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區統一測試,考試結束后試卷全部密封送教研室,然后學校間對調串改。
拿到試卷時,我們初三的幾個語文教師都傻眼了。初三年級共14個教學班近800名學生,語文一共才考了10個優分(滿分120分,96分及以上為優分)。我所任教的兩個班,其中一個還被“剃了光頭”:不及格人數一個班也有8人左右。辛辛苦苦忙了半年,到頭來卻是這樣的收成。初三的學生和家長都很關注成績,我們怎么給家長和學生一個交代呢?又如何對得起學校領導對我們的信任呢?一下子,我們似乎成了學校的罪人,我們初三語文備課組的成員個個精神沮喪。
沒想到從兄弟學校傳來消息(這個學校的試卷與我們學校是同一個學校批閱的),他們學校10個教學班共4個優分,不及格人數也不在少數。我們的心里有些寬慰,他們學校已經連續三年獲區綜合評估一等獎,而且語文成績一直很好的。
冷靜思考,許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考試檢測的狀況心里一點底都沒有,抱著一副碰運氣、靠天收的心態,甚至出現認為沒有考好的原因主要在于閱卷差異上的想法。許多時候,學校只根據期末、中考這些重要考試的成績,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和指責。面對不盡如人意的教學成績,教師也只能忍氣吞聲,自認運氣不佳。可我們能不能也反思一下語文考試的試卷,思考一下由于語文考試的評價標準主觀性強,導致閱卷標準尺度不同而人為造成成績失真的情況,以及如何更加科學客觀地評價語文教師呢?下面,筆者就從這三個方面進行一些反思。
一、語文試卷彰顯“課改”精神,不識廬山真面目
實行新的課程改革之后,語文試卷面貌也隨之一新,出現了綜合性學習、名著閱讀、對聯、古詩詞鑒賞、課外文言文閱讀等形式活、內容新的題目。這本無可厚非,讓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本時,不囿于課本,“人乎其內,出乎其外”,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但是考查能力的“活”不等于出題的“偏”。下面是這次語文試卷的名著閱讀題:
班上準備開展題為“話說《水滸》”的名著閱讀匯報活動,請你閱讀參考資料《感動中國2004年頒獎詞》(節選),按后面要求做好準備。(4分)
感動中國2004年頒獎詞(節選)
任長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個女英雄。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柔腸百轉。十里長街,白花勝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
一個弱女子能贏得百姓的愛戴,是因為,在她的心里有對百姓最虔誠的尊重!
寫一段簡短的話,向同學們介紹《水滸》中令你感動的一位女英雄。要求像“頒獎詞”一樣簡潔流暢,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跡,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這道題選用《感動中國》的頒獎詞作為例子,既能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又能讓學生心靈得到震撼,應該說文質兼美;要求學生寫出《水滸》中的人物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也無可厚非。可關鍵在于必須是一位女英雄。大多數的學生就無從下手了。
學生在初三上學期時學習了一篇選自《水滸》的課文《智取生辰綱》,上面寫了楊志、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等8個英雄好漢,壓根也沒提到一個女英雄。教學時,我還補充了與這本名著相關的文學常識,更是補充了林沖、魯智深、武松、吳用、李逵、宋江等《水滸》中最具神采的人物故事及其性格特點,帶領學生精讀了《水滸》精彩片段《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還在班級舉辦了《水滸》故事會,可就是對《水滸》中的三位女英雄孫二娘、顧大嫂、扈三娘只字未提。忙了半天到頭來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讓人心酸。
《水滸》作為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蘊含著豐富的藝術營養,塑造人物形象惟妙惟肖,讓學生閱讀很有必要。可從農村學生的實際、經濟和時間的角度考慮讓每一個學生都從頭至尾把《水滸》讀完可以說很不現實。學生了解了除暴安良的英雄壯舉,感受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品味了生動傳神的語言文字,領略了義薄云天的英雄氣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該說初步完成了對優秀文化的汲取。當然學生受到教師的熏陶。對《水滸》還懷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利用課外的時間再進行全面的閱讀那更好。可面對這道題,就算是學生讀過完整的《水滸》,如果僅有的三位女英雄都沒有令他感動,而是粗中有細、豁達明理、俠肝義膽的魯智深令他感動佩服不已。你又如何讓他寫出像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那樣讓人動容的話語呢?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從而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語文試卷的命題彰顯“課改”精神,也要尊重教師的教學,尊重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個體體驗,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從而有效改進教與學,而不能讓師生變得茫然不知所措。
二、參考答案表述簡單模糊。橫看成嶺側成峰
