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開拓創新能力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將探討如何通過對企業盈利能力、銷售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分析,來綜合評價企業的開拓創新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德爾菲法和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法建立具體的評價模型。所建立的評價模型可以更好地用來對企業的創新開拓能力進行評價。
[關鍵詞] 創新能力評價指標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法德爾菲法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更加困難。以創新謀求發展已是當今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我們在總結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了我國工業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的方法,并對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創新能力進行了初步的評價與分析,以期能為國家制定鼓勵企業創新的政策并建立起正常的激勵機制提供參考。
一、企業創新能力的內涵和構成要素
“創新能力”在艾米頓的《知識經濟的創新戰略-智慧的覺醒》中界定為:創造新思想的能力,使用好思想的能力,好思想最終成為市場化的產品或服務,并能夠為企業帶來利潤的能力。
企業開拓創新能力關系著它的生存與發展,其研究涉及的方面十分的廣泛。例如,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盈利能力、市場占有能力、銷售能力、技術開發與創新能力、人財物力利用能力以及對社會的貢獻能力等等。本文主要探討如何通過對企業盈利能力、銷售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分析,來綜合評價企業的開拓創新能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開拓行為是否成功,最終應該體現為銷售額和利潤額能否持續增長。從某種程度上講,技術創新能力的增強可以增加企業的產出投入比例,并有助于開發新產品、新市場,從而使得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額增加(見圖)。
首先,從上圖順時針方向來看有如下因果鏈:企業的銷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盈利能力,一般地說,銷售能力越強則盈利能力越強,銷售能力是企業盈利能力穩定并不斷增強的一個主要基礎。而企業的盈利能力又是其技術創新能力的基礎,因為技術創新需要資金和人力的投入,只有企業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才有能力進行技術創新。還有,企業進行了技術創新,新的產品必然能開拓出一片新的銷售天地,使之成為企業產品的新賣點,吸引更多的客戶和消費者,從而增強企業銷售能力、提高企業的銷售利潤。我們再從圖中逆時針方向來看,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后,新技術、新產品會推動企業盈利能力,使之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增強了,以雄厚的財力作后盾可以增加廣告投入、大力開發銷售市場,從而使得銷售能力得以增強。而銷售能力上去了,又是對技術創新成功的最好驗證。這是因為,若其他條件沒有改變,創新后如果企業的銷售看漲則說明新產品、新技術是成功的。
二、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
1.企業盈利能力及其評價指標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利用現有資產、資本,在一定的收入和耗費水平下賺取利潤的能力。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主要有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利潤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上市公司還可以計算每股收益和市盈率這兩個特有的指標。
2.企業銷售能力及其評價指標
我們在評價企業銷售能力時,把銷售能力的各個原動力的各種要素予以單純化,通過評估計算出企業的銷售能力。企業銷售能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計算和評價。
(1)從營銷人員銷售策劃和推銷能力方面反映企業銷售能力。從營銷人員銷售策劃和推銷能力方面反映企業銷售能力,也可以說是從對營銷人員管理方面,通過對營銷人員在一定時期內銷售業績的評價來衡量企業銷售能力,可以采用銷售計劃完成程度指標。銷售計劃完成程度是一定時期內,所有營銷人員實現的銷售額與這段時期內企業的計劃銷售額之比,反映一定時期內企業的銷售能力。
(2)從產品是否適銷對路方面反映企業銷售能力。①產品適銷率。產品適銷率,是產品被市場所接納的程度,反映企業生產的產品是否適應市場的需要。②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是指存貨余額與周期銷貨成本的比率關系,反映當年存貨的銷售頻率。它可以用來衡量企業存貨的周轉速度,也是反映企業銷售能力的指標。
3.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及其評價指標
技術創新,是指企業按照市場需求將科技成果化為產品、工藝或服務,并首次實現其商業價值的動態過程。從現有實力、研究開發兩個方面進行評估,反映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指標有設備先進程度、能源消耗利潤率、技術創新投入率、技術開發人員比率、新產品開發成功率、新產品產值率、專利水平和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率等指標。具體構建的評價指標如下表。
三、企業開拓創新能力的評價方法
通過在企業創新能力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的指導下,構建了具體的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但如何能具體的對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行評價呢?表1就是企業創新能力的評價模型。
1.計算各層因素的權重
采用德爾菲法,參照下面的“相對重要程度取值表”,把各層因素的重要性成隊的進行比較,并把第i個因素對第j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估計一個值,記做Aij,即有判斷矩陣A:把滿足(A-λE)w=0的λ值叫做A的特征值,與特征值相對應的W的值叫做特征向量,對應最大特征值λmax可以得到方程組: (A11-λmax)W1+…A1nWn=0 A21W1+(A22+λmax)W2+…A2nwn=0……An1W1+…+(Ann-λmax)Wn=0求此議程組的解向量W=(W1,W2,……,Wn)即為各層因素的權重。
此外,要保證判斷矩陣的有效性,還須進行一致性檢驗,即通過計算一致性比例來進行檢驗,一致性比例C.R=C.I./R.I,其中:C.I.為比較矩陣一致性指標,C.I=(λmax-n)/(n-1),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的取值通過查表獲得(如表2所示)。
R.I.取C.R.<0.1時,認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C.R.>0.1時,應對判斷矩陣做適當的修正,當一階,二階矩陣總是一致時, C.R.=0。
2.運用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法,對評價的結果進行量化
所謂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法,就是在模糊的環境下,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為了某種目的而對一事物做出的綜合決策的方法。構建一,二級指標,要采用二級模糊綜合評價法,即把二級指標對一級指標的評價規定為一級評價,把一級指標對目標規定為二級評價。具體為:
(1)設有兩個限論域:綜合評價的各種因素的集合F=(X1,X2,…,Xn)各種評價的集合V=(V1,V2…,Vm)。將集合F按其所屬的一級指標分成子因素集F1,F2,…,Fy,其中F1=(Xi1,Xi2,…,Xini)i=1,2,…y并滿足:n1+n2+…ny=n;;對任意i≠j有
(2)對每個Fi有不同評價人員按照二級指標的各因素給出具體評價,按相應的權重得出評價矩陣Sni·m,算出二級評價向量Ei=Wini·Sni·m=(Ei1,Ei2,…,Eim),進而得出一級評價向量E=W·S=(E1,E2,…,Em)
(3)對二級評價向量進一步量化,以便于比較和排序。本文中的評價集合:V=(V1,V2,…,Vm)=(很強,較強,一般,弱)
如采用百分制,則轉換如表3。
所以,V=(V1,V2,…,Vm)=(很強,較喲,一般,弱,較弱),=V'=(92.5,77.5,62.5,47.5),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的具體值為:E=Em·V。
3.實證分析
本文中構建的一級指標銷售能力的二級指標為:(銷售計劃完成程度,產品適銷率,存貨周轉率),用通過德爾菲法,并計算出通過一致性檢驗的權重為:W23=(0.5, 0.4, 0.1)
由專家,企業管理人員,相關外企業管理人員和公眾對銷售能力評價如表4;若由專家,企業管理人員,相關外企業管理人員和公眾相互的評價以重為0.5, 0.2, 0.2, 0.1,則整理上述表得出(表5所示)
即評價矩陣S34為:
所以銷售能力的二級評價向量
E2=W23*S34
=(0.5, 0.4, 0.1)
=(0.375, 0.325, 0.29, 0.01)
同理:求出其他一級指標的二級評價向量,進而得到一級評價向量,若,則轉化為百分制為:E=Em V'=此指標值越大,表明此指標在創新能力構成要素中占的比重越大,因此,此指標就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