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匹夫”是一個古語詞,雖然它已經(jīng)遠(yuǎn)離了我們的日??谡Z,但一看到這個詞,我們還是會聯(lián)想到“老東西”這一類的罵人話,自然而然地將它定格為貶義詞。然而我們?nèi)艏?xì)細(xì)考察一下它的發(fā)展脈絡(luò),恐怕會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
“老匹夫”由“老”與“匹夫”組成,它們在先秦文獻(xiàn)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先秦“老”指年歲大,如《論語·季氏》:“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薄墩f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薄捌シ颉痹跐h及以前,多指平民百姓,常與有權(quán)有勢的“國君”“卿相”等對舉,如《論語》:“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國君而仇匹夫,懼者甚眾矣?!睋P雄《解嘲》:“旦握權(quán)則為卿相,夕失勢則為匹夫?!?/p>
漢末孔融《雜詩二首?搖巖巖鐘山首》一詩較早用到“老匹夫”:
巖巖鐘山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云門,遠(yuǎn)景灼寒素。昂昂累世士,結(jié)根在所固。呂望老匹夫,茍為因世故。管仲小囚臣,獨能建功祚。人生有何常,但患年歲暮。幸托不肖軀,且當(dāng)猛虎步。安能苦一身,與世同舉厝?由不慎小節(jié),庸夫笑我度。呂望尚不希,夷齊何足慕。
在這首詩中,孔融表達(dá)了高才不獲逞、有志難得展的悲憤之情,他非常羨慕呂望和管仲,希望能同他們一樣獲得當(dāng)權(quán)者的垂青。那么此處的“老匹夫”是否含有貶義呢?
從詩意來看,呂望遇周文王時,年已九十,正符合《說文》之“七十曰老”的說法。呂望在遇文王前,垂釣于渭水河邊,無職無權(quán),正可謂“匹夫”。與孔融同時而稍后的曹植在《與楊德祖書》中說:“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yīng)風(fēng)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逼渲械摹捌シ颉币辉~亦指平民百姓,并無任何貶義。因此,此處的“老匹夫”正表明了呂望的實際情況,他是一個年老的百姓,孔融只是如實寫出,并不存在什么貶義色彩。
“小”在現(xiàn)代漢語中可以表示喜愛的感情色彩,但是,在“小囚臣”一語中,“小”不是這種用法。這里的“囚臣”乃指管仲的身份?!妒酚洝R太公世家》載:管仲本輔佐公子糾,公子糾與齊桓公小白爭位失敗,管仲被囚,受到鮑叔牙的推薦之后,才得到齊桓公重用。關(guān)于“小”字,《說文解字》曰:“物之微也?!庇伞拔镏ⅰ币隇椤叭酥ⅰ?,此處指作為囚臣的管仲地位低微。《論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小人”一詞與“君子”相對,前者指地位低下之人,后者指有地位有身份之人。
由上可知,在孔融這首詩中,“老匹夫”與“小囚臣”二語純是實際情況的揭示,無褒貶色彩在內(nèi)。
然而,一些明清時期的詩文大家及評論家卻恰恰在這個問題上栽了跟頭:鐘惺、譚元春、聞人倓的說法頗有代表性,他們認(rèn)為孔融有意褒貶,說:“老匹夫、小囚臣謾罵得妙,妙”,“老匹夫,詈之之辭,小囚臣,喜之之辭也”。
《漢語大詞典》在解釋“匹夫”時說:“詈詞。猶言家伙,東西。常用來指斥無知無識的人。多見于早期白話。”由此可知,具有貶義色彩的“老匹夫”多出現(xiàn)在早期白話中,如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我今日不拿你這老匹夫銼尸萬段,誓不收軍?!奔o(jì)君祥《趙氏孤兒》:“拿過那老匹夫來……我知你個老匹夫和趙盾是一殿之臣……”同樣,“小”帶有喜愛的感情色彩也是后起之事??磥?,鐘、譚、聞等之所以會犯錯誤,是因為他們沒有注意到詞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僅理性意義會發(fā)生改變,就連感情色彩等非理性意義也會發(fā)生改變。所以,在日常閱讀中,我們不能不辨原委,不分時代,以今人之觀念去繩墨古人,如果那樣,難免鬧出笑話,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