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
據說,您有一種習慣,敬對方酒,對方不必喝,這是因為您非常敬重勇于擔當責任的人吧?
商圈內外許多朋友都知道我有一個座右銘:“悶頭去承擔責任,守住‘責任人’本分。”改革已進入深水區的中國,做什么生意都是微利,而規矩卻愈來愈多了。在此種情況下,不論做哪一攤兒事,都要敬業、認真,最大限度地盡心盡責。對任何人,不論他是干什么的,哪怕是我的對手,只要他有責任感,我都對他肅然起敬,有機會一定要敬他三杯酒。而他不必喝,為我有幸遇見他,我跟自己干杯。我檢驗朋友的唯一標準,就是他有沒有一種“擔當”。這就是我的為人。
我所在的企業是中直大型國企。在其工程部擔任一把手期間,我曾備受有關人員無視責任、推卸責任的折磨,致使企業無端遭受了十年之久的官司,造成了數千萬元的嚴重經濟損失。這初始階段如果有一個或兩個哪怕是辦事員,負起責任,明察原委,那么所有可能發生的損失都會止步于萌芽時。人類有幾個十年的光景啊,因為某些人責任不顯,而使我的身心跌進波峰浪谷。于是,我感到“責任”二字在商圈內外顯得彌足珍貴。各色人等與我打交道,就看其做事情有沒有“責任人”意識。有責,力重千鈞,難乎?易乎?我在乎!有責者,別多說,咱們搭肩挽臂喝酒去!
全中國24小時都在開工,建一座叫“現代化中國”的建筑物,而鋼筋水泥鉚釘的每一個細節的組合都靠“問責”去實現。沒有哪個企業老總拒絕“只爭朝夕”,想高喊一聲“工程慢下來”。相反,他一定讓各部門與市場賽跑,把人拉上去。企業的各項管理,最終要通過諸多“責任人”的本分來實現,員工自然怎一個“忙”字了得,甘苦寸心知。作為企業負責人,又怎能感知不到呢?于是,我做東的“商務酒”先要請企業內部的人喝,對那些“責任性沖動占最大地位”的員工,我對他們恭而敬之,先干為敬!
解決了企業以績效為中心的“燈下黑”問題后,對外的應酬定律是:飯局不是萬能的,沒有飯局是萬萬不能的。政府職能部門、公檢法司、新聞媒體、協作單位,等等左右企業生存環境的各路神仙,我不敢小視,自然是“朋友來了有好酒”。葡萄酒的美色誘惑,啤酒的泡沫情懷,白酒的一汪清澈,雞尾酒的絢麗神奇。哈哈,你想喝啥咱來啥!且打住,不是有句話嗎,叫“天下最難是請客”。一請就來叫爽快;三請四請才來叫擺譜;怎么請都不來叫原則;不請自來叫蹭酒;請了不來不請自來那叫—“裝”。
失約事小,“裝”比事大,最怕的是咱想請的人都會“裝”。定好了酒店和餐位,還交了定金,等到何時神仙來?想來想去,我使出一招“攻心術”。稱,此酒一不是鴻門宴,二不是窮酸乞憐酒,而是我跟自己干杯的酒。而作為有責任心的朋友,你只負責來看管我可別喝多了,否則我老婆向你“問責”怎么辦?
風聲過耳,幾十年杯中情懷,喝出了激勵,喝出了友情,酌出了如影相隨的責任。
口述:北京·中國四海工程集團 副總經理楊德欽
整 理:林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