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爽
作為商人群體中的個體,您在商海中追求的是什么?請講一個與經商無關而與興趣有關的酒場故事。
就個人而言,再有錢的老板其消費需求也是極有限的。短短一生,你吃得了多少?你睡得了多大?縱有幾幢樓夜躺三尺床,縱有千倉糧一日三頓飯。發財發到死,你能到墓地中去當富翁嗎?人生本來要的東西就非常有限,何況還有法律、社會道德和你老婆管著你,是吧?只要把這些想明白了,到了一定程度你就會覺得這個財富、這個資本、這個依法圖利的過程,它已經是一種工作的樂趣,是一種創富的過程之美,是一種價值追求,金錢里面有了靈魂和意義。
我贊美那句話,“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既然有商人經商于世,就會有永不休眠的“商務酒”。因商業上的事務往來需要一種媒介,酒恰恰是擔當這種責任的絕佳角色,故爾“商酌”一詞問世。有人說,中國的好酒都讓老板和促銷員們喝去了,難道這有什么問題嗎?你必大刀向“商人”們的頭上砍去?說句糙話,談得越攏,喝得越多,尿得越遠,得利的何止是在盥洗間就業的清潔工?
江浙一帶的經商者開始創業時,大多是游走于外埠的。過去這叫“闖蕩江湖”,現在叫“游擊營銷”,我也算這種類型的行商吧。業務做哪我就需交友到哪,喝點小酒,與新友相識;喝一次中酒,達成意向;喝一大席酒,事成情厚。曹孟德講“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我平生之愛好就是唱歌,歌與酒同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叫一個“爽”!
市場營銷學中有一個樸素的真理:你要參與競爭嗎?但你沒有和客戶對話,而其他人在這樣做,于是你輸了。在商戰中尋找商機,再窮,你也要坐在酒桌前,也許那里離天堂只有一米遠。家常便飯商務酒,可我感興趣的不僅是把服裝產品賣出去,而同時收集關于人們生活方式的一些信息。在此期間,我自己的人生理念也在悄然變化中。獨自一人在北方跑生意,常有一種孤獨和寒意襲上心頭,我時常下意識地用自己的左手握住自己的右手。渴望溫暖之感,讓我有了將事業與生活融二為一的念頭。哦,趕路不忘看風景,人生就有了另一番景象。
早年間,走南闖北的剃頭師傅“叫賣”手藝時,用一個小棍子在一種叫“喚頭”的尺把長的鐵器里蹦來蹦去,“嗡嗡”地報告著他們的行蹤。我何嘗不能用歌聲換來商友們的親近?《韓非子》中說:“巧詐不如拙誠。”我用《兒行千里》、《父親》等一些能喚起真情的歌聲,贏得了許多潛在客戶的共鳴。生意圈在生活的湖面上泛起了延伸的漣漪。
一次酒會上,我幸遇一位教授級的聲樂老師。她讓我試唱幾首歌后,指出了我在咬字、呼吸、開腔、表情等方面的技巧缺失。我當時激動地連干了幾大杯酒,正式行拜師禮。這是我大學畢業后經商路上“撿來”的快樂生活之師。透過“商務酒”的玻璃杯炫彩出人生的又一種升華。
口述:揚州卡巴度斯服飾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文
整 理:蘇開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