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集群的蓬勃發展,中西部地區的產業集群也在悄然興起,它們對于欠發達地區經濟的拉動起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本文對安徽省高溝、博望兩個鄉鎮的中小企業集群的現狀、形成原因及政策措施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高溝博望 產業集群實證分析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產業集群作為不同于大公司的發展模式而備受關注。綜合產業集群在國內外的發展情況,如硅谷的軟件業、底特律的汽車城、長三角的紡織服裝產業,我們看到產業集群能夠產生強大的外部經濟效應,有力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我國沿海發達地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如江蘇、浙江、廣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集群的出現。目前我國內地對于產業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江浙和廣東,對于其他一些欠發達地區的研究很少。安徽省是一個典型的欠發達地區,但是一種市場自發形成,政府加以引導的產業集群也在茁壯成長,雖然集群規模不大但是依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本文圍繞安徽的兩個鄉鎮——博望、高溝的產業集群展開研究,希望不僅能拓展國內產業集群的研究范疇,而且能對安徽乃至中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也會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博望,高溝產業集群的發展現狀
博望鎮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東部,地處蘇皖兩省四縣交界。東臨寧杭高速,西近205國道及長江黃金水道,北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5公里,區位獨特,交通便捷,先后獲得“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范區”等稱號。博望是工業主導型鄉鎮,被譽為“中國刃具第一鎮”、“中國剪折機床第一鎮”。目前,全鎮有企業400多家,其中營業收入超500萬元的規模以上企業48家,有產業工人1.5萬人,推銷員1.3萬人。2004年,全鎮實現工業產值20.1億元,企業營業收入19億元,利稅2.32億元,固定資產5.26億元,出口創匯300萬美元。隨著產業和產品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已初步形成刃模具生產、剪折機床制造和工程機械配件加工為支柱,冶金、建材、紡織等門類較多的工業板塊經濟。
(一)刃模具產業
產品屬于各種機械的易損件,有300多個品種,5000多種規格,市場遍及大江南北的各行各業,是博望工業的最大特色。現有300多家企業從事刃模具生產,市場占全國同類產品一半以上,已形成明顯的“塊狀經濟”模式。2004年,全鎮生產刃具有7000噸,模具有2000多噸,產值達ll億元。
(二)機床制造業
與中國制造業的快速增長齊步,博望機床制造業迅速崛起。市場形勢日益火爆,產銷量猛增,博望一躍成為“中國剪折機床第一鎮”。2004年,共生產系列剪板機2700臺、折彎機4100臺、沖床1200臺,完成產值5億元。
(三)工程機械配件產業
產品主要為公路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機械的易損配件。現有生產企業41家,年產量13000多噸,產值超3億元。
在電線電纜業,有句享譽中外的美譽:“世界電纜看中國,中國電纜看安徽,安徽電纜看無為”。高溝鎮位于安徽省無為縣,這里一無區位優勢,二無技術優勢,三無技術優勢。交通方面只有長江航道和一條1994年才通車的沿江公路,如今卻成為全國四大電纜產業基地之一,成為聞名遐邇的“電纜之鄉。在方圓十幾平方公里的高溝工業園區竟然聚集著近300家電纜企業,從業人員1.1萬人,并形成電線電纜系列、電加熱系列、機電系列等大支柱產業,品種達1000多個。2005年,全鎮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6家,5000萬元以上的有12家,500萬元以上的有31家。有27家企業通過質量體系認證;5家企業被省科技廳批準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1家企業獲得省級民營科技企業稱號。
博望和高溝的工業化程度之高、經濟效益之好,在安徽省縣域鄉鎮經濟中是少有的,被稱為安徽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博望現象”和“高溝現象”。
二、博望,高溝產業集群形成的因素共性分析
縱觀博望、高溝產業集群的形成過程,雖然成因不盡相同,如博望的歷史文化因素是最初的驅動力,拉動高溝電纜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我國近幾年的大規模的電網改造。但是仔細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其中有不少共性的地方。
(一)營銷拉動是首要因素
博望鐵業歷史悠久,清朝乾隆年間,已享有盛名,有“蕪湖的剪子、博望的刀”之說,雖然當時不成規模,但是走街串巷的博望人已經開始了他們行走天下的步伐。基于這一營銷傳統,如今1.3萬博望本土的推銷員更吃苦耐勞,他們的足跡遍及全國各地,與此同時,一張龐大而細密的營銷網絡在推銷員的辛勞奔波中形成。“博望的產品就是在這些無孔不入的,工蜂一般的推銷員的不間斷行為中開始創造生長,直至形成規模效應。”
無獨有偶,高溝的產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一支活躍的銷售員隊伍。現在園區內共有4000多名專業銷售員,占員工總數三分之一。他們走南闖北,為企業傳遞信息,拿回訂單,在企業和市場之間架起了一座無形的橋梁,是企業調度生產、調整結構的“順風耳”和“千里限”。正是因為這些銷售人員的不斷努力,高溝的電線電纜在國內市場上占有越來越大的份額。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已成為影響產業布局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條件。市場的需求量和需求結構影響產業布局的部門規模和結構,是形成主導產業、輔助產業,以及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地域綜合體的指南。于是,營銷人員對信息的捕捉和市場的積極開拓促使了產業地理集聚而且拉動了產業結構的升級。龐大而細密的營銷網絡在博望、高溝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和輔助產業的形成中功不可沒。
