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教育專家提出,新課程下的備課需要我們加入更多的研究性因素,其中包括對課文的解讀、問題的設計、教學內容的確定、教案的撰寫和課后反思等。正確理念只有物化為課堂上的教學實踐,對一線教師才有切實的價值。因此,我們以研究的態度對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俗世奇人》這篇課文進行了設計嘗試,從題目入手,抓住一句話、幾個詞來組織課堂教學,在課例層面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優化,下面是案例展示。
一、《俗世奇人》之“刷子李”課堂實錄
師:生活中,同學們肯定見過水泥工。水泥工干些什么活呢?
生:砌磚、粉墻、吊頂、裝水管、挖地基……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刷子李就是一個水泥工。水泥工工作很平凡,可文中題目卻是“俗世奇人”。刷子李是不是奇人?他奇在哪里?
生1:刷子李是奇人?!八{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奇在他工作時裝束奇怪。
師:哪幾個字最能體現這一特點?
生2:“必”字說明他每次都是這樣的,是一種工作常態,而不是作秀?!敖^”字說明沒有出現過意外,次次成功。
生3:刷子李作為一個水泥工,身份雖然普通,但他卻專干粉刷一行,別的不干。奇在他干事情很專一。
生4:刷子李刷過的墻像一面平平整整打開的雪白的屏障,奇在他刷墻的效果好、技術高。
生5:他刷出的墻給人感覺很“奇”。文中說“屋里任嘛甭放,單坐著,就賽升天一般美”,這說明他手藝奇,刷墻質量高。
生6:刷子李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奇在他對待工作的態度上,本來身上有白點和刷墻質量沒關系,但他卻不要錢。奇在他對自己要求很苛刻。
師:很好。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說出了刷子李作為“奇人”的表現。那刷子李刷墻為什么要穿一身黑?如果穿一身白,不是更好嗎?這樣就是有失誤還不容易看出來。
生:刷子李之所以冒著這么大的風險去刷墻,是因為他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他相信自己不會出差錯。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他把隨身帶的一個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開,果然一身黑衣黑褲,一雙黑布鞋?!?/p>
師:從哪個詞語能看出他的自信?
生:“果然”,說明他說到做到,他就是要硬碰硬,和一桶白漿較勁。
師: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而刷子李卻沒有給自己留退路,也許他不可能讓自己每一次都不染一點白,但他這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心和決心卻是絕對的“奇”??磥砦闹羞@個“然”字相當有意思,文中還有好幾個“然”字,可以結合相關句子談談。
生:我還看出他這樣做,自己感到非常自豪,因為他要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自己高超的手藝。
師:高超的手藝、極端的方式,從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來?
生:主要是他奇特的刷墻動作:“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好賽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這里把刷子李刷墻的功夫寫得很有藝術境界,讓人覺得他不是在刷墻,而是在完成一件藝術作品。
師:哪個詞語最能看出他的自豪和境界?
生:“悠然”,這個詞語寫出了刷子李對自己手藝的自豪,他在刷墻時好像伴著音樂,刷墻對他來說是一種享受,從動作中可以看出他心態自然輕松,不覺得那是在勞動,而是懷著一種創造的心境來創作作品。
師:確實,刷子李能把刷墻這么簡單的手藝活干出這么一番境界,奇在他把工作提升到了藝術創作的境界。
生:我覺得刷子李穿一身黑去刷墻,還在于他在挑戰和證明自己,說服徒弟和別人。文中講到了他的徒弟曹小三,這個徒弟剛開始半信半疑,很想瞧瞧師傅是不是浪得虛名,后來師傅帶他去刷墻,他借著給師傅倒水點煙的機會,“拿目光仔細搜索刷子李的全身”,“居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現。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嚴”。
師:怎么理解?
生:“拿目光仔細搜索”說明徒弟很想找出師傅的疏忽,“居然”這個詞語很能說明徒弟由半信半疑到驚嘆師傅絕活的過程。后面覺得這身黑衣“有種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嚴”,其實是師傅的本領讓他覺得不可侵犯,說明師傅挑戰自己使得徒弟相信了師傅。
生:特別是后面,徒弟竟然發現一個白點,師傅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塌,這里“竟然”一詞說明徒弟對發現白點感到非常意外?!稗Z然”說明師傅的形象在徒弟心中已經非常高大。
師:還有嗎?
生:還有當徒弟把刷子李白襯褲映襯的小白點誤當成刷墻留下的白粉點時,刷子李“忽然”跟他說話,向他解釋了白點的真實情況。這里“忽然”這個詞很有味道,說明刷子李一直在關注徒弟的動態。我猜測刷子李可能是故意這么做的,為了讓徒弟心服口服,他用實際行動,故意安排的,因為師傅這么小心,怎么會讓煙燙了呢?這也說明刷子李很細心,很有觀察力。
師:有道理,這個師傅不但奇在自己的手藝,還奇在他非凡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同時從這么多的“然”字可以看出,他確實是“奇人”。但老師又認為他不是“奇人”,你看,他無非一個刷墻的水泥工,這沒什么奇怪的。有人說他做的是行當里的絕活,這也不“奇”,現在電視臺天天在播放“狀元360”,行行出狀元。那刷子李和他們有什么不同呢?作為“奇人”他還奇在哪里呢?
