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應用系統論的觀點,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視角出發,研究和探討體育市場的定義、分類,揭示了體育市場、體育產業及體育產業化的科學內涵,提出體育市場的系統定義、分類模型及體育商品生產要素與體育消費市場的分類方法,闡述了培育體育市場,促進體育產業化發展的途徑和要求。指出培育體育消費市場是開發市場的基礎工作,應當是今后相當一段時期的工作重點。
[關鍵詞] 體育市場體育產業體育商品體育產業化發展
一、體育市場及其體系
1.體育市場是向消費者提供體育競賽表演及其他體育勞務服務,滿足消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得到消費者經濟回報的交換活動和交換關系的系統。
體育商品不同于實物商品,實物商品的價值形成過程(生產過程)與價值實現過程(銷售過程)是相分離的,體育商品的價值形成過程(體育勞務服務)與價值實事過程(觀賞和受用)是同時進行的。
2.體育市場體系。我國體育市場的生存、發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的大背景之下的,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完善和發展、健全完善的體育市場應當是一個市場體系。完善的體育市場體系包括;有效的市場運行體系;多層次的組織網絡體系;健全、規范的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的體育市場體系包括:有效的市場運行體系;多層次的組織網絡體系;健全、規范的法律法規體系;宏觀調控及保障體系;管理監督體系。
二、體育市場的分類
對于現代體育市場,根據不同的需要及標準,可有各種不同的分類。
1.體育領域中的三類市場。體育領域中三類市場是體育本體市場、體育相關市場、體育輔導市場。其關系是:體育市場的核心部分是競賽表演市場,可稱謂核心市場,表明它是體育市場中起主導作用的市場。體育市場的第二部分是健身娛樂市場、體育培訓服務市場、體育旅游市場、體育彩票、體育咨詢等市場。
2.體育商品生產的要素市場與體育消費市場。從體育商品的生產和消費兩方面將體育市場劃為兩大類:一類是體育商品的生產(或銷售)要素市場,一類是體育消費市場。
消費市場是啟動和激活體育市場的起點,是培育市場和開發體育市場的突破口,在體育市場體系建立中起主導作用,是要素市場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沒有體育消費市場的發展和興旺,就不可能有體育商品要素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因此,要對體育消費市場加強引導、強化宣傳、培養體育公眾、擴大消費市場規模和層次,以推動體育要素市場體育市場整體系統的發展。
三、體育產業化與體育市場的關系
體育產業是指提供體育勞務和體育服務的行業和部門。體育走產業化的道路,就必須面向市場,實行市場化、經營化的管理,促使體育體制向市場機制轉化。
體育產業化與體育市場化之間的關系,表現在內容和形式的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體育行業和部門,為了交換而生產的體育勞務和提供的服務,是體育市場的內容,體育市場則是實現體育勞務和服務交換的“場所”,即組織形式。可見體育產業化發展,離不開體育市場,且愈是向高級階段發展,愈是依賴于體育市場,高度發展的體育產業,就需要有高度發展的體育市場來組織。所以,培育體育市場,對促進體育產業化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四、培育體育市場,促進體育產業化發展
根據我國目前體育產業和市場化發展的現狀,以及培育體育市場,發展體育產業所面臨的基本任務,要加快體育產業化和市場化的發展就必須從以下方面考慮:
1.培育體育市場,促進體育產業化發展,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首先,要突破抽象概念,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再逐步上升到理論。其次,要正確理解體育產業化發展的社會效益的內涵,要克服過去的那種單一的社會效益的觀念,堅持體育社會效益多樣性與體育經濟效益的統一性,正確處理好兩者的辯證關系。最后要破除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體育勞務不是商品,體育不是產業的陳舊觀念。要遵循市場經濟、價值規律和市場運行機制,建立體育大市場的新格局,樹立起商品、市場、競爭、風險等全新的市場經濟觀念。
2.培育體育市場,促進體育產業化發展,建立、健全完善的體育市場的法律建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目前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還不完善,而體育的立法和體育市場、體育產業的立法更是薄弱。在體育法制建設不健全、不完善的條件下,依靠體育行政干預在當前有它的必要的一面。依法實施對體育市場的管理和從事體育產業的經營活動,不但可以保證體育市場的健康發展和有秩序的運行,而且管理者和經營者都可以依法維護各自的合法權益不僅侵犯。這是行政干預無法代替的。
3.培育體育市場,促進體育產業化發展,必須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生活需要為本質目的。社會主義體育市場和體育產業的盈利,是在群眾的體育消費中,通過提供積極向上、健康文明、豐富多彩的體育勞務和體育服務,不斷改進、改善服務手段和條件,提高服務質量,有益于全民健身,提高勞動者身體素質,從而贏得市場,增加收入。
五、建議
1.要培育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體育市場促進體育產業化發展,要以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增強全民健康素質,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宗旨,這也是推動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2.要堅持以國家經營為主導,以社會集體經營為主體,其他經營方式為補充的多種經營形式長期并存、共同發展的格局。
3.要在國家法律的規范下,按照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開展公平競爭,實行“優勝劣汰”的原則,發展體育產業。
4.加大培養力度,培養一批懂業務,善經營、會管理的人才,盡快提高我國現有體育市場和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素質。以進一步開發與拓寬我國體育市場,加快促進體育產業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