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管理中的國家基本藥物政策
使用通用藥品名稱。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作為規范性標準,要求使用藥品通用名而不是商品名。處方管理中首次要求醫生用通用名開具處方,符合基本藥物政策。
處方遵循安全、有效、經濟的原則。這也是合理用藥的基本原則,其中經濟原則的提出,正是禁止大處方,促進醫療資源合理利用的體現。
同一品種,兩個劑型。正是針對我國生產和采購藥品種類、劑型過多過濫,規范性差而做出的規定。品種過多過濫,不僅是產業結構的大忌,而且良莠不齊,給臨床用藥帶來質量隱患。
在醫生處方和藥師調劑中重申合理用藥的原則。
制定本機構藥品處方集,并將本機構基本用藥供應目錄內同類藥品相關信息告知患者。
基本藥物政策的回顧
基本藥物是近30年來WHO的主要成就之一,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響應,在提高衛生保健質量、提高藥品管理水平和降低藥品價格方面成就突出,是WHO最成功、最持久的一項提案。
隨著新藥層出不窮,在滿足人們醫藥需要的同時,也帶來了高額經濟負擔、藥害頻發、地區間醫療服務和保障不平衡、衛生資源低效率使用等情形。為此,WHO在1977年正式提出基本藥物概念,并在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積極推廣。基本藥物是指能夠滿足人們衛生保健優先需求的藥物,是根據自己的國情從各類臨床藥物中遴選出來的,具有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小、質量穩定、價格合理的特點,并屬于醫療保險范疇。到1999年,已經有156個國家建立了基本藥物目錄。
1985年,WHO在內羅畢會議上擴展了基本藥物概念,即基本藥物與合理用藥相結合。所以,基本藥物概念還廣泛用于標準化治療指南的制定,臨床合理用藥指導,醫療保險的支付等。
治療處方集出現的時間更早,可以追溯到藥品市場急劇擴大的時期,為選用藥品提供了更加規范的使用目錄,因此在WHO基本藥物政策倡導下取得迅速發展。
基本藥物政策不是一個治療干預概念,而是一個健康公平概念。目前,全世界仍有1/3的人口不能獲得基本藥物供應,在非洲,這個數字達到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