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堂是由師生共同構建的,師生在共同的課堂活動中構成了教學生命共同體。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角色在課堂活動走向生活的過程中發生了質的變化,由傳統單一的講授者變成了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欣賞者。這種變化還突出地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變成課堂回歸生活的設計者、整合者。新課程的出現使教育情境中的問題增多并變得復雜起來。筆者見過這樣一個案例:在教學“健康心理對人生的重要意義”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做一份心理健康測量表。學生做完后,教師公布心理是否健康的得分標準,讓學生與同桌交流自己的得分情況。提問:“你的同桌有什么心理問題呢?請你幫助他解決一下?!逼吣昙壍膶W生還真是天真,紛紛舉手回答,課堂氣氛顯得很活躍。有專家點評道:且不說這份心理健康測量表是否真的能衡量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僅僅看這位教師在后續部分的處理。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屬于個人的隱私,尤其是對于學生。心理醫生在給患者治療時,要拉上窗簾與患者進行交談,而且要為患者保密。(對于思品教師,這是生活常識)而在這節課上,教師讓學生大聲告訴全班同學:我的同桌有什么心理問題。這樣做合適嗎?讓小小年紀的學生知道自己有心理問題,對他們的成長有利嗎?結果很可能是,沒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也會變得有心理問題了。(顧潤生)
從這個案例看出,這種情況是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不經意間發生的,活動設計缺乏慎密思考,反映的是與思想品德教育背道而馳的現象。正因為這樣,它的危害性就特別大。思品課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學生受什么樣的教育就可能成為什么樣的人。思想品德教育出現偏差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僅是“殘次品”,還可能是“危險品”。
有鑒于此,如何對豐富繁雜的課程資源進行篩選整合,使課堂與生活有機交融,需要思品教師對課堂重新設計,深入思考,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一切真正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有利于良好品德的養成、有利于學生智慧生成、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方案都將為我所用。我們的課堂并不缺少生活,關鍵是我們教師如何設計和把握,這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任務。
第二,變成學生生活能力的培養者。思品課堂中,不少教師采取各種方式努力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讓食堂成為一日三次的德育基地”,“生活自理從整理課桌開始”,“行為規范從學會走路開始”等等。課堂上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并從課堂延伸到生活實際當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三,變成生活化課程資源的創生者。課堂教學中,生活化的課程資源大量涌現時,思品教師不能只把它們理解為數量上的累加,而應該重視質量上的要求,更應是深層次上的課程資源的開發。如在思品課教學中,有關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重要觀點。結合學習黨的“十七大”有關科學發展觀的內容,授課時,教師給學生講了現實生活中一件真實的事情:
那年7月中旬的一天,長江口崇明島上的小麻雀竟“集體自殺”了。當天早上,許多麻雀成群結隊地飛到島上某醫院里一棵水杉樹上,沒過多久,小麻雀又陸陸續續地飛下來,走兩步,也不掙扎,就地躺倒,頓時“撒手人寰”。醫院的工作人員統計了一下,竟然有185只小麻雀。學生好奇而又不解地問:麻雀為什么會有此舉呢?之后,他們紛紛尋求解釋:“可能是食物中毒或農藥中毒?!薄翱赡苁堑昧送话l性傳染病?!薄翱赡苁巧鷳B環境被破壞,麻雀體溫調節沒能經受住酷熱的考驗,遂以‘集體自殺’的方式來解脫自己?!边@最后一種說法得到了大多數同學的認可,也符合鳥類專家的分析。
此時,教師又補充道:“除了鳥兒了斷外,大雁徇情、巨鯨沖灘、家貓投海、牛群跳崖等等,無不與被破壞了的生態環境密切相關。在這個星球上,動物是人類在大自然中的伴侶,如果我們再這樣破壞環境,就等于親手殺死自己的伴侶。那么不久的將來,誰又與人類相伴呢?”教師的反問引起了學生們的沉思。他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鼠目寸光必然會自取滅亡,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放眼未來,才能為人類贏得一個長久的發展空間。
課堂上,我們既要充分開發利用生活中諸如學校、家庭、社區等顯性的資源,更要重視思品教師自身及學生自身的興趣、經驗和課堂活動生成的發現、體驗等隱性課程資源,以積極研究的態度,使生活化課程資源在課堂上不斷創生。
(作者單位:廣東潮安縣磷溪鎮溪口聯僑中學)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