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來,作為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一項重大舉措,獨立董事制度在上市公司監管部門的倡導下正大步走向前臺。從獨立董事在我國的實踐看,其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實踐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人情董事”、“花瓶董事”的現象也屢屢發生。本文就我國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目的及發展現狀分析,探尋我國獨立董事制度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對策。
[關鍵詞] 獨立董事制度問題完善對策
一、我國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目的及發展現狀
1.我國建立獨立董事的目的
我國設立獨立董事的目的是為了彌補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缺陷。獨立董事作為外部董事在董事會中能對內部董事起著監督和制衡作用,對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監督和約束公司的決策者和經營者,制約大股東的操縱行為,最大限度地保護中小股東乃至整個公司利益起著關鍵作用。
2.我國獨立董事制度的發展現狀
從我國建立獨立董事制度以來,各上市公司開始引入獨立董事制度,同時獨立董事也被賦予了一些特別職權,如對重大關聯交易的前置認可權,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的提議權,召開臨時股東會、董事會的提議權等,使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規范上市公司運作、幫助公司管理層做出正確決策發揮了一定作用,獨立董事在避免上市公司虛假行為、改善治理結構、促進信息披露和保護中小投資者等方面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我國獨立董事制度起步較晚,在實際中,獨立董事剛剛進入角色,大部分獨立董事行使職權時比較謹慎。許多獨立董事傾向于充當企業顧問的角色,只是在董事會決議和關聯交易方面履行簽字的職責,僅僅在決策程序上起到了作用;據統計分析表明,我國目前在獨立董事群體的構成上以高校及科研單位人員為主,多為學者,一方面,學者的教學研究任務繁重,不可能把太多精力投入到上市公司;另一方面,盡管有很深厚的理論功底,但企業的實際經驗不足,數量過多,邊際效用下降,制約了獨立董事效用的發揮。
二、我國獨立董事存在的問題
1.獨立董事缺乏獨立性
獨立董事的最大特點在于其獨立性。表面上看,只要獨立董事不參與經營管理,與公司或經營管理者沒有重要的業務或專業聯系就可以被認為是獨立的。但事實上,無論是獨立董事的推舉、任命,還是獨立董事的薪酬支付方式,在一個由大股東控制的企業里,無一不體現著大股東的意志。首先,從獨立董事提名選舉來看,盡管按照證監會規定,董事會、監事會單獨或者合并持有l%以上的股東都可以提名獨立董事候選人,并需股東大會選舉決定,但我國目前大多采用一股一票的方式,這就為大股東控制獨立董事提供了可能。由于獨立董事大多由控股股東——大股東提名并選舉產生,獨立董事迫于大股東的壓力、報酬以及日后是否能夠連任等問題,難以形成對大股東的有效監督,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也就無從談起。在現行《公司法》中,董事會所有決議均應是全體董事過半數以上通過,此種董事會制度使得僅占董事會三分之一席位的獨立董事對董事會決議的影響是有限的,難以達到公眾所期望的結果。最后,由于獨立董事從所聘公司領取薪酬,這種經濟上的依附關系極易使獨立董事受到管理層的影響、支配乃至控制,其獨立性勢必大打折扣。
2.獨立董事職責不明,角色定位不準
我國采用的是二元制治理模式,是在股東大會下設立董事會和監事會,并由董事會和監事會分別行使決策權和監督權。在多年的實踐當中,我國上市公司的監事會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使得公司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愈演愈烈,公司內部人控制現象普遍存在。為進一步強化監督,監管部分引入了獨立董事制度,但在實踐過程中卻暴露出其職責不明,定位不準等問題。一方面,獨立董事的職責不明確,各個上市公司僅僅是在公司章程中原則性地將其界定為:對公司及全體股東有誠信與勤勉義務;維護公司整體利益;關注公司中小股東的利益不受損害;就關聯交易、重大收購等發表獨立意見等。另一方面,獨立董事的行權與監事會又有很多雷同之處,職能重疊。如檢查公司財務、提議召開股東臨時大會等。將同一職責同時授予兩個機構,只會引起混亂,造成兩個機構之間職責不清、相互推諉,“兩只貓逮同一只老鼠”。
3.獨立董事的知情權與工作時間得不到保證,難以真正做到獨立
目前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大多都是兼職的,自己本身又有繁忙的本質工作和各種社會活動,這就無時間深入上市公司了解情況,所做出判斷的依據完全是依賴于上市公司向他所提供的材料,如果上市公司沒有及時向他提供材料或在材料中有所隱瞞,那么獨立董事所得出的結論就是片面的。因此在獨立董事的知情權沒有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他所能做出判斷的公正性就值得商榷了。
