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本管理是現代管理的核心。強調以人為本的管理,是管理理論走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人本管理的現代化集中反映為人本管理的軟科學化、激勵化和融合化。
[關鍵詞] 人本管理軟科學化激勵化融合化
自從人類有了管理活動,就有了管理觀念和管理思想。人本管理作為一種理論學說也是在人類管理實踐中逐步生成和發展起來的。在當代,人本管理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和中心。人本管理是現代管理的核心,它強調“以人為根本”進行管理,以激發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挖掘人的潛能,充分發揮人的睿智和才干,創造出最佳的工作績效。縱觀國內外成功的管理實踐,都證明了人本管理在現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強調以人為本的管理,是管理理論走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人本管理的現代化集中反映為人本管理的軟科學化、激勵化、融合化等。本文試圖結合企業管理作闡述。
一、人本管理的軟科學化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電子計算機、現代通訊設備等高科技成果逐步廣泛應用于企業管理,促使企業人本管理手段的現代化和軟科學化。例如,建立企業整體的管理系統,也就是計算機在企業管理中的全面運用。這時,整個企業的主要管理業務即由計算機進行系統的處理,甚至企業、公司最高層的決策也借助于計算機提供的有關信息。這一企業管理過程,從人本管理來說其手段全面實現了軟科學化。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基于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發展起來的信息技術,引起人類生活多方面的巨大變化。特別是“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Highway)的建設,已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信息技術發展對企業人本管理的綜合影響,人本管理日益軟科學化。當前在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過程中,人本管理軟科學化的新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管理的活動稱為基于信息技術的管理。可以預示,人本管理軟科學化,將是21世紀管理科學現代化進程中的新方向。
二、人本管理的激勵化
行為科學理論是現代人本管理的理論基礎。行為科學認為,人的行為的核心問題是激勵。幾十年來,一些管理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從不同角度研究了管理過程中人的行為的激勵問題。行為科學一般把激勵理論分為兩大類:一是內容型理論。這類理論著眼于探討激勵的內容,試圖回答人的行為是由什么激發、引發的問題。總的來說,它是研究如何通過滿足人的需要,激勵和調動人的積極性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問題。主要代表理論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赫茨伯格的雙因素說和麥克里蘭的成就激勵說等;二是過程型理論。過程型理論主要是從動態的角度研究人的行為發生、發展過程與激勵的關系。最具代表性的是當代美國心理學家佛隆的期望理論。該理論認為,要調動一個人的積極性,應該從所追求的目標價值與其實現的可能性來考慮。這個理論可用下列公式來表示:激勵力量=效價×期望值。在這個公式中,激勵力量是指動機的強度。效價即目標價值,是指一個人從事某項工作或達到一定的目標對于滿足個人需要的價值。期望值即期望概率,是指一個人對達到目標可能性大小的估計。這個理論的公式說明,目標價值和期望概率的不同結合,會產生不同的激發力量。
現代人本管理的激勵化,突出地反映在企業管理中,運用激勵理論,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來滿足職工的需求,激勵行為,提高生產和效益。例如,在美國有個人鼓勵計劃,集體鼓勵計劃,只要做出貢獻,公司就酬以各種獎金;在德國實行彈性上下班制,滿足女工和部分職工的生活需求;日本實行“終身雇用”制,滿足安全需求,使職工解除對失業的擔心;設立提案制,合理化建議獎勵制;設雙軌董事會,吸收年青有才干的職工組成初級董事會,參與企業領導決策等。在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企業管理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職工目標激勵、競爭激勵、模范激勵、獎罰激勵機制,構建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激勵模式等。
三、人本管理的融合化
管理科學是人類社會和管理實踐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社會和管理實踐對管理理論的需要日益迫切的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般認為,在傳統經驗管理的基礎上,管理科學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911年美國人泰羅(F.W.Talor)出版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提出了“科學管理”即古典管理理論階段,這是管理科學發展的第一個里程碑。1924年~1932年,美國哈佛大學梅奧(G.E.Maye)教授等通過著名的“霍桑實驗”,1933年出版的《工業文明中的人性問題》一書,提出了“人際關系”學說,奠定了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基礎,這是管理科學發展的第二個里程碑。此后,美籍日本人威廉大內于1981年出版的《美國企業界迎接日本挑戰》一書,融合美日兩國管理的實踐和理論,以大內為代表提出了“權變管理”理論,這是管理科學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
上述管理理論盡管研究的角度不同,但都集中到一個焦點即在“人”上,關于人的理論假設,是一切管理理論研究的基本依據和出發點。因為在人、財、物、信息、時間等各種管理要素中,人顯然是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管理,歸根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如果離開對人的管理,其它管理要素就無法運行及其發揮作用。
強調以人為中心、為根本的行為科學管理理論是在批判古典管理理論的基礎上誕生的,進而形成了諸多管理理論學派,如管理過程學派、經驗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社會系統學派、數理學派等。進入20世紀60年代之后,現代管理理論的各個學派具有相互交匯、融合化的趨勢,原來強調“以物為中心”的科學管理各學派,開始引入行為科學的社會心理方法;而單純研究人際關系、人群關系的行為科學各學派,也開始探尋如何做到“人與物并重”的管理,以及如何將社會系統與自然系統、技術系統相結合的現代人本管理模式。20世紀我國邯鋼的崛起等實例,足以說明人本管理融合化理論,更符合現代管理的實際需要,可謂是管理的指導性理論。在當代一個企業是否注重人本管理的融合化,也可以說是衡量企業管理是否實現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