率。在家族企業中,決策層大多來自同一家族,各成員對企業外部環境之變化具有天然的、敏感的一致性。市場變化信息很快傳至每一個決策成員。為了家族利益,決策成員很快會聚集在一起,甚至可以忽略必要的程序,在認同家族利益的前提下很快達成共識,使得決策效率大為提高。其次,家族企業的管理體制以家長居多,創業者一般都是家長或前輩,企業重大決策由他們最后決定。這種家長制的權威領導,可以使得企業決策速度最快,決策過程中消耗的時間、精力大大降低,同時也提高了決策產生效用的效率。再次,家族企業由家族成員絕對控股,所有者與決策者合一。企業的決策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所有者對其資產的一種處置。這種具有實體權力性質的物權處置是自由的,不受外人干涉的,因而處置的效率也就很高。在經濟全球化下市場形勢風云變化,高效的決策給企業帶來處理突發事件的先天優勢,高效的決策能夠使企業抓住機遇,從容應對市場變化,家族企業高效決策已經在占領市場、拓展海外市場的爭奪戰中顯現出其優勢。現實中大多數家族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事實上是合二為一的。這一特殊性使得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形式往往表現為董事長兼總經理,即決策層與執行層實際上是重疊在一起的,而不是兩套獨立的機構。這種組織機構在全球化下顯得尤為重要,企業消除了決策層與執行層之間的信息傳遞,企業的各種信息傳遞都較為通暢。家族成員之間特有的信息傳遞程序會使各種信息匯聚至以創業者為中心的決策層的速度大為加快。而家族企業特有的二合一模式又必然導致決策被執行的速度快、效率高。因為執行者往往就是決策者,其不僅知道決策之結果,而且還知道為什么要如此決策,故其執行必然是堅決的、徹底的,從而使企業行為效率大大提高,使初創的企業能抓住機遇,拓展市場,快速攫取第一桶金。
2.劣勢方面
(1)家族企業管理體制與現代企業管理體制相沖突
家族企業治理結構與現代市場經濟運行具有矛盾,在經濟全球化下這種矛盾日益凸現。
首先,家族企業治理結構不是建立在商業原則的基礎之上,其組織行為不是依據市場規則,而是依據倫理規范。維系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不全部是利益關系,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成員之間的情感和信任關系。在這種治理結構下,就容易形成家族業主實際管理素質與現代管理者角色需求的矛盾。其次,家族企業管理方式是制約家族企業做大做強的瓶頸。傳統的家族制管理方式在創業初期和進行資本原始積累這一特殊階段是較為有效和實用的管理模式,但在企業具備一定規模尋求擴大發展時,家長制管理模式越來越暴露出它的局限和不足:一是缺乏民主和集體的決策機制,不利于企業做大做強。因為個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獨斷的個人決策與民主的眾人智慧相比,失誤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而存在問題的決策一旦付諸實施,對企業的成長顯然是不利的,弄不好會使企業垮掉;二是家族企業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家族成員在企業中處于絕對控股狀態這一基礎之上的,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如果不吸收外來資本,開放股權結構,其發展動力將會衰竭。經濟活動量的不斷增長,市場份額的快速擴張,是企業壯大的必由之路。如果這時僅憑原有的家族資金,將很難滿足企業的需求,從而制約其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在全球化下家族企業一定要吸收借鑒現代企業運作的成功經驗,摒棄不好的方面,學習應用成功的經驗,在實踐中發展壯大自己。
(2)不利于優秀人才進入企業核心階層
經濟全球化,意味著人才全球化,人才是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如果企業要進一步發展,占據市場開拓海外市場,一定會遇到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那就是企業管理層的非家族化。因為優秀的企業管理人才是一種非常稀缺的資源,它不可能永遠局限在于一個家族之內。企業要發展,需要突破一個重要瓶頸就是管理專業化和規范化。通過吸收大量的專業人才進入企業的核心層是專業化和規范化的必由之路。但是家族企業往往在家族成員之中選擇人才,選擇面很窄,難以找到一流人才。長期的家長制管理,使得領導者變得自負,從而使企業似乎對外來資源和活力產生一種排斥作用,總覺得自己是最能干的,這就排斥了社會上更優秀人才的加盟。每一個人都想征服別人,這是人的本能,優秀的人才更是如此。在家族企業中,一般外來人很難享受股權,其心態永遠只能是打工者,始終難以融入組織之中,這與社會發展至今,人人欲彰顯其個性的時代特征不符。家族企業中存在著對員工信任上的內外差別,這使家族以外的員工受到極大的傷害。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多么優秀的人才都無法融入企業的核心團體,從而制約企業的發展。
(3)絕對控制不利于員工積極性的充分發揮
家族成員在企業股份中占主體地位,核心管理層基本上來自同一家族,這是家族企業最直接的外部特征。事實上,絕大多數家族企業的一線員工還是來自于家族之外,而直接創造企業財富的正是一線員工。在家族企業的同一工作層面上,來自于家族的員工往往有一種優越感,即使他們與家族之外的員工相比,對企業的貢獻不多一些甚至還少一些,但卻能較家族之外的員工更容易被賞識和信任。而這種賞識和信任來自企業的決策層,外來員工無法評說。這種不公平待遇必然導致外來員工心理平衡失調,影響其工作熱情,難以發揮該部分員工的個人潛能。現實中,來自于家族之外的員工在家族企業中憑工作實效是很難進入企業核心層的,即使偶然有進入的,也往往要付出比家族成員要大得多的代價。對家族企業的這種共識,必然使外來員工進取心受挫,以極大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可能性就不會很大。因為現實中的付出與回報的不平衡是每一個人走向消極的最好的、符合人性的理由。
(4)決策的風險較高
