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的重量僅有1400克左右,卻是控制一切行為、思想的中心,它有著怎樣的神奇結構?它是怎樣“指揮”人體的?左腦和右腦的分工有何不同?
人類的一切行為,喜、怒、哀、樂的情感,以及所有科學、技術、文學、音樂的發現、發明、創造和創作,都源于人類聰明的大腦。人腦被稱為人體中最復雜、最難解的器官。
人腦里有什么
腦的外層稱為腦皮質,上面有許多彎彎曲曲的皺褶,醫學上叫“溝回”。大腦的大多數活動都是在大腦皮層發生的,它是人類思維的“生產線”。
大腦皮層有不同的功能分區,如,“額葉”掌管著人們的個性、行為和情感,能夠分辨是非和抽象思維;“頂葉”與觸覺和四肢活動關系密切,還控制著說話并理解語言的能力;“枕葉”控制視覺;“顳葉”負責聽覺功能,還有短期記憶。
從成分上看,人腦約有80%是水,其余是生理和生物化學結構。由于大腦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思維活動(包括睡覺的時候),它消耗的能量也是驚人的。一個70千克體重的人,腦只占到體重的約2%,但是它卻消耗了身體25%的氧和糖類。
當然,人腦實現其強大功能的基礎還是組成人腦的神經細胞。人腦中約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又稱神經元),如果將它們排成一列,長度可達4.8萬公里。每個神經元都含有要發送給其他神經元的信息,它們像棒球投手一樣,將包含各種身體信息的“神經遞質”傳遞給其他神經元。每一個神經細胞完成的都是最簡單的工作,但當1000億個神經細胞開始有序工作的時候,便產生了復雜、豐富的意識與智慧。
“左”與“右”的分工
在認知自己的大腦左右半球之間差異的問題上,人類花了整整200年的時間??茖W家真正確立左右腦分工的新觀念,開始于20 世紀50年代。當時,美國生物學家斯佩里在切斷實驗動物和嚴重癲癇患者左右腦之間的神經聯系后發現,各自獨立的半球都有其自己的意識流,在同一個頭腦中兩種獨立意識平行存在,它們有各自的感覺、知覺、認知、學習以及記憶等。也就是說,左腦同樣具有右腦的功能,右腦也同樣具有左腦的功能,只是各有分工和側重點而已。
那么,這種分工和側重具體體現在哪里呢?
如果進行形象一點的描繪,左腦就像個雄辯家和科學家,善于語言和邏輯分析,長于抽象思維和復雜計算,但刻板,缺少幽默和豐富的情感;右腦就像個藝術家,長于非語言的形象思維和直覺,對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活動有超常的感悟力,不擅言辭,但充滿激情與創造力,感情豐富、幽默、有人情味。
日常生活中,人們用得最多的其實是左腦,因此又將其稱為“現代腦”;右腦的信息則來源于經過左腦反復強化的,以及祖先所經歷的人和事經過濃縮后遺傳下來的東西,因此將之稱為“祖先腦”。
左右腦相比,右腦處于弱勢,只有在左腦的興奮鎮靜下來后,右腦才有“表現”的機會。但右腦存貯的信息包含了500萬年來祖先所經歷的人和事,其潛能相當于左腦的10萬倍。因此,科學家認為,開發智能首當其沖的任務就是發掘右腦的潛能。
編輯/張宇 zhangyu@cp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