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世界上其他所有的民族一樣,土家人也是離不了酒的,不僅是離不了酒,而且他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還創造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獨特酒文化。
首先是他們把酒與人生聯系在了一起。出生三天要喝喜三酒,滿月后要喝滿月酒,周歲時要喝抓周酒,戀愛時要喝相親酒、訂婚酒,結婚時要喝陪郎酒,入洞房前要喝交杯酒,婚后要喝回門酒、謝媒酒、陪高親酒,進入中年后要喝生日酒、祝壽酒,死后則要喝奠酒。可以說,酒貫穿了土家人的整個人生,從生到死都離不了酒。
另外,在土家酒文化中,他們根據不同的禮俗、節日等特點,又創造性地喝出了下種酒、栽秧酒、割谷酒、開船酒、薅草酒、打谷酒、祭山酒、結社酒、團年酒、殺豬酒、接風酒、壓驚酒、元宵酒、清明酒、谷雨酒、端陽酒、月半酒、重陽酒、餞行酒,等等,可以說,酒幾乎涵蓋了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對于如此好酒的一個民族,酒也自然要進入文人墨客的詩句和土家歌舞之中。“春寒三月雨,酒醒五更頭”、“缸面家家有酒嘗,重陽打酒桂花香”,等等,這是土家清代詩人彭秋潭吟出的詩句。“一棵高粱圓又圓,做的酒兒甜又甜;新郎吃了這杯酒,五子登科點狀元。”“妹妹門口一個坪,種的苞谷像竹林;收了苞谷釀美酒,美酒杯杯醉死人。”等等,這是土家花鼓戲中的內容。“挨姐坐,對姐說,要姐的頭發沖酒喝;你要頭發奴也剪,你要心肝奴也割。”等等,這是土家情歌中的內容。“酒吃人情肉吃味”、“壞酒的曲子爛酒的窩,出錢莫打渾酒喝。”等等,這是俗諺中的內容。“高山霧沉沉,低山打連陰,竹山下大雨,沙市老天晴。”等等,這是謎語中的內容。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如此愛酒的一個民族,在酒的制作方面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他們根據不同的原料能制作出不同種類的酒,比如苞谷酒、糯米酒、黏谷酒、大麥酒、小麥酒、燕麥酒、木瓜酒、地瓜酒、黍子酒、小高粱酒、苕酒、蔓酒、橡子酒、葡萄酒、柿子酒、葛梗酒、蕨根酒、菊花酒等等數十種,可以說是信手拈來。
但這些都還只能是小兒科,對一個好客的民族來說,他們在待客方面最高規格的酒,則是伏汁酒,俗稱咂抹壇酒,簡稱咂巴酒。它用糯米釀成,為低度酒,清香撲鼻,甜潤爽口。吃咂巴酒,是先將一根細竹管插入壇內,讓客人輪流吸飲。
蠻酒釀成撲鼻香,
竹竿一吸勝壺觴;
過橋豬肉蓮花碗,
大婦開壇勸客嘗。
土家酒文化博大精深,它張揚的是土家人的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