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綠色環保浪潮的發展,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問題已不可回避,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愈演愈烈。綠色壁壘已對我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產生重要影響。我們一方面應采取措施適應綠色環保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也應積極應對發達國家借“綠色”之名而行的貿易保護行為,以實現國際貿易的公平與公開,維護我國的利益。
[關鍵詞] 綠色貿易壁壘外貿出口對策
一、綠色貿易壁壘產生的原因
綠色貿易壁壘的初衷在于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安全,是消費者環保意識增強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體現。綠色貿易壁壘(Green Barriers, GBs)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90年代開始興起, 是指那些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而直接或間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貿易的措施。通常由進出口國為保護本國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而設置的各種環境保護措施、法規標準等,是對進出口貿易產生影響的一種技術性貿易壁壘。
二、綠色貿易壁壘特點分析
1.隱蔽性
綠色貿易壁壘是利用環保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使對方難以了解其內容及變化而難以對付和適應,但又不易產生貿易摩擦。
2.歧視性
由于制定綠色壁壘措施的主要是發達國家,其中的相關標準是以他們國家的國內技術發展情況為基礎而制定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利益通常成為其犧牲品。它的實施沒有考慮到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中的歷史欠賬,超越了發展中國家經濟、技術發展的現實,對各類不同水平的國家的產品規定同樣的市場準入條件,這是很不公平的。
3.動態性
隨著形勢發展的需要,各國所確定的綠色貿易壁壘措施必將進行不斷的調整,包括壁壘設置的內容、方式、手段、目標以及設置壁壘的程度等都在根據需要進行適當變動;另外綠色貿易壁壘的動態性還表現在綠色貿易壁壘的實施往往會產生聯動反應,一國實施立即會引起其他國家的紛紛效仿,由一個設限國快速擴散到多個設限國,給出口國造成重大的打擊。
三、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正面臨越來越多來自于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的挑戰。總體來說,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市場份額、貿易機會、企業和商品信譽等方面都產生了不利影響,導致國外消費者對我國部分產品尤其是農產品食品信心下降,對我國出口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具體地說,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從產品出口的市場范圍來看,我國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日本、美國、東南亞、歐盟、韓國等國家,對它們的出口份額占我國外貿出口總額的80%,而這些國家(或地區)多數是環保主義倡導者和擁護者,也是綠色貿易壁壘的發源地。我國出口商品的市場銷路極易受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從產品的出口增長速度來看,由于我國的出口市場相對單一、固定,一旦目前的市場銷路受到影響,出口的增長速度必然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一些發達國家專門針對我國的某些商品設置綠色貿易壁壘的情況下,該商品的出口會立即出現停滯,如不及時采取對策,就會影響到整個產業的發展。從企業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來看,由于綠色貿易壁壘多數是以環境標準和標志的形式出現,要想實現其環境標準、獲取其環境標志,就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進行技術改造,改善環境質量;同時還將增加有關的檢驗、測試、認證和公關等手續以及相關的費用,從而使企業出口產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價格優勢大大削弱,喪失了國際市場競爭力,企業的出口效益日漸下降。從我國的對外貿易關系來看,由于遭遇了越來越多的綠色貿易壁壘,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稍有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到雙邊或多邊貿易關系,因此,必須恰當處理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的沖擊。
四、我國外貿出口突破國際綠色貿易壁壘的對策
1.加強宣傳教育,順應綠色潮流,提高環保意識
以全民環境教育為基礎,逐步樹立“誠實、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倫理道德觀,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方式,樹立“科學、合理、健康的需求”,摒棄“奢侈浪費、污染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我們既要認識綠色貿易規范條件的積極意義,又要分清某些國家寄寓于其中的綠色貿易壁壘。
2.收集、跟蹤國外的環境壁壘動態信息
收集、跟蹤國外的環境壁壘動態,建立有關的信息中心和數據庫及咨詢機構,加強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主要貿易對象國環境壁壘繁多,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影響大,應該設置專門的部門負責環境壁壘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了解主要貿易對象國的法規、技術和標準,同時加強對有關環境問題的公共技術的研究,建立咨詢點,便于為企業服務。
3.加強與環境有關的認證工作
這類認證對企業是非強制性的,具有公證性質,企業申請認證有利于企業效率的提高。因此我們要重視與環境有關的認證工作;積極采用國際環境標準;加強宣傳與環境有關的認證制度。
4.實施綠色高科技戰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
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跟蹤世界上最先進的環保科技成果,大力引進國外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污染治理技術、“三廢”綜合利用技術,并有計劃地建立一批環保高新科技和產品的研究開發基地及高新技術孵化、輻射基地,以促進國內企業的產品和技術的升級換代。隨著我國產品的環保科技含量的提高,環境壁壘的制約作用將不攻自破。
5.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強化環境執法
從環境稅收立法入手逐步完善各項環保法規,使之向綠色產業傾斜,鼓勵清潔生產;環境立法應以預防為主,強化監督管理、尤其是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能,對經濟活動中的違犯環境法規的行為要依法嚴懲。要建立一套綠色保障制度體系,在推進清潔生產的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好清潔生產工藝技術與成本間的關系,達到環境保護與降低生產成本目標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