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小企業創新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但其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多年來,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成為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瓶頸,但筆者認為我國現階段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不是缺乏金融扶持手段而是很難將我們的金融扶持政策落實到實處。而要將我們的金融扶持政策落實到實處,筆者認為先將金融扶持政策與中小企業成長階段,中小企業創新類型配比起來,然后再分階段,分步驟的進行扶持是關鍵。
[關鍵詞] 中小企業創新金融扶持政策中小企業成長周期
我國目前中小企業已經超過了4240多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6%,無疑,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體。但是由于中小企業自身規模,資金以及在人力資源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在企業的創新能力上顯得十分有限。特別是入世之后,中小企業面臨來自國內外的挑戰,如何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中小企業創新水平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但其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雖然很多學者對中小企業創新的金融扶持手段都進行了研究,但筆者認為,現階段最關鍵的問題不是在于我國缺乏金融扶持手段,而是很難將我們的金融扶持政策落實到實處。而要將我們的金融扶持政策落實到實處,筆者認為首先要做的是將金融扶持政策與中小企業成長階段,中小企業創新類型聯系起來,然后再分階段,分步驟的進行扶持,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切實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一、中小企業的創新類型
創新理論的開山鼻祖是上個世紀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阿羅斯·熊彼特(J.A.Schumpeter,1883年~1950年)。熊彼特早期的經典作品《經濟發展理論》,首次向人們昭示了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明確指出資本主義增長的主要源泉不是資本和勞動力,而是創新;沒有創新,只會有經濟增長,而絕不會有經濟發展。按照熊彼特創新理論的觀點,“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或供應函數,即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在他看來,“創新”是一個社會過程,而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或者經濟的現象。“創新”不僅是指科學技術上的發明創造,而且包括把已發明的科學技術引入企業之中,形成一種新的生產能力。
這意味著創新有多方面含義,包括一種新產品的發明,商業模式的轉變及形成一種新的市場環境,所以當時熊彼特將創新分為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和組織創新。中小企業是企業的一種生存形態,所以理所應當也需要這些創新。但是這些創新類型不是在所有企業發展中都必須同時存在的,筆者認為在不同的企業成長階段,企業有不同的創新類型,相應的,在某些成長階段,企業中可能需要不止一種類型的創新。
二、我國扶持中小企業的金融政策
其實,近幾年我國政府已經注意到了中小企業在發展中所處的弱勢地位,并已經出臺了一些金融政策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較為系統和全面的政策是2005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在《若干意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國現階段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政策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1.財稅支持。國務院要求逐步擴大國家有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省級人民政府及有條件的市、縣應在本級財政預算中設立相應的專項資金。加快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研究完善有關稅收扶持政策。
2.信貸支持。國務院要求有效發揮貸款利率浮動政策的作用,引導和鼓勵各金融機構從非公有制經濟特點出發,開展金融產品創新,完善金融服務,切實發揮銀行內中小企業信貸部門的作用,改進信貸考核和獎懲管理方式,提高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貸款比重。城市商業銀行和城市信用社要積極吸引非公有資本入股;農村信用社要積極吸引農民、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入股,增強資本實力。政策性銀行要研究改進服務方式,擴大為非公有制企業服務的范圍,提供有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政策性銀行依托地方商業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開展以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轉貸款、擔保貸款等業務。
3.直接融資支持。國務院要求非公有制企業在資本市場發行上市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在加快完善中小企業板塊和推進制度創新的基礎上,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健全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功能,為非公有制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創造條件。鼓勵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到境外上市。規范和發展產權交易市場,推動各類資本的流動和重組。鼓勵非公有制經濟以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建立健全創業投資機制,支持中小投資公司的發展。允許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發行企業債券。