參考答案是語文批改的重要依據,一份好的語文試卷不僅是試題難度、量度、覆蓋度、區分度等方面合理,試卷結構、權值分配科學規范,審校準確無誤。參考答案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參考答案的好壞,甚至決定整張試卷的優劣。下面是這次考試的一道題目:
閱讀《山坡羊·驪山懷古》,完成6-7題。
驪山回(日)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用一個日字語概括“草蕭疏。水縈紓”______。(2分)
你會寫什么樣的答案呢?說實話,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們語文組的幾位老師也是想了半天,也沒個妥當的答案。我們且不論題目好壞,參考答案只四個字:萬物蕭條。這下苦了學生,一些語文能力不錯的學生寫出了滿目蕭然(我們教師共認很好的一個答案)、破敗不堪等一些較好的詞語,還是被判死刑。學生真是搜腸剮肚、煞費苦心,可一分都沒得,令人心痛。
這讓我想起最近報紙上報道的一件事:小學的一次語文考試,有這樣一道填空題:________的人流。一個學生的答案:無痛的人流。教師打了一個大大的叉。原因是參考答案是“熙熙攘攘”,其他的詞語當然一律算錯,讓人啼笑皆非。
參考答案的簡單和統一,看似讓考試變得更加公平,也增強了考試的可比度,便于教師批閱,但同時也把漢語的厚重簡單化,把思維的方向統一化,缺失的太多。缺失了對思維和創新的尊重,缺失的是對人性的尊重。還有的參考答案含糊其辭,讓人霧里看花,無所適從。例如一道閱讀題答案:此題只要言之有理就行。看似尊重學生個體獨特體驗,讓學生自由表達。可對于一道閱讀題總該有它考查的能力點吧,是從這篇文章的主題或情感體驗角度對學生進行考查還是其他方面總該告訴閱卷教師吧。總不會說這道題是胡謅的,忽悠你們的。
因而參考答案的制定,應該是力求考慮周全和具體,說明清楚考查的能力點。不能一葉障目,也不能含糊不清,讓人橫看成嶺側成峰,一頭霧水。
三、語文試卷批改標準不一,遠近高低各不同
試卷學生做了,參考答案也有了,下面就是組織教師批改了。
批改也很有講究,也很有學問。語文學科答案主觀性強,尤其是批改閱讀和作文時,更容易出現標準不一情況。閱讀應該說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閱讀感受都會不盡相同,參考答案也只能算是其中的部分閱讀體驗和感受。即便閱讀感受相同,可語言的組織和運用也會因人而異。這給試卷批改帶來了麻煩,同一道題不同的閱卷教師給出的評價標準可能就會有所不同;甚至有時我在批改時,類似的答案前面我判為錯,改多了之后想想也挺有道理也可以算對吧,出現先緊后松的情況。同一個人批改時都可能出現標準上的差別,那么在不同人之間,在不同學校、不同鎮的閱卷組之間,學校距離遠的和近的,教師理解水平高的和低的,更容易產生標準上的差別,出現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現象。導致考試成績與實際教學情況不相吻合,出現考試碰運氣現象。
因而尋求最大限度的集中統一閱卷,統一評價標準很有必要,可以降低標準之間的差異性。現在我們的閱卷有五種模式。平時測試自己改,了解情況;月測考試組內(備課組)流水改,查漏補缺;期中教研片(三個鄉鎮的學校組成一個教研片)里統一閱卷,取長補短;期末考試區里統一調改,獎優罰劣;中考市里統一閱卷,公平比拼。批改組織的方式可以從個人、到備課組、校、教研片、區直至市統一批閱。這樣做不僅是為了閱卷過程中的管理更加規范和科學,也是最大限度使批改標準能相對統一,增強考試的信度和可比性。
同時閱卷前還應該集中培訓。批改同一項目的教師坐在一起研讀試題和參考答案,制定出更為科學全面的可操作的答案,然后背對背對同一份試卷進行輪流批改評分,從而最大限度地讓批改標準趨于統一。批改過程之中也要互相交流,出現新的答案時及時修改和完善。
四、教師評價方式單一粗暴,敢問路在何方
我們常常說學生考試是“一考定終身”,那么長期以來也存在著一種與之相應的潛在現象,就是對語文教師評價是“一考定優劣”。
教師評價重考試結果,輕教學過程;重成績分數,輕實際能力。學生考試成績低的教師,也許平時“五認真”扎扎實實、師生關系和諧民主、學生綜合能力素養高,可還是要受批評,可能還被冠上“穿新鞋走老路”、沒有踐行新的課程改革的精神的帽子。“課改”儼然成了批判教師的有力武器。
傳統的教師評價內容主要與學生考試分數緊密聯系,評價結果往往與教師的獎懲掛鉤,因而是一種終結性評價,基本上是由學生學業成就評價決定,甚至由學生學業成就評價代替教師評價。這種教師評價以甄別為目的,更多地把教師評價的功能限制在對教師現狀的價值判斷,忽視為教師提供教育教學行為反思依據和促進教師主體專業發展的功能。《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對語文教師評價方式單一粗暴,必將導致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產生影響,那么《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也就不能得以有效落實。
語文教師評價應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有利于促進提高教學績效,突出激勵和導向功能,應該是一種形成性的評價。既注重教師評價對教師持續發展的直接影響,也關注教師評價對學生學業成就提高的間接影響。
語文教師評價的內容可以是多維度的,可以是教師的工作能力、師生關系、平時“五認真”情況、教科研、教學績效等方面。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學生評價、個人評價、同事評價、學校評價相結合。
由于教師的教學年限和經歷不同,教師的發展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同時教師也是發展變化著的,所以教師評價標準也應該是動態的、分層次的和因人而異的發展性的評價標準。例如有的地方,對工作三年內的教師制定了發展計劃和評價標準,總體要求是熟悉教材,扎實教學基本功,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技巧。
語文試卷和參考答案的優劣、批改標準尺度的把握、教師評價的方式,影響著語文教師的教學和專業成長。正視和反思其中的現象和問題,必將有利于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有利于教師的個人專業發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