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快活潑、高能量的調皮孩子,或許經常會惹你煩惱、生氣甚至憤怒。我常常看到他們在音響店里淘碟、在操場上玩球、在網上沖浪,那么興趣盎然,而老師卻往往批評他們“玩物喪志”!他們在地上和稀泥、捏泥巴、玩打仗游戲,不亦樂乎,而父母卻常常呵斥他們:“這么臟.不準玩!”
要知道,孩子是很喜歡玩耍的,玩是所有孩子的本能,孩子們基于他們天生的嗜好來玩,以自己快樂而神秘的方式四處游逛,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
達爾文上學時就是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父親在絕望之中對他說:“你除了打獵、養狗、抓老鼠以外,無所事事。這樣下去,會給自己及全家丟臉?!辈粌H家長,老師也認為他智力低下,表現平庸。
但少年達爾文毫不介意,他沉醉于英格蘭的鄉村風光,一有機會就到樹林里閑逛。他喜歡養狗、種花草、釣魚,采集了許多風干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蟲,還有硬幣、圖章、貝殼和化石等許多種東西。達爾文富于幻想,他宣稱自己收集的幾塊化石是價值連城的“寶貝”。然而,達爾文對每一個標本都做了簡單的記錄,有時還畫一些插圖,體驗了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就是這樣一個不務“正”業、四處游蕩的孩子,后來提出了著名的進化論。
類似事例在人類歷史上不勝枚舉,許多文學家(如巴爾扎克、大仲馬、蕭伯納、錢鐘書)、藝術家(如達·芬奇、巴赫)童年時都是很淘氣的孩子。
然而,因為愛玩好鬧,頑童在學校和家庭中經常受到批評責備,甚至體罰,得不到主動自由成長的機會。有一則經典的故事,讓我至今無法忘懷,說有位母親,因孩子把她剛剛買回家的一塊金表當成玩具拆卸擺弄壞了,就狠狠地揍了他一頓,并把這件事告訴了孩子的老師。老師幽默地說:“恐怕一個中國的愛迪生被槍斃了。”接著他進一步分析說:“這種行為是孩子創造力的表現,您不該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從小有動手的機會?!?/p>
“那我現在該怎么辦呢?”這位母親聽了老師的話,覺得很有道理。
“補救的辦法還是有的,”老師接著說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鐘表鋪,讓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這樣,修表匠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學生,修表費成了學費,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滿足?!?/p>
這個故事發生在半個多世紀以前,故事中的老師就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并沒有因為孩子把一塊名貴的金表當成“玩具”拆卸而大動干戈,而是獨具慧眼,從中發現了兒童身上最可貴的探究精神,認為如果這種可貴的探究精神能夠發揚光大,說不定還能誕生一個“中國的愛迪生”呢!
盡管時代發展了,學校教育方法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然而,當下大多數頑童的處境依然是不理想的,甚至是不人道的。如果讓他們繼續處在受排斥的地位,我們就會扼殺人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告誡的那樣:“在你的嘲笑里有愛迪生,在你的責罵中有愛因斯坦,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頓。”
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在《詩人的白日夢》中曾這樣說過:“每一個正在做游戲的兒童的行為,看上去都像是一個正在展開想像的詩人。你看,他們不是在重新安排自己周圍的世界,使它以一種自己更喜歡的新的面貌呈現出來嗎?誰也不能否認,他們對這個新世界的態度是真誠的,他們對自己的游戲十分當真,舍得在這方面花費大量精力和注入自己最真摯的感情?!睆倪@個意義上講,任何形式的玩耍都是一種智力活動,都是一種體驗性學習,都是兒童通向成人世界的精神旅行。
頑童并非純粹的玩耍,游戲是他們的生活方式。相對于其他兒童而言.他們的游戲具有更大的體驗性和創造性。通過游戲,他們釋放大腦潛能,感受世界萬象,體驗人間冷暖,形成多元智能,正是在這些快樂的游戲中,他們發現了自己的特長,明確了人生的“風向標”。從醫學角度講,在戶外游玩的過程中,人體會分泌出一種腦啡肽,而這種物質是使情緒保持愉快、使大腦得到休息的最佳良藥。
冰心曾說過:“淘氣的男孩是好的,調皮的女孩是巧的。”請不要以成人的眼光來苛求孩子,也許這些游戲在我們看來是“低級”甚至“無聊”的,然而,對他們來說卻是快樂的,是放飛想象的一種辦法。
請將玩的權利歸還孩子,讓他們去擁抱自然,感受陽光,享受快樂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