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肉蜜柚系琯溪蜜柚優變芽系選育而成。果大、無子、空心、皮薄;風味酸甜適口,肉質細嫩化渣,總糖、總酸、維生素C含量分別為8.76%、0.74%、0.38mg/g;汁胞呈紅色,色素成分主要為β-胡蘿卜素與番茄紅素,含量分別達(72.15±17.13)、(41.10±2.24)μg/g,葉黃素微量;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初;盛產樹666.7m2產量2000kg以上。
關鍵詞:柚;新品種;紅肉蜜柚
中圖分類號:S66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980(2007)01-123-02
汁胞為紅肉類型的柚品種,不僅以其色澤對消費者具有特殊的感官吸引力,更以其所含天然色素對人體代謝功能不可替代的保健作用,而受到市場的歡迎,如在美國紅肉葡萄柚價位較一般品種柚成倍增長。由此,紅肉類型柚品種而成為柑橘品種選育首選目標之一。紅肉蜜柚系琯溪蜜柚優變芽系選育而成紅肉類型柚新品種,與美國的強德勒等國內外紅肉類型柚品種相比呈色更紅、有益色素含量更高。熟期更早,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1 選育經過
紅肉蜜柚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1998年在平和縣小溪鎮琯溪蜜柚園中發現果實汁胞呈紅色優良變異單株,1999年從母樹上采集接穗一部分進行高接換種。另一部分用于嫁接培育無性子1代苗木,將高接換種苗與子1代苗共同定植建立試驗園;2001、2002年分別于秋季采集子1代、子2代幼樹當年生枝作為接穗,嫁接培育無性子2代、子3代苗木,同種于子1代試驗園中。子1代高接樹于2000年開始結果,苗木定植各子代相繼于2003、2004、2005年開始掛果。從形態學、孢粉學、分子學等多方研究證實紅肉蜜柚源自琯溪蜜柚芽變,且經多年多代區試觀測結果表明,其表現豐產優質,成熟期早,汁胞紅色等優良變異性狀遺傳穩定。截至目前在當地以琯溪蜜柚為中間砧高接換種3000多株,培育苗木2萬多株,擴大示范種植50多km2,2006年2月通過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同年3月獲國家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權受理號。
2 果實性狀
紅肉蜜柚果實大,平均單果質量1650g,最大果質量3550g;倒卵圓形,果形指數為1;果肩圓尖略偏斜;果頂圓平微凹,暈圈較不完整;果皮黃綠色,厚1.05cm;囊辦數13~15辦;果心空而大;汁胞紅色,果汁率59.7%;風味酸甜適口;肉質細嫩化渣:總糖、總酸、維生素C含量分別為8.76%、0.74%、0.38mg/g,糖酸比、固酸比分別為11.86、15.60;據測定結果,汁胞色素組分主要為β-胡蘿卜素、番茄紅素,含量分別達(72.15±17.13)、(41.10±2.24)μg/g,葉黃素微量。與對照品種琯溪蜜柚主要性狀比較見表1。
3 植物學特征
幼樹樹姿較直立,成年樹半開張,樹冠半圓頭形。新梢綠色,三角狀,節間帶刺,1~2年生枝灰綠色,圓形;主干及骨干枝灰褐色。芽為裸芽,無鱗片,只有苞片。單身復葉,長橢圓形,葉尖鈍尖,多成缺刻,葉基楔形,葉緣全緣,葉面濃綠,光滑,葉背綠色,無油胞粗點分布,葉翼大,心臟形。總狀花序,部分單花;完全花,花絲粗、白色,花藥黃色,花粉多,花柱紫紅色,較對照品種琯溪蜜柚顏色深而完全。

4 生物學特性
4.1 生長結果習性
幼樹期頂端優勢明顯,自然生長幼齡樹易形成上強下弱樹勢。芽具早熟性,幼樹肥水充足,1年可抽梢5~6次,形成春、夏、秋、冬梢。除冬梢外,各次梢均能成為結果母枝,但以春梢為主要結果母枝,自花結實率一般超過50%。單一種植,或與琯溪蜜柚混栽,果實中的種子敗育退化為四角棱形細小顆粒(長×寬約為0.6cm0.4cm),而與除琯溪蜜柚以外的其他品種,如下河蜜柚等進行混栽或人工異花授粉,果實中則表現出含有大量呈楔形的發育完全種子(長x寬約為1.37cm×0.93cm)與發育不完全的種子(長×寬約為1.0cm×0.6cm)。
4.2 物候期
在平和縣低海拔地區,春梢萌發期1月下旬;始花期3月中旬末至下旬初,盛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終花期4月中下旬;果實成熟期9月下旬至lO月初,比對照品種琯溪蜜柚提早20~25d;冬梢停長期12月中下旬,無明顯的休眠期。
4.3 早實性與豐產性
采用大苗定植,第2年可見花,第3年即可掛果,株產超過5kg,第5、6年后進入盛產,666.7m2產量可超過2000kg。子1代高接及定植樹產量現場實測結果見表2。
4.4 適應性與抗逆性
對土壤要求不嚴,沙壤土、紅黃壤、紫色土等土壤均能正常生長發育,但以選擇土層深厚、肥力較高的沙壤土、紅黃壤平地、緩坡地種植為宜。多年觀察結果表明,高抗黃龍病,其他病蟲害發生種類、程度與對照品種琯溪蜜柚相近。

5 栽培技術要點
5.1 適宜種植范圍
紅肉類型柑橘品種果實汁胞呈色深淺、有益色素含量高低除遺傳因素外,還受栽培環境條件影響。紅肉蜜柚在平和縣低海拔溫暖區域示范種植果實汁胞呈紅色、成熟期早等性狀遺傳各子代表現穩定,但是否具有與琯溪蜜柚同樣的適宜種植范圍,尤其是氣候條件、土壤環境、栽培措施等對其呈色影響程度有待進一步研究,擴大種植范圍應加慎重。
5.2 栽培技術措施
紅肉蜜柚與除琯溪蜜柚以外的柚類品種異花授粉,果實表現含有大量發育飽滿與不飽滿種子,明顯降低食用及商品性能,生產上應避免與除琯溪蜜柚以外的品種混栽或種植距離過近,且外部形態特征與琯溪蜜柚形態特征極為相似而難于區別,最好單獨集中成片種植,以免采摘時混淆。同時,幼樹期過量施用化學肥料,或生長調節劑易誘發汁胞粒化現象,生產上應采取非激素保花保果及以有機肥為主的水肥管理措施。
6 推廣應用前景
紅肉蜜柚不僅保持了琯溪蜜柚所具有的優良栽培經濟性狀,而且果實汁胞為紅色,熟期提早20~25d,在呈色及熟性上更具市場吸引力與競爭力,具有良好推廣應用前景,對加快柚類品種熟期結構、品質結構調整優化將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黃新忠,男,推廣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