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但這“五個統籌”之間是什么樣的辯證關系,卻少有人論及。陳文科等同志的新著《湖北:中部工農業大省人與自然和諧研究》對此作了闡發。該書指出:“在五個方面協調中,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重中之重,前者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是包括經濟和社會互相促進,經濟增長與人民物質文化需求同步提高的發展;后者則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依存、合理開發和保護的關系。如果說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那么也可以說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據此,作者提出,在工業化中期階段,也就是在21世紀頭20年戰略機遇期內,湖北必須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兩線并舉的新戰略,進而推動湖北由工農業大省向經濟強省、人口資源大省向生態強省的轉變。簡言之,就是以“兩線并舉”戰略,推動 “兩個強省”建設。
“兩線并舉”新戰略的提出,顯然是建立在作者對湖北省情深入分析的基礎之上的。由于湖北的國土面積較大,耕地總量較多,自然資源種類比較豐富,因此,長期以來,被稱為“資源大省”。但作者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認為應該重新認識這個定位。從土地資源看,目前我省的人均耕地面積4.646畝,只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耕地面積1.18畝,居全國第21位,而且耕地總量呈下降之勢。從水資源看,全省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3.5%,列全國第10位;人均占有量則為1731立方米,僅列全國第17位,低于全國平均值,接近國際公認的1700立方米的嚴重缺水警戒線;而且省內水資源分布不均,江漢平原是著名的“水袋子”,鄂北崗地則是缺水的“旱包子”。從礦產和能源看,雖然湖北礦產種類比較齊全,但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儲量少,產量低,煤炭探明儲量不足全國的1%,石油剩余可采儲量僅占全國的0.8%,而且湖北的能源資源使用效率低,2002年,萬元GDP耗能為1.35噸標煤/萬元,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34噸標煤/萬元,從而加劇了湖北能源資源短缺的矛盾。因此,湖北大抵只能算作資源總量大省,人均占有資源量并不多,而且還是一個能源資源短缺大省(除水電外)。目前,湖北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國民經濟運行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日趨尖銳,已成為湖北人民生活幸福、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所以,湖北在重視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必須同樣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兩線并舉”,推動湖北由工農業大省向經濟強省、人口資源大省向生態強省的轉變。
“兩線并舉”新戰略的提出,也是作者正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的結果。這個新戰略,本質上表現為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全面遵循,即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實現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前些年,我們強調經濟發展是對的,但忽視了社會事業的相應發展,更忽視了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工業化以來,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類已處于主動地位。當人的行為違背自然規律、資源消耗超過自然承載能力、污染排放超過環境容量時,就將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人類為了持續發展,不斷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必須充分認識自然規律,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規律。為此,作者呼吁,我們既要關注人,也要關注自然;既要滿足人的需要,也要維護自然的平衡;既要關注人類當前的利益,也要關注人類未來的利益。“兩線并舉”戰略的提出,無疑對促進湖北又好又快的發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責任編輯 陳孝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