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記字形是高考一個很重要的考點。2005年高考全國16套試卷有13套為此考點單獨設題,2006年高考全國17套試卷有15套為此考點單獨設題,2007年高考全國18套試卷有12套為此考點單獨設題。閱卷中我們發現,這一題的得分總體偏低,綜合比較分析近三年識記漢字字形題,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一些規律。
一、近三年已考查的錯別字全記錄
1.2005年考查過的錯別字(括號內為正確字)
按跡尋(循)蹤白內瘴(障)裨(稗)官野史察顏(言)觀色沉緬(湎)船倉(艙)唇槍舌箭(劍)煩燥(躁)蜚(斐)然成章幅(輻)射賦與(予)涵概(蓋)記憶尤(猶)新既(即)便箭(劍)拔弩張金壁(碧)輝煌禁止賭搏(博)痙孿(攣)攏(籠)絡人心脈博(搏)名(明)信片日沒(暮)途窮跚(姍)跚來遲盛名之下,其實難負(副)世外桃園(源)試(拭)目以待水籠(龍)頭懸梁刺骨(股)循(徇)私舞弊揠(偃)旗息鼓衣衫爛(襤)褸義(意)氣相投異曲同功(工)緣份(分)蘊籍(藉)糟塌(蹋)坐陣(鎮)指揮
2.2006年考查過的錯別字(括號內為正確字)
班(斑)馬的腦袋——頭頭是道卑恭(躬)屈膝畢其攻(功)于一役彪柄(炳)彬彬有理(禮)泊(舶)來品不徑(脛)而走湊和(合)大有稗(裨)益憚(殫)精竭慮貂嬋(蟬)頂禮摩(膜)拜侯(候)車室輯(緝)拿簡煉(練)見風駛(使)舵竭澤而魚(漁)精(經)典舉步為(維)艱嗑(磕)碰羅(啰)唆民生凋蔽(敝)名(明)信片摩娑(挲)能曲(屈)能伸漚(嘔)心瀝血憑(平)心而論前事不忘,后世(事)之師親(青)睞磬(罄)竹難書去逝(世)弱不經(禁)風聲名雀(鵲)起誓(視)死如歸捅漏(婁)子挖墻角(腳)慰籍(藉)紋(文)身渲(宣)泄演譯(繹)一幅(副)對聯一諾千斤(金)雍榮(容)華貴針貶(砭)直接(截)了當珠光寶器(氣)主弦(旋)律
3.2007年考查過的錯別字(括號內為正確字)
哀(唉)聲嘆氣百廢待新(興)暴燥(躁)蒼(滄)桑獨擋(當)一面鍛練(煉)對?。ú荆┕脢^(憤)而辭職賦以(予)汗流夾(浹)背合(和)盤托出急功進(近)利嬌(矯)健精(經)絡鞠躬盡悴(瘁),死而后已朗頌(誦)門可落(羅)雀篷(蓬)蓽生輝膨漲(脹)披沙撿(揀)金頻律(率)憑(平)心而論青出于蘭(藍)磬(罄)竹難書屈(曲)意逢迎如愿以嘗(償)拾人牙惠(慧)同甘共苦,禍福予(與)共細水常(長)流協(脅)迫要言不繁(煩)一愁(籌)莫展一言即(既)出,駟馬難追贏(羸)弱優哉悠(游)哉再(在)所不惜
二、近三年考查之比較分析
1.重復考查的比率較低
2005年13套試卷的考查涉及37個錯別字,當年重復考查的有“幅(輻)射”(天津卷、浙江卷、湖南卷)、“唇槍舌箭(劍)”(廣東卷)與“箭(劍)拔弩張”(江蘇卷)。
2006年15套試卷的考查共涉及47個錯別字,當年重復考查的有“名(明)信片”(北京卷、遼寧卷)、“泊(舶)來品”(北京卷、江蘇卷)。2006年與2005年考查重復的是“名(明)信片”、“裨(稗)官野史”“大有稗(裨)益”。
2007年12套試卷的考查涉及的錯別字計36個,當年重復考查的沒有。2007年與2005年考查重復的是“賦與(予)”(2005年湖北卷)與“賦以(予)”(2007年遼寧卷),“煩燥(躁)”(2005年全國卷Ⅰ)與“暴燥(躁)”(2007年江西卷)。2007年與2006年考查重復的只有“憑(平)心而論”(2006年安徽卷、2007年湖北卷)和“磬(罄)竹難書”(2006年全國卷Ⅱ、2007年全國卷Ⅰ)。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對錯別字的考查,各套試卷的出題者似乎在遵守著一種潛規則,這就是盡量不考查已在全國高考各套試卷中出現過的錯別字。這一現象值得關注,也可以指導我們的復習。
2.近兩年考查題型基本穩定
2005年高考的字形題只有“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和“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句是()”兩種題型。后一種題型只有江蘇卷采用,其余全部為第一種題型。
