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小女孩畫了一幅畫,題目為《蜜蜂追小熊》,她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猜猜這些小蜜蜂為什么要追小熊。一家人猜的都是“小熊偷吃了蜂蜜;小熊踩壞了花叢;小熊欺負了蜜蜂;小熊打壞了蜂箱。”小女孩撅著嘴說:“你們都錯啦!你們別把小熊想得這么壞好不好?那是因為小熊的裙子像花叢!”
筆者讀了這個故事,如清泉洗面,思維豁然洞開。
一、小女孩和家長的思維方式值得教師咀嚼
小女孩用她自由的思維編織出童話般的世界,而家長的思維則過分理性化、定勢化,想像力被固有的思維方式所束縛。這不由讓我想到了執守講臺者,在經年的歲月摩挲中也難免會跟這小女孩的家長們一樣思維“短路”。老師在與學生互動時,尤其需要換成孩子的思維。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當須童心永駐,用童眼看世界,才會發現世界是那么新鮮、有趣,才會生成向自己的未知領域探索、開拓的激情和勇氣,才會有獨具的慧心、明眸。一個普普通通的蘋果,所有人都規規矩矩地縱向剖開,而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卻固執地橫向切開了,于是,她閃亮的大眼睛發現了蘋果里的“星星”!這正是換一種思維的魅力所在。老師如果也用孩子般的熱情與好奇打開觀察世界的多棱鏡,一定也會有更多神奇的收獲。
二、蜜蜂和小熊的思維值得教師借鑒
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中要借鑒這只小熊的思維。小熊把自己的裙子裝點得像花叢,吸引了眾多的小蜜蜂追隨其后,雖說這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浪漫,但作為教師,這卻是夢寐以求的期待。愛因斯坦說:“使學生對教師尊敬、崇拜和追隨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教師如果也能像小熊一樣,摒棄對學生的侵犯性粗暴干預(這是家長印象中的小熊行為),不硬“逼”學生被動地達成老師的教學目標,而是先著力自身建設,讓教師的魅力靚起來,用自身的品德、智慧、學識給學生以正確、有效的精神引領,培植學生主動積極的向師情感,讓學生如小蜜蜂追小熊般愉悅前進,達到不令而行的理想效果。
教師在直面學生時要借鑒這些小蜜蜂的思維。小蜜蜂有一雙發現美的慧眼,捕捉到了小熊身上的閃光點,從而一路追隨。如果老師也能淡化學生的缺點,把頑皮、叛逆當作學生成長的可愛,像小蜜蜂一樣“糊涂”地去親近自己本來不喜歡的學生,教師的心中不就總是陽光明媚?教學生活不就充滿浪漫的溫情?“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即使本來在老師眼中一無是處的學生,只要老師換一種教育思維,也能慢慢發現其身上的亮點,學生世界中的斑斕色彩定會讓老師們驚喜不已。
三、轉換不同的思維視角,激活多元教育智慧
首先,教師要有換一種思維視角考慮問題的意識和勇氣,擺脫舊有觀念的束縛,給自己的思想松綁。現實中,成千上萬的教師默默工作幾十年,卻不能突破自己,樸實有余,創新不足。癥結是囿于傳統思維,缺乏大膽革新的意識和勇氣,害怕“失敗” “出丑”“另類”引來非議、嘲笑。愛迪生為了尋找適合做燈絲的材料,進行了一千多次實驗,當有人嘲笑他的失敗時,他卻自豪地說:“我已發現了一千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正因為愛迪生善于換一種思維解放自己,在自由天地馳騁,才會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
其次,教師要有換一種思維視角考慮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來自于教師持之以恒地對教育現狀有敏銳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思維質的飛躍有其量的積累的過程,經過不同視角的理性審度,把紛繁的感性現象上升為教育智慧,教師就能敢于推翻成見,別出心裁,在教育教學中不斷“撥云見日”,不斷有新的發現,收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讓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讓平淡的教學工作生成更多精彩,結出豐碩的創新果實。
(作者單位:江蘇大豐市萬盈鎮第二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