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峨眉山-樂山大佛,以多彩的景觀資源和厚重的文化資源,為樂山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僅僅依靠大自然和先人的恩賜,要保持和促進“雙遺產”旅游城市的持續發展,是不夠的。本文以峨眉山——樂山“雙遺產”城市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總體規劃、綜合開發、完善配套設施和構建多功能旅游目的地等方面,探討“雙遺產”城市旅游產業的持續發展思路。
[關鍵詞] 旅游資源旅游產業新思路
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峨眉山——樂山大佛,以其豐富多彩的景觀資源和歷史悠久的文化資源,鑄就了樂山旅游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同時,“雙遺產”為樂山——峨眉山的旅游騰飛,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拓寬思路、深度開發旅游資源是持續發展樂山旅游文化產業,由旅游資源大市向旅游資源強市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一、樂山旅游資源得天獨厚
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峨眉山——樂山大佛中,峨眉山聞名中外,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于世。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譽。成為人們禮佛朝拜、游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閑療養的勝地。位于樂山三江匯流處的樂山大佛,早已揚名天下。
1.文化資源豐富多彩
(1)宗教文化資源特別豐厚。峨眉山是普賢菩薩弘揚佛教的場所,是我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相傳佛教于公元一世紀即傳入峨眉山。近2000年的佛教發展歷程,給峨眉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圣地。夾江縣城西3公里千佛巖,排列著200多窟石刻造像共2400余尊,故稱“千佛崖”。開鑿于隋,興盛于唐,延及明、清。顯示了中國古代高超的石刻藝術水平。
(2)名人文化奪放異彩。樂山沙灣是一代宗師郭沫若的故鄉。郭沫若于1892年11月16日,出生在樂山的沙灣。沙灣成為與山東曲阜(孔子故里)、四川眉山(蘇軾故里)、浙江紹興(魯迅故里)齊名的世界級文化名人的故鄉。郭沫若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一生留下2300多萬字的著述,橫跨文學、藝術、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考古、翻譯等眾多領域,為中華民族增添了一份深厚的文化遺產。“沫水澄波,峨眉滴翠,仙人風物此間多”。這是郭沫若贊美故鄉的詩句,也是郭沫若一生的寫照。
(3)崖墓文化資源點多面廣。樂山是四川乃至全國崖墓分部最密集、規模最大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區。“學術界指原樂山縣及相鄰的夾江、青神、犍為的崖墓。”“其時代為西漢至魏晉南北朝,絕大部分為東漢至三國時期?!本哂械锰飒毢竦穆糜伍_發價值。被學術界譽為“漢晉時期最重要的考古學遺存”和“岸上的寶庫”。位于凌云、烏尤兩山之間的溢洪河道東岸的麻浩崖墓于1988年經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旅游景觀資源無與倫比
(1)自然景觀無與倫比。峨眉山有四大自然奇觀,即:金頂黎明前天空美妙的“日出”;被中國佛家稱為 “銀色世界”峨眉山“云?!本坝^;神奇的“佛光”;金頂無月的黑夜,“攝身巖”下夜色沉沉,有時忽見一光如螢,繼而數點,漸至無數,在黑暗的山谷間飄忽不定,佛家稱它為“圣燈”;說飄浮的神燈是“萬盞明燈朝普賢”。黑竹溝風景區位于峨邊彝族自治縣境內,面積180平方公里。黑竹溝生態原始,環境神奇,物種珍稀,景區集雄、險、秀,奇、神秘、清幽于一體,風光迷人,已被列入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嘉州三峽又稱平羌三峽,是古代成都地區赴嘉州(今樂山)及經水路出川的交通孔道。峽區河道蜿蜒,江水碧藍,兩岸峭壁,風光迷人。
