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00年,古希臘有位名醫希曾柯拉特,他受聘出任當時王室藥劑師,為國王和王室家族研制養生藥酒。他在自釀的白葡萄酒中,添加適量的天然樹脂和苦杏仁等成分,不僅增加了酒的風味,還具有開胃、消食、防病、強身的作用。后經反復試驗,選用三四十種草藥,投入葡萄汁中釀造,形成一種味苦的開胃酒。當時王室對這種藥酒的配方嚴守秘密不得外傳,使這種健身酒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百余年后,這種酒傳到古羅馬,流傳民間后被稱為“加香葡萄酒”。
古老的開胃酒,而今取名“味美思”(VERMOUTH),稱謂源于德語VERMUT,是苦艾草名稱的音譯。人們曾將“味美思酒”與“苦艾酒”混為一談,這是誤傳。味美思酒是以葡萄酒為酒基,添加若干草藥而制得;苦艾酒則是以烈性酒為酒基,添加以苦艾草為主的多種草藥所釀成,酒味微苦,二者有本質不同。
現代的苦艾酒,也有兩種叫法,一是苦艾酒(ABSINTH),二是苦酒或苦味啤酒(BITTERS)。因中世紀歐洲釀酒技術不發達,對苦艾草的性能運用欠妥,以至于釀制的苦艾酒對人體產生許多副作用。當時瑞士的王室一度下令禁止釀造和飲用苦艾酒。
味美思酒起于古希臘,盛于古羅馬。經傳世演繹發展成為意大利的名酒之一。17世紀后味美思酒在法國也得以流傳,18世紀末,希頓人又將這種酒帶進南歐。隨航海通商往來,19世紀初,味美思酒在美洲、亞洲也有釀造,覆蓋世界各地。
如今,意大利是生產味美思酒最多的國家,年產約30萬噸。酒精度為18度,含糖量,白味美思酒為l0%~12%,紅味美思酒為l5%。添加的草藥,因品牌不同,含草藥成分也不一樣。傳統型味美思酒仍含大量苦艾草。現代型味美思酒不含苦艾草;綜合起來有:苦艾、蕪荽、橙皮、金雞納樹皮、矢車菊、菖蒲、鳶尾、龍膽、丁香、小豆蔻、肉桂、小茴香、白芷、安息香、可可豆、生姜等。現行生產工藝的釀造方法為:在葡萄酒發酵期加入預選配草藥材料,將草藥材料直接加入已釀成的葡萄酒中浸泡,預選制成草藥香料提取劑,再投入成品酒中,將二氧化碳充入已制成的味美思酒中入瓶密封。如今,除個別廠商為保留沿用傳統型配方特色之外,多數酒廠都已不用苦艾草,選用菊花、白術、白鳶尾根、肉桂、大茴香、苦橘皮、威靈仙、白菖、花椒根、紫蘇葉、香菜籽、肉豆蔻、香草、麝香等。至于味美思起泡酒,則需要-2℃將味美思酒冷卻5天,然后過濾、充入二氧化碳,立即裝瓶加封。
現代味美思酒,色澤有紅白之分,味覺有干甜兩種。意大利產品以紅色甜味美思為著,如馬天尼、仙山路、卡帕諾、干霞等。法國商品以白色干味美思享名,如杜法爾、香百麗、諾瓦利·普拉等。美國的味美思也自有其風味特長。世界上各國味美思酒品牌多達數百種,爭奇斗艷,仍以意大利北部都靈城內的馬天尼(Martaini)釀酒公司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的味美思酒廠,廠名為注冊商標,產品占世界味美思酒市場的70%。有三大品種:紅味美思,酒色略紅,含焦糖味及當歸藥香;白味美思,酒色味黃,含香蘭素味;特干味美思,酒色金黃,含檸檬果香。意大利的仙山露(CINGANO)釀酒公司生產的味美思酒,享有聲譽,風味獨具,只是規模及產量遜色。中國山東煙臺張裕葡萄酒公司所產味美思酒,為國家名酒之一。選用山東種植的龍眼、貴人香、雷司令、李將軍等優質白葡萄為原料,經粉碎、壓榨、過濾取汁、低溫發酵,經貯藏2~3年,投入藏紅花、肉桂、豆蔻、龍膽草、公丁香、大黃、白芷等20余種名貴草藥的浸出液,調兌釀成。酒液紅棕,清澈透明,藥香醇芳諧調,甜酸口感適中,微苦爽口,酒精味豐滿,飲后余味綿長,酒精度18度,含糖量15%,因含有多種維生素,有開胃健脾、補血益氣、滋陰補腎功效。
味美思酒供餐前飲,凈飲或加冰塊、檸檬片、蘇打水,風味別異,是調制雞尾酒的上品。著名的馬提尼味美思雞尾酒,曾是美國酒店老板湯姆·吉利的發明,他曾是舊金山一家酒店的領班。后來以金酒1份、味美思酒1份調配雞尾酒而名聞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