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芳 解敬紅
[摘要]服務貿易正逐漸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熱點。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服務業發展迅速,但由于我國的服務業基礎差,起點低,仍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經濟的發展成為服務業發展的瓶頸。因此本文在服務業發展方面給予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服務貿易 現狀 對策
一、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服務貿易也稱“勞務貿易”,是指以服務為對象的經濟交換活動。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實現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服務貿易的增長。1989年我國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在全世界名列第30位,2000年上升到第12位。但是,由于我國服務貿易起點低、基礎差,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服務貿易整體水平差
我國服務業總量不足,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偏低。2001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32254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3. 6%。與中等收入國家的46%56%、高收入國家的59%65%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服務業落后使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2002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為660億美元,占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2.3%。而同期美國服務貿易總額占全球的16.5%,是我國的7倍多。從總體上看,除旅游等少數行業外,多數服務貿易領域處于逆差狀態。
(二)服務貿易產業結構不合理
19952002年,我國服務出口總額中,旅游服務一直居于首位,其比重由27. 6%升至36. 5%;金融服務所占比重一直在19%左右;運輸服務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7. 1%降為19%;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興服務業則是明顯的弱項,1995年這類產業在服務進口額中所占比重為22. 9%,2001年劇增為52. 4%,是使我國服務貿易逆差日益增大的重要因素。因此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也是一大問題。
(三)服務貿易管理滯后和立法不健全
由于服務業是由許多相關行業組成的產業群,國際服務貿易行業范圍極廣,國際社會要求一國對其國內的服務業進行整體協調和管理。而且長期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立法嚴重滯后。目前我國尚沒有一個關于服務業的一般性法律,已有的規定主要表現為各職能部門的規章和內部文件,不僅立法層次較低,而且缺乏協調,從而影響了我國服務貿易立法的統一性和透明度。
二、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幾點對策
(一)優化服務業內部產業結構,改變傳統服務業比重偏高的格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旅游業對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僅靠旅游業還遠遠不夠,因此必須優化服務業行業結構。第一,重點發展以信息、科技、金融保險、現代物流、旅游會展、咨詢、法律等現代服務業, 提高服務業整體水準,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 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而且可以運用現代經營理念和服務水平,改造傳統服務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經營效率。第二,優化服務行業的企業組織結構。通過有競爭力的企業,培育多種投資主體的企業和集團,促進現代服務企業聯合重組, 實行品牌化、網絡化經營;第三,在服務業地區結構和平衡上,即要合理規劃服務業的地區布局,促進服務業的區域協調發展。比如市區要著重發展那些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高的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郊縣要突出特色、發揮優勢, 提高市場占有率。
大力發展郊區和郊縣服務業,一方面可以優化服務業的區域分布,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服務業的總體水平,同時,還可以減輕城市部分服務行業的壓力。各郊區和縣的自然資源和人文環境各有區別,應該按照比較優勢原則,制定適合本區和本縣的服務業發展規劃。郊區大力發展房地產、旅游等服務業,緩解市區住房等方面壓力,郊縣大力發展一些和工業、旅游、農業有關的服務產業。
(二)經濟日益全球化,服務業的發展需要以開放式的姿態來應對。
擴大開放,從而推進服務業國際化,增強服務業中信息傳輸和計算機服務及軟件業,提升服務質量,改善電信基礎服務,積極發展和規范電信增值服務。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立功能配套的安全論證體系、網上支付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進一步發展電子商務,積極推進政府部門的辦公自動化、網絡化、電子化,建立共享的公共信息資源庫。積極發展信息咨詢服務業,推進農業信息化入戶工程。大力發展軟件產業,建立完善軟件工程中心、測試中心和認證中心,鼓勵軟件企業推廣CMM和PMM認證。這些將有利于打破國內部分行業的壟斷局面,有利于國內行業學習國外先進的經驗,使其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推動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三)改善投資環境、國家地方政策給予支持。
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職責,為加快發展服務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投資環境。第一,通過制定和完善規范服務業市場主體行為和市場秩序的法律法規,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逐步形成公開透明、管理規范的市場準入制度,為服務業的發展和提升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第二,加快壟斷行業管理體制的改革,放寬部分行業市場準入的資質條件,鼓勵非國有經濟在更廣泛的領域參與服務業發展。第三,還要改革市場準入的行政審批制度,減少行政審批項目。投資環境方面不僅僅體現于公路、通信、電力供應等硬件的好壞,越來越多地體現于金融、分銷、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的完備與質量等方面。我國服務業總體上落后,而生產性服務更為落后,這正是外國投資者看中我國市場的重要原因。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將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入我國服務業,這將有力地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改善我國投資的軟環境,進而帶動國內整個經濟的發展。
(四)抓緊服務業緊缺人才的培養,提高服務業從業人員素質。
大力發展服務業,提升服務業在國內外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服務業領域的從業人員的素質。服務業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建設需要招攬各方面人才, 尤其需要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和引進國內外優秀的熟悉現代服務業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的人才,改善服務業人員的生活條件,提高福利待遇,吸引和穩定發展服務業所需的各類專業人才,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智力和人力資源。而且還需要有計劃地在現有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服務業緊缺專業,增加緊缺專業的招生規模。加強教師職業培訓,增設職業崗前培訓,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立現代服務業職業資格標準體系,有序擴大實施范圍和領域。
(五)健全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加強國家對服務貿易的宏觀管理。
一方面,服務貿易涉及的行業廣泛,而服務業的經營活動需要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和比較完善的產業體系,因此政府應加強基礎設施如道路、供水供電設施和郵政通訊設施的建設,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穩固的物質基礎。另外,發展服務貿易不是單個的行業、部門和企業所能辦到的,我國需要建立一個權威性的服務貿易宏觀管理和對外開放協調機構,從戰略角度制定出中、近期的服務貿易對外開放的戰略和策略。
三、前景展望
發展服務貿易,不僅有利于中國參與國際間的合作與競爭,而且對中國的國計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外匯收入、廣開就業門路的有效途徑。如果我們國家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大投入,改善投資環境,加強服務業管理體制和健全服務業及相關產業立法,增設服務業專業并加大招生規模培養緊缺人才以及提高薪金待遇吸引人才,我相信服務業將創造更多的崗位提高社會就業率,減少不穩定因素并且帶動其他相關聯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將會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參考文獻
[1]薛榮久 主編 國際貿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03.9
作者簡介:蔡俊芳(1979-)女,漢族,河北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助教 經濟學學士 國際經濟與貿易;解敬紅(1981-),女,漢族, 河北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助教,文學學士,旅游服務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