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石油資源現在越來越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國內石油資源需求日益增長下,本文選題及探討具有積極理論和實踐意義。本文首先從我國石油資源供求現狀著手,建立了基于封閉——開放經濟條件下的石油資源供求模型,然后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和解釋了我國石油資源供求缺口,最后提出促使石油資源供求趨于均衡的措施。
[關鍵詞] 石油資源供求缺口經濟模型均衡
一、國內石油資源供求現狀及其影響
目前,我國石油自給能力不容樂觀。2001年中國石油生產量居世界第四位,中國石油儲量居世界第十位。我國石油凈進口量逐年增大,最遲在2006年,中國的石油進口規模就將突破1億噸大關。而與中國原油自給能力相比,我國石油資源的需求卻持續膨脹。據最新數據和預測顯示,中國石油需求增長將占近兩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的三分之一。
石油資源供應緊張對經濟的影響很大。首先,它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如圖1所示,總供給曲線AS與總需求曲線AD相交于O點,其對應的均衡價格為P1,均衡總產出為Y1。由于石油價格上升,導致生產總成本提高,由此引起總供給曲線向左移動至AS’,AS’曲線與AD曲線形成新的均衡點O’。在新的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點,價格上升至P2,而總產出下降至Y2??梢?,由于石油價格的上升,可能引起總產出下降和價格上升的“滯脹”經濟狀況。
其次,用大量外匯購買石油會造成大量國民財富溢出。隨著石油需求進一步加大,在我國外貿順差有可能減少的情況下,每年用上百億美元的外匯進口石油不僅增加外匯支出,加大企業成本,增加居民消費支出,同時還會加大國家宏觀調控的難度。再次,油價上漲關系我國能源安全。目前中國90%以上進口的石油需要從海上船運,其中90%的海上船運由外輪承擔。中石油、中石化、中石化龍禹公司三大石油公司的油運業務,大多是由國際油輪聯營體、環球航運、韓國現代等海外油輪公司租船承運。這使得中國的原油運輸受制于人,一旦遇到戰爭、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風險,中國的石油運輸安全將處于極為被動的局面。
最后,油價上漲帶來相關產業生產成本的上升。油價上漲對交通運輸業受到的沖擊最大,繼而對對農業生產,石油加工,煉焦業都有較大負面影響,石油價格上漲還會導致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用品價格上漲。
二、石油資源供求模型及分析
中國的石油勘探尚處在中等成熟階段,但勘探難度越來越大。由于長期以來原油生產受到資源可供量的制約,在不斷加大投入的情況下,也只能保持緩慢的增長。而且該產量很難隨國際石油價格的上升而上升。因此,在封閉經濟條件下,我國存在石油供給剛性和資源約束。由此假設:封閉經濟條件下,我國石油資源供給曲線、資源約束線重合并垂直,如模型中所示為垂線S0。
考慮到開放經濟條件下國內市場供給的不足可由國際市場來補充,我們需要對封閉經濟條件下垂直的石油資源供給曲線進行修正。由此假設:開放條件下的我國石油資源供給曲線為一條穩定的正斜率曲線,如圖所示為正斜率曲線S1。
再假設:模型中的需求曲線如古典經濟學理論中的需求曲線,具體表現為一系列斜率為負的曲線,如圖所示為D1D2D3D4。
如圖2所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迅速提高,對石油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表現為石油需求曲線不斷向右移動,這些石油需求曲線D1D2D3D4分別與石油供給曲線S1相交于A1A2A3A4。與A1A2A3A4點分別對應的石油的產量供應分別為M1M2M3M4點。其中供給曲線S1與需求曲線D2恰好相交于石油約束線上,在其交點A2所對應的產量M2上,我國石油資源供求平衡,進出口總量為零,正好能自給自足。該點左側區域(如A1點)表示我國石油生產能力M2超過國內的需求M1,說明我國石油產量除滿足國內需求外還有富余,可以有部分出口,出口量為(M2—M1)。該點右側區域(如A3或A4點)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石油消耗迅速提高,A3、A4點所對應的石油需求M3、M4超過國內的生產能力M2,必須從國外進口部分石油才能彌補缺口,其中石油進口量分別為(M3-M2)、(M4-M2)。同時隨著我國通過從國際市場的大量進口來彌補國內供應不足,導致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也不斷上升,逐步從P2上升至P3、P4。
2005年夏天,廣東珠三角地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成品油供應緊張狀況,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開始是汽車排長隊加油,限量加油,繼而是加油站無油可加,汽車拋錨。據有關數字顯示,因“油荒”拖累,廣東經濟遭受了巨大損失。2005年上半年廣東工業增加值增速被拉低約7個百分點,全省GDP被拉低約4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盈利大幅下降。
可見,我國石油產量的增長遠遠趕不上需求的增加,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石油資源供求缺口卻不可能依靠國內石油工業的增產彌補,我國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幾乎要全部依靠進口。
三、石油資源供求趨于均衡的措施
為了使我國經濟能夠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本文針對石油資源供應緊張的狀況,結合封閉——開放經濟條件下的石油供求模型和其它經濟學相關理論,從資源約束線,供給曲線,需求曲線三個角度提出下列促使石油資源供求趨于均衡的措施。
首先,促使資源約束線右移的具體對策是形成合理的石油定價體系和大力發展核電技術。長期以來,我國原油價格人為低抑,統配統銷,使原油勘探開發成本得不到補償。近兩年雖然國家對我國油氣價格進行了結構性調整,但總的看來,國內油價仍然偏低。因此,在我國價格體系改革過程中,及時理順石油價格,建立完全的成本核算體系(包括前期勘探費用、稅收等)勢在必行。核電是靠核燃料自身裂變產生的大量熱能來發電的,在發電過程中不需像火電那樣燒油點火,而減少燒油也就等于減少了石油的消費同時,核電消耗燃料少的特點還可同時起到極大地緩解我國日益緊張的鐵路運輸和環境污染壓力的作用。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節約石油資源來抑制需求曲線右移。節能和提高效益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可能。高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發展替代能源,推進節油、代油工作,開發燃料酒精等石油替代產品。加快治理和淘汰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生產工藝,鼓勵開發節能、降耗與環境友好的工藝技術,節約用水;限制生產污染環境的石化產品,鼓勵開發綠色產品。
最后,建立多元化的石油供給渠道是促進供給曲線右移的有效途徑。在加大國內油田的石油供給方面,建議國家設立風險勘探基金。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從國際市場獲得長期穩定的石油供給。可以運用外交手段爭取國際石油資源,積極發展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伊朗等石油資源豐富、受歐美國家政治影響較小的國家的外交和經貿關系,繼續研究改進石油運輸問題。各種新型替代能源也可拓寬我國的石油供給渠道。如煤制油,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
四、結論
本文以中國石油資源供求缺口為研究對象,就如何使石油資源的供應和需求趨于均衡的問題進行了研究,獲得的主要結論如下:
本文在分析中國石油供求現狀的基礎上,引入西方經濟學的供求理論,提出促使石油資源的供應和需求趨于均衡的措施是從資源約束線,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三個方面改進,具體是:
1.發展新型核電技術,形成合理的石油定價體系;
2.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節約石油資源;
3.加大國內油田的石油供給,從國際市場獲得長期穩定的石油供給,積極發展多種新型替代能源。
本論文綜合分析中國石油資源的供求缺口以及改善缺口的措施。影響中國石油資源供求的因素很多,限于手頭資料有限,在數據收集上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地工作和研究。另外,本文的理論細化欠缺,研究只是一種初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