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所擁有的,只不過是幾個小小的不幸而已。
1968年3月24日,海倫·凱勒在紐約病逝。當天,一位名叫韋伯·巴內特的人宣布,愿以5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海倫的遺囑,不在乎它是一句話或是一張紙,也不在乎它存放在什么地方或誰的手中,只要求在名義上對它擁有所有權。
以虛擬的方式做收藏,在美國并不少見,它是一種出于對某人的敬仰或尊重而做出的慈善行為。1955年,愛因斯坦去世時,就有人以這種方式,用3.2萬美元購買了他的一句遺言(把骨灰撒在沒人知道的地方,免得那個地方成為圣地)。
巴內特在一次車禍中失去雙腿,起初,他拖著殘腿在地鐵行乞。是海倫的精神,鼓舞他成為一名殘疾人運動員,并在1948年全美殘疾人運動會上奪得500米賽的冠軍。巴內特的命運從此徹底地改觀,不僅成為卡普蘭公司的形象代言人,而且還成為這家公司在加州的義肢銷售總代理。
二十年過去,巴內特已是百萬富翁。為了表達懷念和感激,他想拿出自己一半的錢捐給海倫·凱勒慈善基金會。就在他準備宣布決定時,卻傳來一個消息:海倫沒有留下遺囑。
一個向世人征集海倫遺囑的想法在巴內特的心中誕生了。
在海倫逝世后的第三天,《紐約時報》刊出了巴內特的想法。他說:“海倫小姐是一位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她集聾、啞、盲于一身,其中任何一種不幸降臨到誰的身上,誰都會認為自己是世上命運最苦的人。然而,她不僅學會了讀書、講話,甚至完成了大學課程。假若您知道她的遺囑,并把它公布出來,我愿用50萬美元購買它。”
之后,巴內特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一萬三千多份“遺囑”。其中一份這樣寫道,如果海倫果真留下遺囑的話,她會這么寫:“……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那些從不幸中崛起的人,才配得上命運的垂青和饋贈,也只有他們才真正和命運會過面;至于遭受點打擊,就一蹶不振的人,他們根本就沒有命運。他們所擁有的,只不過是幾個小小的不幸而已。”
2003年3月17日,這份“遺囑”在巴內特奔走下,被加州以法律的形式定為海倫在該州留下的遺囑,巴內特以5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它。據說,這是世界上第一份以投票的方式確定下來的遺囑。
(曹煒明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