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這一成語在目前所見各類漢語辭書中,所釋之義基本相同。例如:
《漢語大詞典》:比喻一再受到災(zāi)難,苦上加苦。《景德傳燈錄·文偃禪師》:“諸和尚子,饒你有什么事,猶是頭上著頭,雪上加霜。”……
《中華成語辭海》:比喻災(zāi)難禍患迭至,苦上加苦。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大陽和尚》:“伊退步而立。師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顧后。’伊云:‘雪上更加霜。’”……
《漢語成語大辭典》:比喻連續(xù)遭受災(zāi)禍,已很困窘又受到新的打擊。語本《景德傳燈錄·卷八·太陽和尚》:“師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顧后。’伊云:‘雪上更加霜。’”……
《成語源流大詞典》:語出禪宗語錄。《景德傳燈錄·八·大陽和尚》(并見《五燈會元》九,二O卷本三):師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顧后。”伊云:“雪上更加霜。”……后來用[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災(zāi)難或苦上加苦。……
筆者以為,以上辭書在釋義方面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義項不全。“雪上加霜”在禪宗語錄中有“比喻累贅多余”義。禪宗主張頓悟、道由心悟,認(rèn)為一切言說思辨猶如“雪上加霜”,都是累贅重復(fù),多此一舉。后因以比喻累贅多余。例如:
(1)《祖堂集》卷十二(荷玉):“師有時示眾云:‘若向這里通得,未是自己眼目。’又云:‘古人恐與蛇畫足,眼中生翳,復(fù)若為?’問:‘如何指示則得不昧于時中?’師云:‘不可雪上更加霜。’”
按:“與蛇畫足”即畫蛇添足,比喻累贅多余;“翳”指目疾引起的障膜,“眼中生翳”謂言說思辨就如眼中生出的障膜一樣,是多余的,對悟道是有害的。“不可雪上更加霜”乃禪師答疑解惑時所用的機鋒語,謂一切的指示說明都如“雪上加霜”一樣,是累贅多余的。
(2)《祖堂集》卷十九(陳和尚):“師云:‘雪上更加霜,擔(dān)枷過狀來。我與你道不妄語。近前來。’便近前。師云:‘得與摩?’墨大德隔三月后便悟。”
按:禪師本來說要告訴墨大德“不妄語”,但墨大德近前之后,禪師只是問他“得與摩”(得到了嗎),并未告訴他什么“不妄語”。禪師這樣做,是想告訴墨大德,道要頓悟,一切言說思辨皆是妄語,皆是“雪上加霜”。三個月后墨大德終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3)《五燈會元》卷十七(法輪文昱禪師):“南岳法輪文昱禪師,上堂,以拄杖卓一卓,喝一喝曰:‘雪上加霜,眼中添屑。若也不會,北郁單越。’”
按:“眼中添屑”猶例(1)中的“眼中生翳”,禪宗語錄中又作“眼中著屑”,用來比喻多余累贅而且有害。“雪上加霜”與“眼中添屑”意思一樣。
(4)《景德傳燈錄·文偃禪師》:“諸和尚子,饒你有什么事,猶是頭上著頭,雪上加霜。”
按:“頭上著頭”又作“頭上安頭”,也是用來比喻累贅多余。“雪上加霜”應(yīng)該與“頭上著頭”意思一樣。
所以,例(1)(2)(3)(4)中的“雪上加霜”同“與蛇畫足”“眼中生翳”“眼中添屑”“頭上著頭”的意思應(yīng)該是一致的,皆比喻累贅多余。如果用以上幾部辭書所列的“苦上加苦”等意思來解釋,一者句意不通,二者也與禪宗主張頓悟的思想不符。
二、例證晚出。它們均引宋代《景德傳燈錄》為最早例證。其實,晚唐五代時期的《祖堂集》中已有用例,見前面例(1)和例(2)。
三、義例不合。幾部辭書所引禪宗語錄用例中的“雪上加霜”皆應(yīng)為“比喻累贅多余”義,而非其所釋義項。
四、《漢語成語大辭典》的例證出處有誤。“太陽和尚”應(yīng)為“大陽和尚”。
綜上所述,成語“雪上加霜”比較完整的釋義應(yīng)為:“①禪宗用語。禪宗主張頓悟、道由心悟,認(rèn)為一切言說思辨猶如‘雪上加霜’,都是累贅重復(fù),多此一舉。后因以比喻累贅多余。②比喻一再受到災(zāi)難,苦上加苦。”
參考文獻(xiàn):
〔1〕羅竹風(fēng)等編《漢語大詞典》(11、12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版。
〔2〕劉萬國、侯文富主編《中華成語辭海》,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1994年版。
〔3〕湖北大學(xué)古籍研究所編《漢語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2002年版。
〔4〕劉潔修編著《成語源流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袁賓等編著《宋語言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