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6萬元的打工收入,創建了一個勞動密集型企業,加工的產品遠銷海內外,年實現銷售收入860萬元,安置就業560人。2003年以來,她先后榮獲“江西省科技致富女能手”、“全國杰出進城務工青年”稱號。她,就是劉艷。
打工中奮發學習
1993年高考,劉艷僅以2分之差而落榜,1994年元月,她只身一人到廣東打工。
在深圳嘉信電子廠打工時,憑著自己的勤奮好學,她掌握了計算機網絡線圈加工的全部技術。為學管理,她花了1萬多元,用了兩年時間自費參加深圳大學舉辦的“企業管理函授班”。此外,她還參加了深圳市電子行業協會舉辦的ISO9000質量標準認證體系學習班,取得了《企業管理函授結業證》,成為了質量標準檢驗員。為提高管理能力,她還自學了《企業營銷管理》。通過三年的努力,她掌握了管理這門大學問,自身的綜合素質也提高很快。劉艷好學向上的精神打動了這家臺資企業老板。2000年,掌握了過硬本領,有著出色表現的她被連續5年打工的企業嘉信電子廠老總任命為企業主管。
劉艷,這位普通的農家女孩,在外出打工的8年時間里,不僅拓寬了視野,改變了自己,更為重要的是掌握了過硬本領,找到了自身價值,為返鄉創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汗灑創業之路
劉艷在打工的過程中經常琢磨的是如何返鄉干一番事業。從1997年開始,她一方面在打工地尋找返鄉創業項目;另一方面,每年春節回家鄉后,搜集有關家鄉經濟發展的消息報道,以及相關的政策法規。特別是宜春市即將舉辦全國農民運動會,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情況,細心的她一一將這些資料收集起來,并裝訂成冊,業余時間認真學習研究。2002年初,小劉放棄了3000元月薪的主管職位,用誠心和努力爭取到了所在打工企業年800萬元的電子線圈加工業務,回村里創辦了宜春市鴻輝電子加工廠,實現了把臺商企業的一個大型生產車間搬到自己家門口的設想。
她將村里的閑置禮堂和倉庫全部用作車間,并自己親自設計車間的布局,還動員自己的親戚一起來安裝設備;由于劉艷處處精打細算,一個他人要花費20萬元資金才能建好的生產車間,她僅用5萬元。每天的過度勞累,劉艷一個月便瘦了十多斤。工廠創辦初期信譽度不高,招工困難,劉艷一天走幾十里路,串家走戶,向大家仔細解說。員工進廠后,她實行“三免二兌現”:免試用期、免費培訓、免午餐費;當天兌現工資,每周兌現獎勵。過硬的措施贏得了群眾的信賴,鴻輝電子加工廠不到半年就在當地名聲漸起。
2003年初,鴻輝電子廠員工猛增到了近400人,交貨額每月達60多萬元,加工生產線擴展到10條,這對一個初次辦廠的人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劉艷果斷采取了“管理三步法”:一是制定崗位標準,按照ISO9000質量標準認證體系要求,制定了有關工作生產管理制度和標準,班前班后組織員工學習,增強他們的質量意識。二是培養骨干和技術標兵,通過他們的努力帶出一批技術精英。三是跟蹤考核,獎優罰劣。工廠共有QC品質跟蹤員10名,對每條生產線,每道工序進行檢驗、考核,強化員工的質量意識、效益意識。
通過嚴格科學的管理,產品合格率達99%以上。交貨時間每月能提前三天,成為最佳供貨加工廠。隨后,臺資企業嘉信電子廠給劉艷的訂單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增加了30%。就這樣,鴻輝電子加工廠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的發展機遇。
帶著夢想再飛
劉艷從返鄉創辦企業初始,就把帶動附近村組勞動力和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作為自己的重要目標之一。她樂于給城鄉勞動力提供技能培訓,把自己的廠子作為培訓基地。無論進廠的員工能否穩定,她都會免費提供培訓,手把手教給崗位操作技能,流水線作業要領,傳授做人處事之道。兩年中,她向附近村鎮和企業無償發放技術培訓資料2320份,直接培訓人員達1020人,其中,已有370人在沿海找到了對口工作。
在安置員工中,劉艷把招工年齡、文化、技能等條件放寬,對年齡偏大、家庭困難的農村剩余勞力、失地農民、下崗失業人員給予特殊照顧。在鴻輝電子加工廠工作兩年以上的560名員工中,就業困難群體占企業總人數的49%,所有員工中,30歲以上的女工占了80%以上。
在待遇上,劉艷堅持“企業少賺,員工多得”的效益方針。兩年中,員工月平均工資530元,高于當時全市企業平均工資的14%。技術熟練的員工,月工資達到了1200元。從去年開始,劉艷根據勞動保障部門的要求,與員工簽訂了勞動合同,給員工繳交了社會保險金。員工加班或節假日,按照規定發放加班工資和福利。她常說的一句話是,善待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是自己應盡的職責。
劉艷,一名地地道道的農家女孩,從山村走出去,靠自己的勤勞、智慧、誠實、勇敢,融入到百萬打工妹的行列之中。通過勤奮好學和原始資本積累后,毅然返鄉創業,反哺故里,為家鄉人民謀幸福,體現了中華婦女勤勞勇敢的優秀品質。劉艷她還有一個遠大抱負,計劃三年內,生產規模擴大5倍,員工增加到2500人,由來料加工轉為成品生產,形成自己的品牌,打入國際市場。劉艷的夢想一定會成真!
編輯: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