(2)地質地貌引人入勝。峨眉山不僅風景秀麗而馳名中外,而且在地質地貌上也舉世矚目。峨眉山豐富齊全的地層及其良好的露頭,吸引著國內外的地質科學家和旅游者。丹霞地貌奇異宏偉。丹霞地貌,山形奇特,具有很高的觀賞、游覽價值,是一種重要的旅游資源。樂山的丹霞地貌有各種類型:有臨江陡崖型、峽谷型、斷崖型、臥巨柱型以及屬石柱型等,這些景觀景點具有綜合開發的潛在價值。
二、樂山旅游產業持續發展的思考
樂山、峨眉山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于兩漢之際,鼎盛于唐宋之間,復興于改革開放之初。特別是近20多年保護、發掘,已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成為世界級的旅游品牌,又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44個風景旅游區之一;二是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旅游環境大為改善;三是旅游支柱產業初具規模;四是旅游收入大幅度增加。2006年上半年,樂山市接待游客68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58%和22.31%。預計今年全市游客人數可以達到1200萬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60億元,旅游業增加值30億元。
樂山旅游產業的開發雖然取得突破性進展,但存在的問題不少:
一是總體規劃不足。峨眉山——樂山“雙遺產”在全國、西部地區旅游帶的整體規劃不明確;旅游價值鏈協調開發規劃不足,主要表現在重觀光旅游而輕休閑度假、健身等旅游項目。二是旅游產品單一,線路單調。峨眉山——樂山大佛雖屬世界級品牌,產品品位高,但配套開發不足。參與性、趣味性、健身性旅游項目少,難以留客。三是城市的現代旅游功能不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接待設施與現代旅游的要求不相適應。四是旅游新景點少,還停留吃祖宗飯階段。
持續發展樂山旅游產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力:
1.高標準的旅游整體規劃
規劃的標準決定開發的水平,已有的規劃現在看來已滯后,制約著樂山市旅游業的持續發展。樂山要發展成為旅游強市,需要確定樂山市旅游資源在全國旅游一盤棋、西部旅游帶的地位與影響,制訂相應的樂山旅游與游憩的開發規劃,充分挖掘區域旅游的價值。這就要找國家級的規劃單位,頂尖級的旅游規劃設計師,對樂山市的旅游自然與文化資源進行資源整合,突出樂山旅游自然與文化特色,對旅游資源系統的整體規劃。這樣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2.完善旅游配套設施
樂山、峨眉山的公路標準已基本到位,但連接周圍景點的公路標準低、路況差,不安全??煽紤]建設一條高標準的旅游環線,將峨眉山、沙灣、犍為、井研、夾江連接起來。完善旅游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快速便捷的旅游通道,使國內國外游客來去方便。完善改造的重點項目,高等級旅游快速通道等,規劃中的城際高速鐵路,連接西部最大的客源地——成都市。
3.綜合開發旅游資源
開發利用“三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水面資源,在科學論證前提下,通過項目工程處理展現壯麗的三江水面景觀,開發三江和環游山水旅游項目,在三江水城肖壩左岸和岷江任家壩處修建游人接待點,與水陸干線連接作為進入景區集散地。大渡河、岷江河中心城區段配置夜航設施,更新游船,增添水上夜航及水上娛樂活動,形成以青衣三島為主體,山、島、壩、城動靜結合的自然景觀。
4.構建功能多樣的旅游目的地
樂山大佛、峨眉山已是世界品牌,也是古老的旅游目的地。在國民經濟持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旅游消費需求多樣化的情況下,為滿足不斷增長的旅游消費需要,構建功能多樣的旅游目的地,延長旅客停留時間、吸引更多旅客,增加旅游收入,勢在必行。
