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大家都在黑板上忙活,熱情高漲的書寫著各自的智慧感悟、價值問題和特色板書。課堂上,老師用激情和思想點燃我們的思維與情感,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無所顧及地暢所欲言,一會兒胸有成竹地解讀發現,一會兒針鋒相對質疑爭辯,一會兒聲情并茂地表演朗讀,整個教室都被我們的熱情與智慧浸泡著……這就是我們班語文課,充分展示自己,智慧和激情交織,我真的好喜歡!”這是一位學生對我語文課的評價。其實在這以前,我與不少教師一樣,為現實的教學所困,甚至茫然不知所措,因為一直以來承受著“知識至上”的重壓,耳濡目染著浮躁功利教育的流行,使得師生的生活、經驗、問題、困惑、理解、智慧、意愿、情感、態度、價值觀被排斥在教學之外,教學也成了游離于真實人生之外的虛擬生活,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被束縛,失去了主動生長的激情和力量。隨著近年來,課程改革的推進實施,沐浴著諸如“教育是啟蒙,是探索,是平等對話與自由交流,是影響、潤澤、成全生命的歷程”等思想光輝地燭照,逐漸洞穿了灰暗的心靈。于是,實踐探索中,因敞開黑板使其成為師生共享的生命領地,我們師生的自主熱情被悄然喚醒并生長。是的,對教師來說,敞開黑板共享資源,意味著教學再也不用屈從在圣經般的課本、教案、教參之下,再也不用煞費苦心用板書導向定格的知識流程去經營課堂,而更多的關注資源的碰撞與生成,情感的迸發,靈性的閃現,語感的充實;對學生而言,意味著課堂上不再受到人為霸權的挾制,有更多的機會通過感悟發現價值問題,特設板書展示自我的思想與智慧,有更多的機會同學友交流探究,有更多的機會同教師對話研討,有更多的機會得到同學的鼓勵老師的賞識自我的快感。如此這般,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怦然心動,智慧碰撞后的豁然開朗時常在我們師生共享的課堂呈現,繼而讓我們在彼此熱情感召下,品味著內心的充實、身心的愉悅、成就的快感。
“小女孩饑寒交迫盼幸福,安徒生含淚滴血喚真情;靜靜的夜晚,孤單向你襲來,燦燦的月光,映著無限的傷感,希望在哪兒;燃盡的生命依舊淺淺的微笑,復活的太陽永遠深深的幸福;火柴尋夢笑別苦難,童話凄美震撼人心;美麗夢幻透露著種種罪惡,微弱火光隱印著點點期望;你是童話的天使,但你折了翅膀,被遺棄人間。”
“小女孩用希望譜寫了熱愛,她的純潔、天真、美麗被寒冷、饑餓、孤獨、痛苦埋沒。生命為何如此脆弱,如一縷輕煙來去無蹤。天空落了顆星星,化出美麗的弧,在閃爍。小女孩帶著夢走了,在一個冰冷的墻角,帶著微笑。安徒生的淚滴了下來,滴在晶瑩的愛河,讓黑暗又少了幾分暗淡……”
以上摘錄的是我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部分學生的智慧感悟。學生之所以能建構起如此深刻獨特而富有詩意的言語,將語文教材中蘊含的豐富的人生真諦體味出來,這全都得歸公于黑板的敞開。是的,當敞開的黑板成為了師生共享的動態資源,課堂就有了人文光芒的投射,自由情感的維系,師生在生命相遇、心靈相約、探尋真理的精神漫游中就能飛揚激情、燃燒思想、閃爍青春、體驗價值、建構意義,從而實現著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具體一點說,當黑板上的課題、發現感悟、價值問題、特色板書等不斷生成變化的資源成了教師引領學生探究的著力點,教學就能在這動態變化中的多向發力中,使師生擁有更多自主體悟知識建構意義的機會。比如對課題的發散質疑,就有了生成思考的原點;對發現感悟的解讀與修正,就有了回歸文本的立體體驗;對價值問題的評價與探究,就有了立足文本的縱深感悟;對特色板書的豐富與整合,就有了超越文本的遼闊視野。課堂在充滿期待、表現自我、體驗成功、滋潤情感、感悟意義、創造價值中步步推進,自然就有了趣味盎然的嘗試,有了充滿理智的挑戰和思維的碰撞,有了寧靜的沉思、潛心的創造、執著的追問、從容的表達,有了痛苦、茫然、失望、喜悅、滿足等感情變化,有了對大千世界獨特的感受和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切體驗,從而賦予教學以豐富深層的意義,以此激活著生命、確證著生命、豐富著生命,提升生命的質量和價值。
(作者單位:重慶市北碚區朝陽小學)
責任編輯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