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亦如品茶,在痛苦、災難的逆境中甘之如飴,安之若素,是否也能迎來他人無法感受到的甜美和幸福呢?
“與君坐對成今古,嘗盡冰泉舊井茶?!闭埳献?,這年頭難得你來,難得一起坐在桃花山金頂空山鳥語啾啾鳴啼的氛圍里,實在讓我心懷感激!話,停留在茶里;心,浮沉于玻璃杯中—拈一撮條索挺秀的桃源野茶“淵明銀扁”,沖泡后三浮三沉,儼然雪花片片飄墜,朵朵芽尖仿佛雨后破土的春筍亭亭迎賓……吹開杯面的浮塵,茶葉以從容舒展的風度起起落落,似在回憶青春歲月自然生長的風采。
這時候,在喝茶的驛站,清明爬上我的心頭。水沒有注滿,裊裊的茶香隨著繚繞的水汽在古韻悠長的高舉閣上彌漫……這座修筑在桃花源最高頂—“歸鶴圓峰”唐代故址上的古典建筑,為重檐歇山式三層樓閣,杰閣寶頂耀金,琉璃呈碧,雕梁飛丹,鴟吻啄空,其造型奇特、手法練達、古樸簡潔、寓意神秘,為我國古建筑中極為少見的藝術形式。在以陶淵明“高舉尋吾契”的詩句命名的高舉閣上,面對桃川仙隱,或者是漁村夕照;面對沅江明月,或者是武陵松濤……把盞品茗,百縷憂思,千種憂愁,萬樁憂患,一杯好茶在手,如桃花流水,像靈境清泉,倒可以在相互慰藉中化解、消融。
這時候,我的心靈不懼千萬里旅程,白云一樣浮游,巖鷹一樣無拘無束地飛翔,在仙氣氤氳的高舉閣,一種精致的懶散溫柔的熨帖,一種恬淡的至味空靈的情緒導引我回歸—剝落外在的面具、松軟內在的鱗甲,羽化生活的沉重和生命里的粗硬—回歸,回歸本心,回歸本善,回歸本真,接收從心的深處傳來的聲音。其實我們都浪漫過,像一杯茶,熱情、純凈、清香持久;清苦,但是味濃、解癮、怡神。難得你來,難得一起坐在濃濃的茶香里,空山鳥語在桃花山金頂上啾啾鳴啼,“驟雨松聲入鼎來,白云滿碗花徘徊”,山嵐浮動,茶葉舒卷,歲月怡然。
這時候,我們喝茶,口里滋潤,心中暢快。銀毫披露的“野茶王”旗槍交錯,其中—葉挺直,像鶴舌顯露鋒芒,又酷似一尾綠色的鳥羽;數朵“東籬客”也浮出湯色綠艷明亮的水面,鮮爽沁心的滋味和幽幽盛開的情韻宛若少女踏浪的舞姿,茶湯中仿佛響起一闋《桃花源之春》那悠揚、高亢、激越的華彩,我不覺癡迷,泛起莫名的激動!然而太和之氣彌漫于齒頰之間—回味深長的茶沒有酒那般興高采烈,也沒有煙那種心旌神馳,只有一種超乎二者之外的清淡平和的禪意—讓人品味出艷春濃郁的底蘊,苦夏夜半的清爽;也品味出秋雨纏綿的情思,冬雪飄舞的期待……
聽說非洲探險的旅行家雇傭過很多土著搬運行李。第四天,所有的土著都拒絕行走而靜坐不動。頭領解釋“三天都在匆忙趕路,今天要安靜地等待靈魂追入軀體”。我們不也總是在匆忙趕路嗎?總是來不及回味和反省,來不及后悔和修正,便頭也不回地走過了一道道門檻,漏掉了一處處風景。
這時候,在武陵溪畔,高舉閣上,伴青青一簾幽靜,擁盈盈一壺清香,品悠悠一份滋味。所有失去或者企盼的希望,孤燈獨坐的無奈、痛楚和心頭騷動的困惑,慢慢淡去……在細細品茗的淡泊茶意里,諦視變幻不定的風云,一些無法感悟的東西經喉底回甘輕輕熨平心靈的皺褶,我似乎也變成一葉自由舒展的茶,味純而益清,香高而悠遠;人生亦如品茶,在痛苦、災難的逆境中甘之如飴,安之若素,是否也能迎來他人無法感受到的甜美和幸福呢?不由人不由衷地涌起對茶的那一種東方式的摯愛與深深的情愫。還是留點時間于茶于酒于音樂,且讓靈魂追趕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