生:我覺得刷子李所處的時代不同。當時的天津碼頭,手藝人要生存,在行當中有地位,必須要有絕活。
師:他是出于生計的需要。從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來?
生:第一段說:“碼頭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這說明有絕活的吃的好,名氣好,還很威風。而“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著”,從這里可以看出手藝的好壞對手藝人影響很大。不好的話,可能連生存都成問題。
師:哦,你的意思是“奇人”的產生不僅在于自己,還在于奇特表現背后的更加讓人佩服的東西。那他還有哪些值得佩服的東西呢?
生:他的絕活不是為了表演,不是為了參加吉尼斯,而是為了生存得風光、自尊一些。從這里可以看出在平凡的崗位上,只有靠真本領,才能活得很尊嚴。
師:請結合上面講的天津碼頭的情況想象一下,在刷子里練就這身絕活前可能會發生什么事。這樣也許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奇人”奇特的表現。
生:一開始他肯定也像曹小山一樣,什么也不會,他還可能遭到過許多白眼。
師:是呀,也許他就是這樣熬過來的。
生:他也可能像唱戲的人一樣,遭到過別人的謾罵,甚至連工錢都沒有。
師:是呀,也許這種勞而無功的怨氣他一次次咽下去,并從此決定干不好,再也不要工錢。
生:他甚至可能被別人扔掉過刷墻的家伙,叫他別干了。因為文中說甚至有唱戲的藝人唱不好,還遭到了喝倒彩的冷遇,有人還把茶碗扔上去,茶葉沫子沾滿戲袍和胡須。
師:遇到這種非人的待遇時,他把眼淚化成冰山一樣的毅力深深地埋在了心底。當時天津人眼刁耳尖,褒貶分明??傊?,這些刷子李都挺過來了,文中卻沒有一個地方寫了這些事。從中我們可以想象,這么簡單的手藝要練到家,需要忍受多少冷嘲熱諷。在把絕活練到爐火純青以前,他要承受多少辛酸與苦難。要在行當中立足,像刷子李這樣的天津碼頭人要領受多少人情冷暖。但刷子李猶如一顆種子從天寒地凍的荒土中破土而出。他需要的是什么呢?
生1:他需要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般的心志。
生2:他需要書法大師臨池學書的毅力與淡定。
生3:他更需要有舍我其誰、永不服輸的霸氣。只有這樣,他才能把俗世中簡單的手藝做成一種藝術的經典。
師:是的,這些閃耀在絕活背后值得細細品味的東西才是真正神奇的東西??梢哉f“奇人”奇在他的手藝,奇在他的行事,奇在他的經歷,更奇在他的品質。學了本文,結合自己的體會,請同學們說說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生1:生活中,各行各業都是不簡單的,每一行要干好,都需要不斷地努力,要付出常人難以承受的代價。
生2:逆境是一把雙刃劍,它會給我們帶來無情的打擊,但如果我們把他當成一筆財富,它就會鑄造我們的品質。就像刷子李,經歷了我們想象中的磨難,他才能“梅花香自苦寒來”。
生3:正因為刷子李干得很專,只干刷墻這一行,所以他照樣把簡單的工作做得不簡單。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就能達到一種神奇的境界。
生4:我認為把簡單的一行干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就成了一種藝術,而且勞動也成了一種享受。
生5:無論做什么,比大多數人做得再好一點點,你就不同凡響、超凡脫俗了。
師:是的,其實在俗世中,沒有天生的“奇人”,“奇人”之所以奇,在于他的心智、毅力、品質和對世界的心態。南京大學潘知常教授曾說過,無論干哪一行,只要在別人失敗的地方放一棵小草,你就成功了。能做大樹當然好,如果我們做不了大樹,我們可以做這樣一棵小草。
二、設計中研究性因素闡釋
在設計這一課時,我們先進行了文本解讀研究:第一,文中幾個有關“然”字的詞語是一條解讀刷子李的很好的線索。課堂上可以扣住這幾個“然”,再結合刷子李刷墻時穿一身黑的奇特行為,來解讀出人物形象幾個層面的特征,所以文章的整體感知就從一句話(“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和六個“然”開始,把全文都串起來。第二,我們覺得光通過刷子李絕活的“絕”和“奇”來理解刷子李比較平面化,這樣我們只能看到“奇人”表面的東西,文中的空白處很值得挖掘。文章第一段寫了這么多天津碼頭當時行當的活法,其實是要我們挖掘出“奇人”為什么會“奇”的社會原因。而這種社會環境的文本呈現,恰好可以為我們探究刷子李這個“奇人”之所以“奇”的深層原因提供背景資料。讓學生展開想象,體會“奇人”真正“奇”的不僅僅是他響當當的手藝,還有這背后鮮為人知的付出與品質。只有看到光環背后的辛酸和代價,“奇人”才能在俗世中展現他人性光輝的一面。
在問題設計方面,導入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把當代水泥匠與刷子李作比較,從而真正從現實層面來理解人物。本案例主要抓住對“奇人”的辯證理解來設計問題,開始的問題在于理解“奇人”表面的表現,接下來的問題是挖掘“奇人”內在的品質。最后一個環節是結合生活經驗,表明自己的價值觀。至此,我們覺得更多研究性因素介入了備課中,可以帶領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課文,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