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實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標志著我國企業財務會計進入了一個與國際會計慣例趨同的新時期,是我國會計改革與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新的會計準則對會計科目、賬簿記錄、會計報表等內容進行了較大改革,新舊準則差異很大。商品流通企業如何準確執行新會計準則,這不僅涉及到商品流通企業對新會計準則的把握與理解,而且涉及到商品流通企業的清產核資與新舊賬戶的銜接等實際操作問題。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深入理解新《企業會計準則》內涵,就商品流通企業新舊《企業會計準則》銜接方法、會計賬目調整進行研究。探討新舊會計準則銜接要點和方法,目的是指導商品流通企業實施《企業會計準則》中,認真貫徹執行有關規定,做好新舊會計準則銜接工作,加速商品流通企業會計準則的改革進程。
[關鍵詞] 商品流通企業會計準則賬目調整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與國際準則趨同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為適應新形勢發展做出的重大會計改革,新會計準則涉及的內容之多,程度之深,影響之大是史無前例的,也是完善我國企業會計核算準則,統一會計核算標準,特別是提高商品流通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具體措施,《企業會計準則》的發布和實施,標志著我國會計改革又一新高潮的到來,是我國會計改革與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新的會計準則與原會計準則相比,變化很大。執行新會計準則不僅涉及到對新會計準則的把握與理解,而且涉及到商品流通企業的清產核資與新舊賬戶的銜接等實際操作問題。本文就商品流通企業新舊《企業會計準則》銜接方法進行探討,旨在促進商品流通企業會計準則的改革進程。
一、調賬原則
1.根據財政部令第33號文件有關規定:《企業會計準則》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執行,鼓勵其他企業執行,由企業提出申請,報經財政部門批準后,按照新《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對企業會計賬目進行調整。
2.對2007年1月1日以前核算的業務事項不再調整。對2007年年初余額進行調整,調整事項應作為2007年的經濟事項(調整年初數)記入2007年1月份的有關賬內。
二、調賬前的準備
新舊會計科目銜接,是商品流通企業認真貫徹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重大舉措,這是一項政策性較強、賬務處理比較復雜的業務工作。企業只有認真執行國家方針政策,才能夠理順國家與企業的分配關系,才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并且為規范會計行為奠定了基礎。進行新舊會計科目銜接應做如下準備工作。
1.清產核資:對商品流通企業各項資產、負債賬戶進行清理、分析,核對其真實性,對企業貨幣資金、財產物資進行清查盤點。
2.會計人員接受培訓,掌握會計改革的總體框架、企業會計準則的內容,進行新舊會計科目比較、明確其差異。
3.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會計科目,結合商品流通企業具體情況,合理選擇適應企業經營活動和管理要求的會計科目。
4.按新會計準則的要求結束舊賬,建立新賬,做好調賬工作,作到數字真實、計算準確、內容完整、結賬及時。
三、商品流通企業會計賬目的調整
1.新會計準則涉及的科目,其名稱和核算內容與原準則會計科目基本相同,其核算內容也基本相同。調賬時,應將這類科目的余額直接轉至新賬,也可沿用舊賬。即新老準則基本一致,無需進行調整。這類科目主要包括:
(1)資產類科目:“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應收票據”、“應收股利”、“應收利息”、“在途物資”科目、“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預付賬款”、“庫存商品”、“商品進銷差價”、“委托加工物資”、“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工程物資”、“在建工程”、“固定資產清理”、“無形資產減值準備”、“長期待攤費用”和“待處理財產損溢”、“存貨跌價準備”、“未確認融資費用”等科目。
(2)負債類科目:“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代銷商品款”、“應付股利”、“應付利息”、“其他應付款”和“預提費用”、“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和“專項應付款”、“預計負債”等科目。
(3)所有者權益類科目:“實收資本”、“盈余公積”科目。
2.商品流通企業會計準則涉及的科目,其名稱和核算內容與原會計準則相同,由于科目年末無余額,可沿用舊賬,不存在調賬問題。如:“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所得稅”、“本年利潤”和“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等科目。
3.在會計準則中會計科目名稱發生了變化,但其核算內容沒有變化。這類會計科目應按新準則規定的核算內容進行調整。
(1)“材料采購”科目。將“物資采購”、“商品采購”科目余額轉入“材料采購”科目。
(2)“庫存現金”科目。將“現金”科目余額轉入“庫存現金”科目。
4.新舊準則會計科目名稱沒有變化,但其核算內容有了很大變化。這類會計科目應按新準則規定的核算內容進行調整。
(1)“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新準則設置了“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但其核算內容和核算方法與原準則相比有所變化,調賬時,區分不同情況進行分析:
①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應將“長期股權投資”科目直接轉至新賬,也可沿用舊賬。
②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的,對“長期股權投資”科目的余額,調賬時分情況處理:對于同一控制下商品流通企業合并產生的長期股權投資,將“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損益調整、股權投資準備”科目余額一并轉入“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科目,“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科目余額全額沖銷,并相應調整“盈余公積”和“年初未分配利潤”科目;對于非同一控制下商品流通企業合并產生的長期股權投資,以及對合營、聯營商品流通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將“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損益調整、股權投資準備”科目余額以及“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科目的借方余額一并轉入“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科目,“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科目的貸方余額全額沖銷,并相應調整“盈余公積”和“年初未分配利潤”科目。