(二)靈活的經營機制
博望、高溝產業集群本質上是屬于同業集聚,大量的同類企業在激烈競爭的同時,經營機制也日趨靈活。博望的刃模具企業,無論是集體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都能和睦共處、互不干擾。這種經營格局使同類企業的品質、成本、銷售以及產品供求信息等各個方面都具有很強的透明度,在這樣一種良好的競爭氛圍的籠罩中,每個企業都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產業優勢得到進一步加強。而高溝園區企業發展的最大特點也是機制靈活。
1.完全買賣制。如今,銷售員與買方市場、銷售員與生產廠家以及銷售員與銷售員之間,是完全買賣關系,而企業內部從原材料采購、生產車間上下道工序之間,直到成品出廠,實行的也都是買賣制。這種買賣制加強了企業與市場的聯系,實現了產供銷“零距離”,同時實現了利益的合理分配并造就了均等的發展機會,調動起經濟運行各個環節的積極性。
2.具有“搶先意識”,集團作戰。只要有大中型建設項目開工,高溝人總是盡快來到工程設計單位,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滿意的產品。不光如此,在項目招標方面,高溝的電纜企業聯手作戰,共同議標,中標率極高,誰家中標都等于高溝中標。
3.產供銷零距離。以銷定產,實行“零庫存”。
(三)政府的積極推動
上個世紀后三十年,博望鎮圍繞市場,依靠科技、對產品結構進行了三次提升,使產業優勢不斷得到鞏固、發展、提高。1991年,該鎮根據市場信息分析,發現應用于金屬板料加工成型的機械液壓板料折彎機等機床產品需求量上升,就著手開發,投產后過市場果然看好。該鎮適時在政策、資金、項目、用地等方面對發展機床制造業給予傾斜和扶持。近年來,博望鎮政府又制定了長期的相關產業發展戰略。此外,博望鎮構筑工業平臺、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過建立工業園區,通過建工業園,“引資擴股”,在“基礎設施、環境改造”上下功夫,重點籌建“三個中心”、“兩個市”。三個中心即企業融資擔保中心、刃模具行業協會、推銷員信息資源中心。兩個市場即博望機床展銷市場、刃模具專業市場,并搭建了專門網站。博望鎮于2003年又提出“做大做強,叫響品牌”的口號,此舉是博望鎮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大造新優勢的又一招數。同時,該鎮通過高薪聘請人才、校企聯合等手段加強技術改造和創新。
高溝鎮歷屆黨委、政府十分注重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賦予企業充分的經營自主權,堅持院墻內的事企業管,院墻外的事政府管,全力幫助企業搞好協調和“三亂”,實行收費登記許可證制度。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企業保駕護航。二是成立行業協會。根據企業自愿的原則,成立了高溝電器電纜行業協會,實行行業自律,變無序競爭為有序競爭。三是加強工業園區和其他公共設施的建設。1999年,高溝鎮政府從省里請來專家,根據產業化建設的要求,統一對原有的5個工業小區進行高標準設計,園區總體規劃面積15.4平方公里,5年來共籌資4000多萬元,在園區中全部實現“五通一平”,構建起一個現代工業產業的發展平臺。另外,政府花大力氣在交通、通信、電網等公共設施的建設上,如修建長江汽渡碼頭,為工業產品和原料運輸開辟了黃金水道;積極爭取加入全縣的高壓聯網,為全鎮的工業生產及群眾生活用電提供雙保險。
三、博望,高溝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建議
高溝、博望兩地的鄉鎮企業集群存在著企業規模偏小,產品檔次偏低,品牌意識不強,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以及分工和專業化程度不高,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必須依靠政府的積極推動。產業集群的外部環境需要政府創造,如優惠政策的制定,加強企業間的交流合作,打造服務平臺。
(一)創新體制,全方位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
首先要不斷引導和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全力構建有效的科技創新平臺,形成良好的區域創新體系。其次要加強服務體系的建設,如信用服務體系促進產業集群的產品、技術升級,協調產學研相結合,為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創造條件。進行創業扶持,提供市場需求息使集群內不斷產生新的“工廠”。另外,在公共要素投入、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方面,可由政府或通過資產經營公司出資支持服務平臺的建設,并逐步運用市場化的方式推進服務平臺的完善和發展,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公共要素的投入,努力構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務平臺。
(二)培育龍頭企業,引導集群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產業集群在其形成發展過程中,龍頭企業的帶動和示范作用十分重要。可選擇有一定生產規模、管理水平較高、經營者綜合素質較好并具有較強產業鏈發展意識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使它成為產業集群的核心。此外,由于產業集群具有生命周期,如果不注意引導,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很可能會消失。因此,政府在扶持龍頭企業的同時,要注意研究產業發展趨勢,引導產業鏈的延長和拓展,促其升級,提高產業集群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專業化生產水平,不斷創造新的動態優勢。
(三)建立人才培訓體系,積極實施人才戰略
支持或幫助建立各種教育培訓機構,為在產業集群中形成高素質的勞動力隊伍創造條件,同時也有利于促使營銷隊伍和企業家集群的形成。因為對于營銷主導型產業集群而言,龐大的銷售隊伍和具有領頭作用的企業家集群是其發展的引擎。
(四)加大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建立
同類產業的中小企業集聚在一起,為了體現有效合作和有序競爭,而不是相互拆臺,必須加強管理。因此政府可引導和推動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建立健全,以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溝通政府與企業關系,協調行業糾紛,保證行業公正等方面獨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