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EVA(Economic Value Added,經濟增加值)是一種新的企業業績評價方法,它強調從股東的角度出發,考慮股權資本成本,在此基礎上實現企業價值增長。以EVA為基礎設計的企業內部激勵機制,促使管理者保護股東權益,同時也使管理者薪酬更加體現其經營業績。
[關鍵詞] EVA激勵機制股權資本成本
一、引言
一直以來,“總資產報酬率”、“每股收益”等指標被用來評價企業業績,企業內部激勵機制也基于這一系列利潤指標而設計形成。然而,這些傳統的指標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陷:沒有扣除股本資本的成本,導致成本的計算不完全,因此無法判斷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價值的準確數量,也造成了企業內部激勵機制的種種弊端。
二、EVA基本理論
傳統的企業業績評價體系以會計報表中的凈利潤為基礎,凈利潤=營業利潤-利息-稅金。
會計利潤指標沒有扣除股權資本成本,使得以之為基礎的評價體系并未真實反映企業價值的增長情況,而這才是股東投資企業的初衷。在現實中造成的后果是:企業價值流失、股東權益被經營者忽視、承擔不同風險的企業其業績缺乏可比性等問題。
EVA是扣除了全部資本成本以后的資本收益,其核心理念是:資本獲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補償投資者承擔的風險。其公式為:稅后營業凈利潤-資本費用=EVA。
其中的資本費用是根據企業平均全部投入資本乘以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算出。
從上述對比來看,傳統業績評價體系以現行會計制度為基礎,EVA與現行會計制度有諸多不一致之處。因此EVA的計算需要在會計報表數據的基礎上做出多項調整。
三、EVA為基礎建立激勵機制
在EVA的績效評價體系上建立企業的激勵機制,能使管理層與股東的利益目標趨向一致,使企業的激勵機制更加有效。
1.傳統激勵機制的弊端
(1)傳統的企業業績評價體系并未真實反映企業價值增長情況,在其基礎上建立的激勵機制,也就不能對企業管理者進行有效的考核和獎勵。
(2)由于利潤指標中沒有扣除股權資本成本,股權資本成本中包含了股東對投入資本所承擔風險的預期回報,因而根據利潤指標來對管理者進行考核、獎勵將使這些指標隨股東對風險預期的不同而變化,這樣,不確定的利潤指標使得考核、獎勵標準的訂立成為了股東與管理者的博奕過程。管理者為了使自己在來年獲得可觀的薪酬獎勵,不僅會將精力花在與股東的討價還價上,而且還會在完成當年計劃的基礎上,將不再努力創造更多利潤,以期在來年得到一個較容易完成的指標。
2.EVA激勵機制的特征
(1)根據EVA增加值來提供獎勵。EVA增加將使股東財富增加,因此,根據EVA增加值進行考核、獎勵將使管理者注重股東利益,更符合股東雇用管理者為其實現財富增值的初衷。
(2)設立獎金池。變動幅度過大的薪酬制度將可能助長管理者的短期行為,并增加了去職風險。為解決這一矛盾,需要在EVA薪酬制度中設立一個獎金池。獎金池的基本運作方式為:每年根據EVA增加值確定所獲得獎金數額,正值存入獎金池的管理者個人賬戶中,負值從中扣除,每年按賬戶存量的一定比例支付給管理,余額累積。獎金池不僅平抑了獎金變動幅度,同時有效地控制了管理者去職的風險。
(3)根據既定標準而非談判訂立EVA指標。根據EVA來考核、獎勵管理者,企業所要做的就是每若干年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情況估算一個更合理的股權資本成本率,之后的若干年內以該成本率計算EVA之,從而使EVA的訂立不再依靠談判,股東財富仍可以隨企業價值增長。
(4)不設上下限。設有上下限的獎勵計劃無法有最有效地激勵管理者。假設當管理者年終完成計劃指標的80%時,他將獲得計劃獎金額度的50%;當完成計劃指標的100%時,他將獲得全額獎金;而當完成計劃指標的120%時,他將獲得150%的獎金;除此之外,低于80%將失去全部獎金,高于150%也將不再多獲獎金(見圖)。
由圖可知,在80%和120%以外,獎金將沒有激勵作用。由此帶來的問題是,管理者有可能有意地造成主觀決策失誤:但經營年度尚未結束時,管理這很可能已經能夠預測到全年利潤指標的完成情況,如果他預測無法完成指標的80%,管理者可能消極經營;如果他預測完成情況將超過120%,他也沒有動力使經營業績更上一層樓。這兩種情況的發生都使股東權益受損。
因此,完全隨EVA波動而變化的獎金數額將更加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勵管理者的經營能力。
(5)可以在整個企業實施。EVA的計算可以用另一個式子表示為:EVA=銷售額-經營成本-資金成本。
從上式可以看出,成本的減少就意味著EVA的增加,這樣,利潤指標在非銷售部門考核獎勵中遇到的難題通過EVA就可以轉化為成本的節約指標。這就要求企業通過培訓使得各部門、各員工都建立起資金成本意識。
盡管EVA實施中面臨著復雜的會計科目調整、對員工培訓的高昂成本等困難,股權資本成本也是個主觀估計值,具體應用有待于在實踐中更加完善,但其對傳統激勵機制的改進作用是顯著的。我國的企業的內部激勵機制一直以來并不健全和有效,EVA管理思想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