4.金融服務支持。國務院要求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資信評估制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信用貸款。對符合有關規定的企業,經批準可開展工業產權和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質押貸款試點。鼓勵金融機構開辦融資租賃、公司理財和賬戶托管等業務。改進保險機構服務方式和手段,開展面向非公有制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支持非公有制企業依照有關規定吸引國際金融組織投資。
5.信用擔保支持。國務院要求支持非公有制經濟設立商業性或互助性信用擔保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和區域性信用再擔保機構。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的行業準入、風險控制和補償機制,加強對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管。建立健全擔保業自律性組織。
經過多年的建設,金融支持政策體系已經建立,關鍵是這些金融支持體系是否完善和落到實處。筆者認為將金融扶持政策與中小企業成長階段,中小企業創新類型配比起來,然后再分階段,分步驟的進行扶持是關鍵。
三、中小企業成長周期、創新類型及其金融扶持政策的配比研究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是美國管理學家伊查克·艾迪思博士于1989年提出來的。該理論主要從企業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分析了企業成長與老化的本質及特征。艾迪思把企業生命周期形象地比作人的成長與老化過程,認為企業的生命周期包括三個階段九個時期:成長階段,包括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成熟階段,包括盛年期、穩定期;老化階段,包括貴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含死亡)。每個階段的特點都非常鮮明。企業組織體系隨著生命周期不斷演變的時候,將會展現出可以預測的行為模式,在邁向新生命階段時,組織體系都將面臨某種陣痛。此時,組織若能通過程序的制定以及有效的決策來克服難關,促成轉型的成功,則所面臨的問題均屬過渡性的正常現象;反之,如果組織只是一味地走老路,那么更多的異常問題將隨之而來,而且一再重復,將妨礙組織的發展能力。
以艾迪思的分析為參照,我們將中小企業的成長發展過程稍微簡單化,可以大體分為五個階段: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來進一步分析中小企業生命周期中的創新與金融扶持的問題。
1.嬰兒期。這個時期的企業處于剛成立階段,就像襁褓中的嬰兒一樣,抵抗力很弱,隨時都有生病的可能。此時中小企業存活關鍵取決于攝取足夠的營養(營運資本),以及父母的照顧(創辦人的承諾)。
而這時的中小企業只有在產品設計、市場開拓上能有所建樹,并以取得現金的能力作為成長基礎,企業方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住腳跟,因為一旦企業失去資金的支持,嬰兒期組織將難逃夭折的命運,所以筆者認為這期間的中小企業的創新更應該鼓勵的是產品創新和市場創新,而要鼓勵產品創新和市場創新,我們的金融扶持政策中,財稅支持和信貸支持可能最為有效,另外直接投資中的風險投資對于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來講不失為較好的方式。風險投資一般著眼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開發、應用階段,以參股方式參與項目投資,最后扶植獲得成功的高新技術企業上市,通過拋售上市后的股票來取得收益或將股權轉讓于其他投資者而套現,完成一個投資周期。比如無錫尚德太陽能集團的初創階段,就是靠風險投資來進行創業的。
2.學步期。這個時期的企業已經在市場中生存了下來,產品或服務開始被市場所接受。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和盈利能力,企業在產品或技術上的創新能力開始增強,使企業顯得充滿活力。企業的銷售額節節上升,而且日見繁榮。
但學步期的中小企業一是容易被眼前的機會所驅使,缺乏戰略眼光,特別是初步的成功往往沖昏企業創辦人的頭腦,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這就容易導致某些初生之犢的企業做出一些不明智的決策與承諾,甚至連一知半解的領域也一頭鉆進去;二是缺乏一種系統化的制度。
所以,筆者認為這時中小企業的創新重點應在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上,而要鼓勵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在我們的金融扶持政策中,信貸支持和金融服務支持可能更為有效。
3.青春期。這一時期是企業成長最快的階段,技術水平和產品設計能力迅速提高,生產成本下降,規模效益開始出現,市場開拓能力也迅速加強,市場份額擴大,產品品牌和企業的名聲已為世人所知曉。青春期的企業資金剩余情況很樂觀,足以支撐企業的快速發展。隨著高素質人才進入企業,企業的整體素質提升了很多,給公眾的印象是該企業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因此企業的創新能力是非常強的。
因此,這時的中小企業在創新的類型上,除了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更多的是要進行資源配置創新和組織創新,而要鼓勵中小企業進行資源配置創新和組織創新,在我們的金融扶持政策中,金融服務支持和信用擔保支持可能更為有效。
4.成熟期是企業生命周期曲線中最精彩的部分。在這一階段的企業得以擺脫了創業者的影響而獲再生,并不斷走向成熟。這一時期也是中小企業向大型企業過度的時期,如果中小企業在這個時期能較好的發展那么就很有可能成長為大型企業,而如果不能較好的進行發展和創新,那么必然走向衰退。總體上說,成熟期的企業既富有進取心,具有奮發蓬勃的動力,但是,這種巔峰狀態需要精心呵護才能持久。
因此,成熟期的中小企業我們更應該鼓勵其進行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和組織創新的全方位創新,而促進中小企業進行全方位創新,我們可以采用直接融資支持和信用擔保支持,為其創造一個能與大企業公平競爭的金融平臺。
5.衰退期。企業一旦進入衰退階段,企業和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與顧客的距離越來越疏遠,體現企業活力的行為不見了。但筆者認為我國中小企業破產倒閉,絕大部分不是因為其進入了衰退期,而是在前幾個階段中就結束了企業的生命。當然,筆者認為如果中小企業真正的進入了衰退期,再有效的鼓勵政策已經于事無補,與其在它們身上浪費資源,還不如讓它們自然死亡,這未必不是一種企業進化論的表現。
為了使讀者容易理解,筆者將中小企業創新類型,中小企業成長階段和我國金融扶持政策的配比情況列示如下表:
總的來說,我國在金融支持中小企業創新方面還剛剛起步,這不僅需要國家法律的鞏固,金融體制的完善,金融服務的提升,還需要整個金融界支持意識的提高。真正的完善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喜的是,國家和銀行已經開始實踐并獲得了不小的成績,各項支持措施的確緩解了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的資金壓力。今后,金融支持的發展方向明確,需要國家、銀行和企業三方配合,來達到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