4.獨立董事的激勵機制不健全
由于我國的信譽市場還沒有真正形成,目前還沒有對獨立董事進行評價的中介機構,很難評價獨立董事的能力和盡職程度。因此,宏觀經濟環境對于獨立董事還不能形成充分的制約。同時由于獨立董事并非榮譽性職務,其承擔的風險較大,當獨立董事對此有所認識時,聲譽的激勵作用就很微弱。另一方面,從董事的自身利益來看,擔任獨立董事不能獲取很高的經濟收益,獨立董事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不足。
三、完善獨立董事制度的對策
1.完善獨立董事制度的選拔機制
獨立董事的選拔最重要的是要保證獨立董事選拔的獨立性,改變獨立董事選拔上由董事會和大股東一手遮天的局面,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主要有以下幾點看法:(1)進一步降低股東提名獨立董事候選人的持股比例;(2)將獨立董事提名權限定為中小股東的權利,大股東將提名權讓渡給中小股東后仍享有表決權,或者大股東享有對獨立董事的提名權,但在選舉獨立董事時要回避表決;(3)成立獨立董事協會,建立獨立董事數據庫,并主動向各個公司推薦獨立董事候選人,獨立董事協會負責制定獨立董事任職資格,組織全國性獨立董事資格考試。通過建立一套科學的獨立董事選拔制度來選舉獨立董事,用制度來決定獨立董事人選,盡可能地提高獨立董事的獨立性。
2.理順獨立董事和監事會的關系
根據我國《公司法》對監事會的組成和職權所做的規定,要避免監事會與獨立董事之間事權和職責的重疊和沖突。因此,獨立董事職責的設定和角色定位,應考慮以下三點:一是監事會行使監督職能之后留下的未監督到的“死角”;二是獨立董事“獨立性”所承擔的特殊職能;三是獨立董事自身所具有的專長。據此,我國獨立董事的職責應重點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鑒于我國國有公司股權高度集中,控股股東控制了股東大會,從而控制了董事會這一現實,獨立董事的首要職責是對控股股東濫用控股權進行制衡,協助董事會維護所有股東利益,尤其是維護公眾股東的權益,而不是少數大股東或某些集團的利益。第二,獨立董事憑借其特有的專長和技能,為公司長遠發展戰略提出意見和建議。第三,通過主要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核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報酬委員會等常設機構和非常設機構來履行以下職能:提出經理人員的候選人;評價董事會、經理人員的業績;提出董事和經理人員的報酬方案;對公司關聯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性發表意見。
3.完善對獨立董事的約束機制
獨立董事與其他董事一樣,既享有權利,也承擔義務與責任。獨立董事對公司和全體股東負有忠實義務與注意義務。違反該義務的,獨立董事也要對公司、甚至公司股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要注意樹立獨立董事的自律與他律意識。
獨立董事們應當意識到,獨立董事不同于公司的掛名顧問或者其他名譽職務。獨立董事既握有參與公司重大經營決策、對其他董事和經理層進行監督的權力,也肩負著沉重的法律義務。獨立董事具有的獨立性不是獨立董事逃避責任的護身符。在一定程度上,獨立性只會加重、而非減輕獨立董事所負的義務。對于忠實義務而言,尤為如此。對于注意義務而言,獨立董事也要嚴格履行。沒有盡職盡責、缺乏努力的獨立董事,不能獲得相應的獎金和津貼及其他回報。同時,對獨立董事的失職行為應在經濟上予以制裁并讓其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4.建立健全獨立董事的激勵機制
作為專業人士,獨立董事承擔著監督管理公司董事會和經理層的重任,因此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給獨立董事相應的報酬也是合理的。獨立董事的報酬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提高聲譽,二是獲得物資報酬。一旦獨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表現出應有的獨立和客觀,無形中將極大地保護和提升他們的聲譽,并拓展他們的未來市場,當然這也有賴于強大的獨立董事市場的建立。至于物資報酬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確保合適的數量,太少,不足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獨立董事的行業,兢兢業業為上市公司服務,太多,可能會削弱獨立董事的獨立性,一是要切斷獨立董事的報酬與董事會和大股東的關系,為獨立董事薪酬確定制定一套薪酬體系。鑒于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股權集中的弊端,無論是由董事會還是由股東大會確定的薪酬都免不了會受到大股東的影響,進而影響到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因而要建立其一套公共的獨立董事考評體系,由第三方機構進行考評,最終確定獨立董事的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