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泰國來華投資總體情況及在華投資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 泰國企業投資中國政府
一、泰國在華投資總體情況
中泰兩國同屬于發展中國家,泰國的華僑華人眾多,兩國關系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十分密切。自1979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泰國正大集團率先來華投資至今,泰國來華投資數目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
1.來華投資的心態演變。早期來華投資的泰國企業,總體上都是華僑華人開辦的企業,這類企業具有鮮明的返鄉報恩動機,他們大多是在1894年和1920年前后兩次大規模泰國移民潮中移民出去的中國人,他們對祖國懷著深深的情懷。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之初,他們面對百廢待舉、十分不完善的投資環境,做出了回鄉投資,同甘共苦開創中國事業的決定。
2.早期來華的泰國企業對于投資環境的要求不高。早期來華投資的泰國企業基本上都是以食品、服裝等行業為主,不需要十分高科技的人才資源依托,也不需要有強大的物流系統做后盾。這些企業在當時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在中國迅速開展。如正大集團,迄今已在中國29個省、市、自治區投資建成近180個項目,成為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投資金額項目和分布范圍位居前列的外商企業之一。
3.天時地利人和,使中國更具吸引力。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完善,投資環境已經大大改善。目前中國僅次于英國和美國,是全球第三大外國直接投資接受國。泰國是中國的鄰近,泰國的企業利用地緣優勢,自然不會錯失如此機會。同時,泰國國內本身的經濟制度也不完善、政治制度同樣存在很大的變數。2006年9月19日晚在曼谷爆發了軍事政變,推翻了總理他信。如此動蕩的政治局勢,導致部分泰國國內的企業希望通過投資的形式向外轉移一定的資產,為本土企業在局勢影響下受挫后繼續發展留一條比較妥當的后路。
4.堅持不變的來華投資信心。泰國企業在剛剛涉足來華投資的時候,往往因為對于政策制度、商業運作環境的不熟悉而出現挫折。可是,泰國企業來華投資的信心依然不改,改良對策,繼續推進。例如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泰國幸福紗廠有限公司就是第二次參加展會。由于去年第一次參展時,對中國的市場不是很了解,所以接觸的客戶也不多。此次來華,幸福紗廠做了充分準備,在此次展會上遇到了很多合作伙伴,也達成了一些合作意向,該公司的負責人對此次來華成果非常滿意。
二、當前泰國企業在華投資存在的問題
1.投資者對中國的國情不了解,投資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中泰雙方在擅長的工業門類中具有十分相似甚至重疊的生產部門,如果合作的方式處理不當,就會迫使兩國同行業的企業走到優勢互補的對立面,演變成為泰方的盲目投資與惡性競爭。如果泰國企業不懂得“避重就輕、另辟悉徑”就會陷入與中國企業一樣的困境,而作為外資企業,缺少了中國企業的本土優勢,四處碰壁的結果是可以預想到的。
2.投資者對當地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政策規定了解不透,遇到糾紛難以解決。泰國企業來到中國投資,首先必須遵守的就是中國的法律,而對于中國法律的不熟悉,在遇到糾紛的時候就成了他們的致命傷。泰國企業與中國的合資或者合作方在發生合作糾紛的時候,中國方面企業會利用熟悉本土法律的優勢,在雙方調解、控辯時占盡對自己有利的位置,迫使泰國投資者喪失控制權,蒙受損失。
3.中泰兩國由于社會制度不同,人們在意識形態、生活方式、道德標準、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泰國是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國家資本在國內不占據絕對的優勢,而對于土地所有權公有、使用權歸個人等一系列中國法令更加感到十分陌生。于是來華投資的時候,部分企業往往存在“想當然”的思維,照搬在泰國國內的運營模式,企圖在中國建立一個其在泰國運營公司的“復制品”,而實際操作起來就發現計劃和現實的差距很大,其投資結果便是可想而知的。
三、提升泰國企業在華投資檔次的建議與對策
1.充分發揮地理位置優勢,進一步加強泰中兩國經貿關系。中泰兩國建立的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為兩國擴大經貿合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雖然兩國不接壤,但泰國可以作為中國向東南亞發展的必經之路,不論是陸路,水路或航空,都十分有利于泰國企業到中國投資。雖然說隨著被“泰化”的年輕一代逐步成為泰國社會的主流人群,但是總體上講“根”還是在中國,這就需要在泰的商會、同鄉會等民間組織發揮牽頭引導作用。國內企業也應該學會與這些組織多溝通,多聯系,不忘向“前輩”多請教,并且多向泰國商人“取經”,充分利用中泰兩國的地理位置優勢,最大限度地發展兩國之間的友好經貿往來關系。
2.加大力度培養對泰貿易、投資的專才。中國雖然與東南亞特別是泰國有良好的“親戚”關系。但是長期以來,中國的對外重心往往集中在中國港澳地區和歐美國家。在東南亞人才的培養方面相當缺乏。目前全國開設本科泰語專業的高等院校有五個。在全國既懂泰國文化風情、語言習俗,又懂經濟政策,法律法規的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屈指可數。可見,培養一批熟悉其環境的復合型人才,在國際市場上縱橫馳騁非常緊迫。
3.簡化手續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在華投資的泰國企業,如果可以享受到最便利、最合理的政府服務以及各方面合理的優惠政策,那么必定會在泰國國內產生“羊群效應”。吸引越來越多泰國成功的大、中型企業赴華投資就變得更加有可能。這必須要求政府簡化辦事手續,廣開門路,從制度、措施、稅收、政策上等對于來華投資的泰國企業給予支持。
4.加大統戰力度。泰國老一輩的華僑華人對來華投資起到了十分好的先鋒帶頭作用,但由于他們年歲已高,已經逐漸退出企業的核心決策。這就需要中國各級政府以及各個民間團體通力合作,做好對泰年輕一代的統戰工作。通過組織“尋根訪問”、聯誼會、客屬團拜會的年輕企業家聚會、派遣中文教師赴泰向華裔青年免費進行漢語教育等措施,培養泰國年輕一代的故鄉情結。鼓勵他們“回家”投資,并且給予適當的優惠作為對其投資行為的支持與鼓勵。
泰國來華投資企業已逐步走向成熟,這不僅有利于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也有利于國內企業學習、應用、推廣外國科學、經營管理的經驗,促進我國跨國公司的成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