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994年中國足球率先踏上職業化道路,籃球、排球、乒乓球等體育運動前后進行了職業化改革。職業化給中國體育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各種俱樂部、職業聯賽、職業中介動作初見規模,職業體育在吸引市場資本方面獲得了其他行業難以比擬的優勢,資本和媒介對職業體育的參與熱情十分高漲,職業體育的“燒錢活動”也一度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但隨著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墮落”,一方面市場、資本運作陷入低谷,另一方面“假、黑、黃、賭、毒”等丑聞纏身,代表中國最高水平的職業聯賽名不符實。在中國商業文化的缺失的大背景下,中國職業足球的混亂場面已經有目共睹。在這場混亂中,最實際的問題就是市場資本的問題,中國足球運動員拿著運送動輒百萬的薪水,但聯賽的組織者卻在為得不到一個合格的贊助商而頭痛,足球越來越成為“豪門盛宴”的今天,但誰來為這場盛宴買單呢?我們拋開運動員的職業道德不說,單從市場資本的運作上來看看如何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中國足球職業賽場。
一、改革中國足球國有企業的主導地位
自1994年中國足球實行職業化改革以來,國有資本尤其是國有企業在投資職業足球方面占據絕對優勢,直至今天,許多俱樂部還是有著濃厚的國有資本背景,由于國有企業所有權代表的虛擬性,造成其投資方面的隨意性,他們可以不計成本地哄抬球市,他們只關心足球的“政績”,至于回報他們可以從地方政府那里換來各種好處,即使球隊成績慘不忍睹,球市萎靡不振,球員依然能夠拿著國內運動員最高的工資,俱樂部照樣可以搖旗吶喊,全然不知市場資源的浪費和職業聯賽的扭曲。
這些現象說到底,還是政企不分,官商一體,在這樣的國企主導的體制下,足球不是靠公平的市場競爭,而是看誰會作秀,討得一些政府領導和大老板的歡心,誰就能圈來錢,加上媒體大力宣傳、球迷的高聲吶喊,以為錢能夠買來足球水平的提高,就能買來職業化的足球的“贏利”。
由于國有企業花的是國家的錢,許多時候可以不像商業競爭那樣計算投入產出比,無形中提高了整個中國足球的運行成本,俱樂部之間的競爭導致“物價”被“哄抬”,球員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整個市場價格“虛高”不下,市場實際價值嚴重縮水。所以我們認為,首先應該讓國有企業的壟斷資本退市,先整治整個足球市場的“虛火”,再讓各個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讓虛高不下的球員工資再沒有人為其買單,還職業聯賽一個健康有序的競爭環境。
二、下放管理權限,實行俱樂部聯盟獨立經營模式
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管理一直存在著體制上的各種問題,中國足球運動管理中心名義上是民間組織,但實際上是官方機構,是國家體育總局的下屬部門,政府部門直接參與足球市場運作,參與足球聯賽資金分配,政企不分。而在國外,基本上都是俱樂部聯盟的占主導地位,這個獨立的職業化管理機構負責人事部事宜,政府并不參與其中。職業聯賽就象一個企業生產的產品一樣,他不是政府管理的公共事業,他是具有高度市場化運作性和廣告效應的,更吸引也更適合社會資本的投資經營,而國企業資本則應該從職業聯賽中退出,去關心一下青少年足球培養等非職業足球,為職業足球做一個好的后盾。
所以,國家應從體制上應給予俱樂部更多的權限,成立俱樂部聯盟來負責管理具體事務,讓其自主經營、管理,不要讓政府行為左右市場運作;另一方面,中國的足球聯賽不僅僅要引進外籍教練和球員,更需要引進一個先進的管理組織和高級的專業人才,他們會把國外成熟的運作模式帶到中國來,通過他們對中國市場的所見所聞,一定會發現中國這個巨大市場中的商機,必定會吸引更多的資金參與到這個市場中來;再者應該改進俱樂部的財務制度和管理模式,把職業聯賽作為一個企業活動來悉心經營,以企業經營的思維考慮投入產出效率問題,從根本上解決聯賽長期發展的問題。
三、樹立品牌意識,提高聯賽知名度,吸引觀眾
中國的足球俱樂部,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奇特的現象,誰出了錢,就掛誰的名,這也就有了企業名稱和地方名稱結合成的中國式的球隊,俱樂部頻繁地更換東家,球隊的名稱更是隨意更換,剛剛形成的球迷群體、消費群體,在一次次更名中流失。連商家都知道“百年老店”的名稱就是一塊金字招牌,品牌名稱存在的時間越長,說明信譽越好、知名度越高,生意自然紅火,表面上看頻繁的更名是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但實際上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是對市場經濟基本規律的忽視。同樣一件T恤,印上知名品牌的商標,就能賣個好價錢,而我們現在中國足球的品牌效益并沒有體現,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夠記住中國職業球隊的準確名稱,更談上利用這一品牌去吸引觀眾、吸引消費群體了。
《2004中國足球產業經濟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足球的八成收入來自廣告,而廣告中打的就是足球聯賽這個品牌,所以從整體來看,球隊不能誰給錢,就掛誰的牌子,就給予整個球隊的所謂冠名權,而應該從長遠考慮,樹立品牌意識,齊心協力來維護這一品牌形象,借此吸引公眾注意力,培養球迷群體,有了這樣的群體,自然而然的消費群體就會形成,而社會資本的注入也就順理成章了,這樣也符合長遠發展的良性市場規律。
綜上所述,中國足球這塊巨大的不良資產,必需嚴格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第一,要從傳統的計劃行政體制管理模式中脫離,吸引龐大的民營資本等社會資本進入足球職業聯賽;第二,應該學習國外職業聯賽的先進經驗,提高中國足球的經營管理水平,建立起符合市場需要的管理體制,以科學的態度嚴格按照市場規律辦事;第三,要以長遠的眼光來對待中國職業足球的發展,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急功近利,打好“足球品牌”戰略,提高聯賽水平和質量,吸引人氣,從而吸引更多的市場資本進入中國的聯賽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