(1)植物考察旅游。峨眉山屬橫斷山系,一年四鮮花不斷,春有春蘭,夏有蕙蘭,秋有建蘭,冬有墨蘭,四季蘭花,香溢四野。要根據峨眉山的氣候、山體的梯度狀況,合理規劃花卉景區,開發建設一條珍稀植物觀賞、科普科考生態走廊。峨眉山分布植物1450多種,蘭科植物約126種、49屬,植物中苔蘚植物45科、332種;蕨類植物47科、507種;裸子植物8科、27種;被子植物142科、2375種,被譽為我國南方的天然植物園。要利用好天然植物資源,規劃好一條珍稀植物觀賞、科普科考生態走廊的線路,建設珍稀植物觀賞、科普科考生態走廊。
(2)宗教研究旅游。“中國佛教第一山”,就中國目前四大佛教相比較:峨眉山在規模宏大不如五臺山,游人數不如普陀山,僧人數不如九華山。峨眉山要成為中國佛教第一名山,要讓世人信服,必須挖掘豐富的獨特的佛教文化內涵。峨眉山歷史文化久遠,相傳東漢時,西域寶掌和尚來峨眉山建寺修廟。明代,緬甸和阿富汗友人送來玉雕佛像和貝葉經,斯里蘭卡友人送來佛牙。清代,日本友人松濤、朝鮮寶光和尚等來峨眉山題詠作畫。峨眉山為普賢菩薩道場,是我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通過挖掘獨特的普賢菩薩佛教名山深厚的文化內涵,佛教是峨眉山獨具特色、最具魅力的王牌旅游項目。以傳頌普賢菩薩的“行愿”精神提升四川(峨眉)佛學院的知名度,下決心培育高僧,通過峨眉山寺廟、僧尼、佛學院加大同國內和海外以及世界各國佛學院、僧尼的多種形式交往,擴大影響,引來海外香客游客到樂山、峨眉山朝圣、考察和進行佛教文化交流。
(3)地質科考旅游。開發樂山丹霞地貌旅游資源。開發樂山丹霞地貌旅游資源要依托峨眉山——樂山大佛的品牌優勢和知名度,對現有旅游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和綜合開發,注重旅游活動的文化性、參與性和娛樂性,將觀光游覽、宗教旅游、生態旅游與休閑度假融為一體,形成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并具有一定結構和多種功能的有機整體。
(4)考古旅游。樂山崖墓研究歷來為學術界所重視,“近年來,世界考古旅游不斷升溫。”游客們對過去的歷史的好奇心不斷增強,參與欲望也不斷增加。這一巨大的潛在市場和樂山漢代崖墓這一豐富的考古資源,可選擇幾個有特色的崖墓,制訂相應保護措施,讓游客直接進入考古探險。景點應配置專業的考古設備供游客考古使用并對參加考古的游客進行有關考古方法、技巧、知識的必要培訓,讓游客了解、掌握考古的基本知識,這必將使游客產生巨大的興趣,成為景區的一大特色。
(5)健身康復旅游。體育健身旅游具有強健體魄、預防疾病和康復等功效,身體的健康強壯,是人們追求的目的之一。體育健身旅游是朝陽產業。樂山市應著力開發體育旅游健身產品,擴大和提高公眾體育健身旅游消費力。在峨眉山區,開展登山活動、滑雪活動、滑翔運動、攀巖活動、探險活動等;在樂山市區可以進行水上各種活動等。所以應著力開發健身旅游產品,如建立健全體育健身服務設施等,滿足人們休閑、運動、娛樂、療養等恢復或健身活動需要,緩解現代化社會高節奏所帶來的疲勞、緊張和心理壓力,強化旅游目的地的吸附力,提高公眾健康水平。這樣,可吸引更多的海內外游客,又可促使游客延長逗留時間,成為樂山旅游業持續發展的新利潤增長點。
(6)工業遺產旅游。變廢為寶,還可以解決就業問題。如犍為嘉陽煤礦的小火車,進入“工業遺產”旅游等,成為樂山工業旅游新熱點,大量海內外懷舊游客紛至沓來,今年已接待中外游客近3萬人。
總之,作為“雙遺產”的峨眉山——樂山旅游業持續發展,應立足于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轉變發展思路,在保護“雙遺產”資源前題下,向旅游產業鏈縱深發展,由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科考、健身旅游發展。同時,依托成都,北連九寨溝、西接四姑娘山、南靠蜀南竹海,東臨長江三峽,構成四川——重慶旅游環帶。而本地區著名的歷史名勝古跡、旅游景點如夾江千佛崖、平羌三峽、峨眉山、郭沫若故居、美女峰石林、樂山大佛、烏尤寺、五通小西湖、桫欏谷、犍為羅城古鎮等聯系起來進行旅游自然與文化資源的整合,使之形成點——線——網狀的旅游環線,則會使本地區在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中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