2006年和2007年高考的字形題共有5種:①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②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③下列各組詞語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組是()。④下列句子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⑤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注音全對的一項是()。其中,第④種為湖南卷采用,第⑤種為江蘇卷采用,大多數試卷采用第①種。
估計2008年高考字形題題型將不會有大的變化。
三、2008年字形題復習策略
近幾年,高考字形題的考查對象主要是“三常字”(即常見字、常用字、常混字),特別是其中的“?;熳帧薄T趶土晻r,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多加注意:
1.平時留心,注意錯別字的成因
分析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可以發現形成錯別字的主要原因有:
(1)形近致錯。如把“拭目以待”誤為“試目以待”,把“演繹”誤為“演譯”,把“暴躁”誤為“暴燥”。
(2)音近致誤。如把“憤而辭職”誤為“奮而辭職”,把“珠光寶氣”誤為“珠光寶器”,把“世外桃源”誤為“世外桃園”。
(3)形、音相近致誤。如把“如愿以償”的“償”誤為“嘗”,把“舶來品”的“舶”誤為“泊”,把“沉湎”的“湎”誤為“緬”。
(4)隨意簡化致誤。如把“青出于藍”的“藍”誤為“蘭”,把“入不敷出”的“敷”誤為“付”。
(5)意義相近致誤。如把“意氣相投”的“意氣”誤為“義氣”,把“一副對聯”的“一副”誤為“一幅”,把“細水長流”的“長流”誤為“常流”。
2.巧用對稱法訓練思維
高考辨識錯別字的出題材料主要是詞語或成語。粗略看來,所給的詞語或成語的確有時讓人如墜云霧,難辨對錯。然而如果用對稱法稍加分析,往往又比較容易識別。因此,平時注意用對稱法來訓練自己的思維,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對稱法有近義對稱和反義對稱兩種。近義對稱指在一個詞語對稱位置上的字,它們的意義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反義對稱指在一個詞語對稱位置上的字,它們的意義往往是相對或相反的。
我們運用近義對稱來分析一下“前事不忘,后世之師”(2006年天津卷),“前事”與“后世”,相同的位置,同樣的事情,因此,很容易辨別出“后世”應是“后事”。又如“哀聲嘆氣”(2007年重慶卷),“哀”是悲傷、悲痛,不能與“嘆”(嘆息)構成對稱,只有“唉”(表示嘆息)與“嘆”構成對稱,都表示嘆息,所以“哀”應為“唉”。
我們運用反義對稱來分析一下“百廢待新”(2007年江西卷),與“廢”形成對稱的應該是“興”(興旺),“新”只能與“舊”形成對稱,所以“新”應為“興”。
3.理解字義,以意辨形
漢字是表意文字,準確把握字義,是正確辨別字形的關鍵。因此,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特別用心地根據字義、詞義來辨別書寫正誤。
比如“獨擋一面”(2007年安徽卷)的“擋”應為“當”?!蔼毊斠幻妗币鉃閱为殦斠粋€方面的任務。“當”是“擔當”的意思,不是“阻擋、抵擋”的意思,所以不能寫成“擋”。“一諾千斤”(2006年遼寧卷)顯然不是說“諾言”有千斤重,而是說“諾言”算數、值錢,“斤”應為“金”。
總而言之,只要平時多留意,養成琢磨字義、詞義的習慣,闖過識別字形這一關應該說就沒有多大的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