(2)“無形資產”科目。新準則中規定“無形資產”科目核算內容不包括商譽內容,調賬時,將“無形資產”科目扣除商譽外的余額直接轉至“無形資產”科目。
(3)“資本公積”科目。調賬時,應將“資本公積——資本(或股本)溢價”科目的余額直接轉入“資本公積——資本(或股本)溢價”科目,將“資本公積”科目下其他明細科目的余額一并轉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
(4)“利潤分配”科目。調賬時,應將“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金額經有關調整后的余額轉入新賬,也可沿用舊賬。
5.增加的會計科目,商品流通企業應增設新賬進行核算,并按新準則規定的核算內容進行核算調整。
(1)“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新準則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刪除原準則中“短期投資”和“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科目,調賬時,商品流通企業應當根據新準則的劃分標準將原制度中的短期投資重新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2)“累計攤銷”科目。用來核算企業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計提的累計攤銷。
(3)“商譽”科目。原準則中商譽項目在“無形資產”科目中核算,新準則增設了“商譽”科目,并且核算內容和核算方法有所改變。調賬時,分情況進行分析:
①對于同一控制下商品流通企業合并,原已確認商譽的攤余價值應全額從“無形資產”科目中沖銷,并相應調整“盈余公積”和“年初未分配利潤”科目金額。
②對于非同一控制下商品流通企業合并,原已確認商譽的攤余價值應從“無形資產”科目轉入“商譽”科目。
③調賬時,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發生減值的,則以計提減值準備后的金額確認。
(4)“交易性金融負債”科目。用來核算企業承擔的交易性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等。
(5)“銷售費用”科目。“銷售費用”科目的核算內容與原制度“營業費用”科目的核算內容相同。
(6)“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除核算主營業務負擔的稅金及附加以外,對于其他經營活動發生的稅金及附加,也應通過該科目核算。
(7)“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原準則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核算,調賬時,應計算首次執行日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形成的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與“遞延稅款”科目余額,一并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同時追溯調整“年初未分配利潤”和“盈余公積”科目金額。
6.將原準則中的科目合并,按新準則規定的核算內容進行核算調整。
(1)“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科目。調賬時,將“包裝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科目的余額一并轉入“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科目。
(2)“應付職工薪酬”科目。調賬時,將“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科目余額一并轉入“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3)“應交稅費”科目。調賬時,將“應交稅金”和“其他應交款”科目余額一并轉入“應交稅費”科目。
7.減少的會計科目,按新準則規定的核算內容進行核算調整。
(1)“委托代銷商品”和“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科目。新準則沒有設置、“委托代銷商品”和“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科目,而設置了“發出商品”科目。調賬時,應將“委托代銷商品”科目的余額轉入“發出商品”科目;對“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科目的余額進行分析,其中沒有確認收入的發出商品部分轉入“發出商品”科目,已經確認收入的發出商品部分轉入“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2)“應收補貼款”科目。新準則沒有設置“應收補貼款”科目,調賬時,將“應收補貼款”科目的余額轉至“其他應收款”科目。
(3)“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科目。新準則沒有設置“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科目,調賬時將“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科目的余額轉入“在建工程”科目貸方。
(4)“應付短期債券”科目。新準則沒有設置“應付短期債券”科目,而設置了“交易性金融負債”科目。調賬時,對于企業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和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應按其首次執行日公允價值自“應付短期債券”等科目轉入“交易性金融負債——成本”科目,原賬面價值與首次執行日公允價值的差額相應調整“盈余公積”和“年初未分配利潤”科目金額。
(5)“短期投資”和“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科目。
(6)“待轉資產價值”科目。新準則沒有設置“待轉資產價值”科目。調賬時,應將“待轉資產價值”科目余額扣除應交所得稅后的金額轉入“營業外收入”科目,將應交所得稅金額轉入“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
(7)“補貼收入”科目。
(8)“應收融資租賃款”、“融資租賃資產”科目。新準則沒有設置“應收融資租賃款”科目,調賬時,應將“應收融資租賃款”科目的余額轉入“長期應收款”科目,將“融資租賃資產”科目的余額轉入“固定資產清理”科目。
總之,商品流通企業在實施《企業會計準則》中,認真貫徹執行有關規定,做好新舊會計準則銜接工作,加速商品流通企業會計準則的改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