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85年以中國新科技創業投資公司的成立為標志,中國風險投資業已走過了30年,本文總結了中國風險投資現狀,并根據中國風險投資業的特點,對中國風險投資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 風險投資風險資本融資
據統計,目前中國風險投資公司共有120家,風險投資金額達300億元人民幣,其中具有政府背景的約有60家,民間出資的風險投資機構約有30家,深滬兩市已有300多家上市公司介入了風險投資領域,其出資成立的風險投資機構已達20多家。在國內這120家機構中,運作比較好的有49家,其中,政府出資的占21家,民營的有11家。并且中國科研成果的推廣率長期徘徊在20%~25%之間,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維持在30%~35%之間,同發達國家的60%~80%有較大差距。總結中國風險投資現狀,分析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對于進一步發展中國的風險投資事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風險投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風險資本來源單一。中國的風險投資機構主要是以政府發起創辦或由企業發起建立的,形式是以政府參股為主體。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風險投資應該以愿意并且能夠承擔風險的個人、企業、基金投入為主體。與美國的風險資本來源相比,中國的風險資本來源較為狹窄,除國外資金外,大部分出自政府和商業銀行,大約占70%以上,很少有來自大企業、養老基金和個人投資者的資金投入。
2.不完善的資本市場。國外的一些研究表明,發達的風險投資業是以活躍的證券市場為依托的,而中國目前沒有健全的產權交易市場和證券市場,主板市場還很不規范, 許多機制還不健全,深市的中小企業板塊對于中國眾多的中小型企業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3.缺乏高素質的風險投資人才。風險投資家應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知識, 同時又懂企業管理、財務和法律等相關內容, 并且還要具有金融投資和高科技企業管理實踐經驗,能夠有效地與風險資本提供者和創業家溝通。目前這種人才在中國很少, 已經成為中國發展風險投資業的障礙。
4.風險投資退出渠道狹隘。國外經驗表明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有三種:IPO、出售公司、將公司股權轉讓給創業家(回購)。由于創新型中小企業很難在短期內達到證券市場的上市規定,IPO對于中國風險投資來說,是一種很難實現的退出途徑,同時創新型企業是很難短期內實現贏利的,股權的回購是創業家很難承受的,風險投資退資渠道的狹窄已經嚴重影響到投資人的積極性。
5.缺乏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許多風險投資公司仍然沿用傳統的國有企業管理模式, 沒有建立起適合風險投資運行的激勵和約束的契約機制。這造成風險投資機構自身的人員素質、管理經驗都很欠缺, 大部分投資公司對投資項目監管不利,從而降低了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競爭力。
6.缺乏良好的風險投資外部環境。風險投資的健康發展需要完善的支持體系, 包括法律體系、政策體系、中介服務機構等。現有的法律法規, 有許多規定與風險投資的運作相互沖突,同時在一些相關領域的立法還存在大量空白。已經出臺的一些法律法規的實施效力不大、執行的力度不夠,風險投資業中的契約機制并不健全。
二、對策
1.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政府應在深入社會普及風險投資知識、培養正確的投資理念, 支持鼓勵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各種性質的社會資本, 積極參與風險投資, 在條件成熟時, 甚至可以允許風險投資公司成立投資基金, 公開上市發行股票, 廣泛吸收社會公眾資金。通過這些方式, 可以形成由銀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大企業、私人資本等多個渠道的資金來源。
2.建立和完善保障風險投資的法律體系。根據中國風險投資實踐要求,借鑒國外先進風險投資立法的經驗,建立健全中國風險投資法律法規體系,從而促進中國高科技的研制、開發和應用,維護風險投資的資本市場秩序,推動中國知識經濟的發展,從法律上為中國風險投資體制創立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只有有效地保護出資人的利益才能調動風險投資市場的積極性。
3.完善風險投資的退出渠道。截至2005 年底,中國共有553個風險投資項目退出。在這553個退出項目中,通過并購的占55.9%,通過上市的占33.1%,清算、破產、失敗的占11%。但是IPO退出中有76%是通過境外資本市場進行的,從投資回報率來看,IPO是最佳的退出方式。我們應加大資本市場的改革力度、加強市場監管、提高市場透明度, 積極推動中小企業板向創業板平穩轉換; 另一方面, 支持高科技創新企業被跨國高技術大公司并購, 這種方式已經被證明是高科技創新企業成功和風險資金順利退出的有效途徑。
4.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和人才激勵機制。中國應努力培養一些專業基礎知識扎實, 有較強管理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以適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人才資源的需求; 加強對風險投資家的培養, 推動教育改革,培養一些在技術、管理、金融和法律方面具有較強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同時應重視激勵機制的建立, 如加快人才市場的建設, 為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制度保證, 營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發人才創造力的政策環境等。
5.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政府應起到引導、規范風險投資的作用,制定和健全風險投資的法律和制度, 明確風險投資的法律地位;規范市場行為;扶持投資機構和中介組織;建立風險投資的試點規范, 實行優惠的稅收政策;提高風險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創業的積極性;加強高新技術園區建設, 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三、結束語
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有利形勢下,中小民營企業快速成長, 注定中國風險投資業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將逐漸成為國際風險資本投資的焦點,但是國外的風險投資公司還要積極熟悉本地的規章政策、行業規則和市場準入機制, 尋求與良好聲譽的企業合作, 最大限度地避免運作中出現的各種風險,一定程度上要求中國本土風險投資業崛起,而中國風險投資業的興衰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