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高校查新機構開展科技查新工作的優勢出發,從為企業科研立項及科技成果的鑒定、評估、轉化、驗收、獎勵等提供客觀依據,為科技人員、科研單位和企業提供技術信息服務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查新機構對企業科技創新及經濟發展的作用。
[關鍵詞] 科技查新高校企業技術創新經濟
一、科技查新的概念
科技查新(以下簡稱查新)是指具備一定信息資源與相應查新咨詢資質人員的查新機構通過計算機和手工檢索等手段,運用綜合分析和對比的方法,為評價科研成果、科研立項等的新穎性提供文獻查證結果的一種信息咨詢服務工作。
科技部《科技查新規范》的定義是:查新是科技查新的簡稱,是查新機構根據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證其新穎性的科學技術內容,按照本規范操作,并做出結論。衛生部關于醫藥衛生科技項目查新咨詢的規定中指出:查新工作是醫學情報人員以高水平文獻檢索為基礎,經反復深入篩析、鑒別確定密切相關文獻,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國內外對比分析,為衛生部科研立題、成果評審等科技活動的新穎性評價提供科學依據的情報咨詢服務。它與一般文獻檢索不同,不以提供可能相關文獻目錄為目的,而是以提供新穎性評價為宗旨。
二、查新工作的由來
查新工作體系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與我國科研管理機制密不可分的。我國的科研經費劃撥及成果評獎基本沿襲的是計劃經濟模式:由國家組織專家確定下一階段的科研選題,并發布課題指南,然后再組織各級科研人員申報,完成課題后再由國家組織進行成果鑒定,并進行推廣。 80年代后期,隨著各行各業對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作投入的增加,各級科研管理部門為了提高科研立項和成果鑒定與獎勵的嚴肅性、公正性、準確性和權威性,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辦法和規定。如原國家科委于1987年頒布了《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1988年3月又頒布了《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若干問題的說明》,對成果鑒定做出了許多規定,并賦予了法律效力。1990年原國家科委印發了《關于推薦第一批查新咨詢科技立項成果管理的情報檢索單位的通知》,標明了科技查新工作的正式開展。2000年科學技術部發布《科技查新機構管理辦法》和《科技查新規范》表明科技查新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
三、高校查新機構開展科技查新工作的優勢
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圖書館都已具備了查新機構的條件,高校圖書館開展科技查新工作具有獨特的優勢:一是文獻資源豐富。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書本式文獻資源,包括各類書籍和雜志,與辦學特色相關的文獻資源則更具有權威性,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許多高校圖書館還購置了各種電子文獻資源,自建特色數據庫,實現國際聯機檢索,并對其他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整合,使之成為虛擬館藏。這些都對查新形成了強大的文獻支撐。二是查新人員素質較高。高校圖書館的查新人員一般來說都有豐富的文獻檢索實踐經驗和較高的外語水平及計算機應用能力。因此,他們在與用戶交流之后,一般都能較準確地理解查新項目,提取查新檢索詞,制定檢索策略,對檢索結果也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對比能力。三是擁有大批行業專家。高校人才資源豐富,專業覆蓋面廣,各學科的專家、學術帶頭人、業務骨干等成為科技查新工作的強有力的后盾。
四、查新對企業科技創新及經濟發展的作用
1.為企業科研立項提供客觀依據
科研項目在立項前,首要的工作是要全面、準確地了解該項目在國內外的有關研究情況,弄清該項目在國內外是否有人研究過,研究開發的深度和廣度如何,已解決了什么問題以及尚未攻克的難點等等。通過科技查新都可以了解到,并對所選項目是否具有新穎性做出判斷,提供客觀依據。防止重復開發而導致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的浪費和損失。
2.為科技成果的鑒定、評估、轉化、驗收、獎勵等提供客觀依據
科技查新能夠保證科技成果的鑒定、評估、轉化、驗收、獎勵等的科學性和可靠性。沒有科技查新報告作為文獻依據,僅憑專家小組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難免會有不公正之處。這是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的分工愈來愈細,作為一個人,掌握的知識畢竟有限,再加上可能人為的因素,往往會得出不確切的結論,甚至不正確結論,這樣既不利于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又妨礙成果的推廣應用。科技查新就是為防止上述現象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有效機制。高質量的查新,結合專家豐富的專業知識,便可防止上述現象的發生,從而保證鑒定、評估、驗收、轉化、獎勵等的權威性和科學性。
3.為科技人員研究活動提供可靠和豐富的信息服務。
作為科技查新機構,它至少具有15年以上與查新專業范圍相關的國內外文獻資源或數據庫,具備國際聯機檢索系統,具有3人以上取得國家科技查新資格的專職人員,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不少于1人。由于查新機構具有豐富信息資源和完善的計算機檢索系統,能為科技人員和企業提供從一次文獻到二次文獻的全面服務。另外,通過國內外聯機檢索系統,如DIALOG聯機系統,可檢索到科技、經濟、商業等的數據庫近千個,內容涉及各種學術會議、期刊論文、技術報告、專利、標準、規范、報紙和通告等。收藏的數據庫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最新可查到幾分鐘前公布的信息。這些系統包含了世界上98%以上的機讀文獻,基本上能滿足科研工作和企業的文獻信息要求,也節省了科技人員因到處查找文獻所花費的大量時間,加速了科技發展的速度。
4.為科研單位和企業提供技術信息服務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信息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勞動生產力的提高50%~70%是依賴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而其中科技信息的作用占30%~50%。通過科技查新可以為科研單位和企業提供較為全面的與所查課題相關的信息,尤其是所查課題最新的國內外研究動態,以便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研究,避免走彎路。同時,作為查新機構,為科研生產管理人員提供最新國內外多種信息,可以有力促進科技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企業技術更新提供信息服務也正是自己的優勢所在。
五、加大力度,進一步促進高校查新工作的開展
據統計,我國1000多所各類高等學校中,從事科研活動的高校就達到753所,科研人員達60多萬人,每年承擔國家、部門和地方的各類科研項目近3萬項。其中,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占總項目數的60%以上。從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的情況看,截至2000年底,全國高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341項,占授獎總數的50.3%;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1017項,占授獎總數的34%;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045項,占授獎總數的25.2%。高校的科研經費從1996年的47億元增長到2000年的142億元,每年平均增長近24%,其中2000年比1999年增長30%。隨著我國科技管理體制和科技支持機制的改革,我國的科技創新工作將越來越向高校集中,特別是基礎研究的重擔將更多地落到高校的肩上。與科研院所相比,高校具有學科綜合、人才集中、新生力量不斷、學術環境比較自由寬松等特有的優勢, 因此高校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潛力和作用是巨大的。這些都充分說明高校已成為科研的重要有生力量。
綜上所述,全社會和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重視科技查新工作,據了解,許多來我中心做過的查新項目,都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作為查新機構,還應進一步擴大宣傳,讓更多的科研生產第一線的科技人員及企業領導了解科技查新,懂得科技查新,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科技查新在科研活動及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推動科技經濟快速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