決策的獨斷和高效,是許多家族企業初期成功的重要保證。許多家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靠得就是決策的果敢和善斷,因為抓住了一兩次稍縱即逝的機會而成功的。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加劇,這種個人化的經驗開始失效。隨著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經濟活動的量也越來越大,從而使投資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如果出現決策失誤,對企業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有時可能會導致企業破產,而不像創業初期那樣,一兩次失誤還可以彌補回來。這時,保證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就顯得越發重要。因為企業重大決策對決策者的素質和能力有更嚴格的要求。一定規模企業的重大問題決策者一般應當具備敏銳的商業知覺,豐富的商業知識,高超的科學決策能力等核心素質。這對創業初期較為成功的決策者來說便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首先,是否對企業及其所處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能敏銳地感知并具備相應的處置能力。其次,能否針對企業的現實處境作出符合其進一步發展的決策,而在家族企業中,決策的獨裁,個人能力的局限性以及決策成員來自于同一家族的思維的相似性,對此時發展至一定規模的企業來說,決策的風險相對要大得多。
三、新形勢下家族企業創新的思路
1.加快產權制度創新,實現資本社會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企業貿易額的增加,家族企業將會面臨后續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如何克服這種不利局面,把企業做大做強,首先必須解決產權主體一元化的問題,企業要積極穩妥地開放股權結構,吸納和有效利用社會資本,使企業從人格化交易轉向制度化交易。因為只有多元化的產權結構,才能使企業成為公眾型企業,才能實現人才資本與貨幣資本的有效結合。誠如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所言:企業要做大做強,應該是老板的股份越來越少,員工的股份越來越多。
2.開展管理制度創新,實現管理專業化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管理層次細化、崗位職責明細化的要求便日漸顯現。就像社會不斷發展,社會分工必然會越來越細一樣。當這一要求與家族企業現存的管理方式格格不入時,重組企業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當家族業主不具備重組的能力和素質或不能適應重組后的企業管理模式時,吸納優秀的專業管理人才,充分發揮其專業技能便成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自主選擇。這時,家族企業就應該有明確的競爭戰略,就要以理性代替感性和親緣,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現代理念,注重對員工的培養和激勵,通過創新現代管理模式,實施先進管理方法,建立規范管理制度,從而確立科學管理體系。同時通過內部約束和外部監督等一系列制度規范來實現所有者和經營者的雙贏,進而實現企業管理專業化目標。
3.加強企業治理制度創新,實現治理結構規范化
家族企業要在堅持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前提下,結合家族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建立現代規范化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家族企業壯大的過程也是社會資本不斷融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必須從整體轉向分離。這樣,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管理機構,明確各機構的職責就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各機構在實際運行中獨立又相互監督、制約,在制度的軌道上按制定者的初衷去運行,以期達到最佳的效果,這便家族企業治理結構創新的目標。即建立員工、股東、債權人共同治理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通過有效拆解經營權和所有權,科學劃分董事會、理事會、監事會的權責,確立制約監督機制,從而實現治理機制的創新和治理結構的規范化。
4.樹立“走出去”戰略
隨著有實力的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家族企業“走出去”已經是勢在必行,這也是家族企業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家族企業要善于總結和借鑒成功經驗,通過跨國兼并、收購、在海外上市等多種形式取得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品牌優勢、產品優勢和渠道優勢等。家族企業要逐步擴大對外投資規模,在資源、工程、科技和服務貿易等領域加強與各方的合作,促進中國與其它國家經貿關系的共同發展。有條件的家族企業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暫時不具備“走出去”條件的企業要蓄積力量,完善自己,準備向海外進軍。家族企業堅持“走出去”戰略,參與國際競爭,發展跨國經營,已經成為一個明顯的趨勢。
在新經濟形勢下企業組織結構要變革,家族制管理模式已嚴重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家族企業要做大做強,就必須要深刻認識到家族企業的優劣勢,就必須要有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勇氣,要以戰略眼光,機遇意識,開放觀念去認識創新制度的必要性,克服家族企業的短期行為,克服家族情結的纏繞,突破家族觀念的束縛,積極探索如何將現代企業制度和管理模式與家族制管理模式進行有效融合以參與國際競爭。因此,一種全新的企業形式,全新的組織結構,全新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的迫切需要,面對日益嚴峻的市場形勢家族企業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練好內功迎接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