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試題中近年來創新元素最多的就是語用題。語用題命題取材的視野極為開闊,命題內容的選擇空間很大,試題與時代、生活、語文素養密切相關,又是主觀性試題,考生審題的干擾性因素較多,故對考生綜合能力的測試具有很好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好的語用題常常是試卷的亮點。高考語用題中的仿句題是常見題,也是常考常新的題型,2007年高考語文江蘇卷中的仿句題就是一道新穎精巧、文質兼美的好題: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口號。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分別填寫適當的句子,作為學校一次迎奧運主題活動主持人的開場白。(5分)
甲:2008,我們將迎來一次體育的盛會,
乙:2008,我們將迎來五大洲的賓朋。
合:我們的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甲: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
乙:________①________。
甲:我們有著不同的膚色,
乙:________②________。
合:但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
甲:同一個地球孕育了我們的生命,
乙:________③________。
合:我們——有著對同一個夢想的追尋。
甲:我們都渴望和平與安寧,
乙:________④________。
甲:我們珍視友誼和榮譽,
乙:________⑤________。
甲:讓我們的世界更美!
乙:讓我們的夢想成真!
合: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讓我們迎接奧運圣火在北京點亮。
這道題取材不避熱點話題,直面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考生倍感親切,加之采用的是虛擬性校園主題活動,很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內容清新。再從形式上看,這道題設計的考點精妙,巧用甲乙兩位主持人的開場白作為語境,活潑而富有張力。內容的詩意美和形式的整齊對稱美構成了和諧美。
我們常見的高考仿句題一般是單一性的“仿”,形式要求明確,仿句集中,一次性完成,如2006年高考語文江蘇卷的仿句題:“請參照下面材料中畫線的部分,另選我國兩個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仿寫句子。要求字數相同,句式相似。(5分)黃土黃,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樸的厚實;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輩輩悠然的淡雅,蕩漾著千年的風物與風華。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賞一輪明月;或在元宵,將一鍋鍋湯圓,煮成千年不變的甜甜蜜蜜與團團圓圓。”這是很典型的仿句題。這類題一般都提供明明白白的例句,例句句式、修辭、句意關系等都具有顯著特征,考生通過認真分析例句、琢磨句式特點及表現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內容,按要求仿寫,做到仿寫句子與例句一一對應,盡可能使句子寫得準確、新穎、有深意,就能穩操勝券。因而仿句題相對比較容易,得分率較高且較穩定。
2007年的這道題與以往高考仿句題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仿寫形式的內隱性和多變性。該題沒有很明確的例句,也沒有明確的表達要求,題干中的“適當”只是一般性提示而已;所提供的語境富有動態開放性,要求考生所仿之句是散點分布,所仿之句具有層次性,而不是單一性的平面的“仿”,考生應填的5句是隨語境而出,仿句是多樣的統一,一句一分,能力要求極高。
答好仿句題的基本方法是比照例句,確保仿句格式一致;注意修辭,同法推求,保持寫作方法一致;形似意諧,形神皆備,保持句意情調一致;想象新奇,文采斐然,力求風格渾然一體。盡管這道題內隱性很強,但根據語境的暗示,考生仍能夠緊扣語脈,按照上述方法順利答題。這道題中的語境材料具有四層關系,采用的都是分合式,先分后合,語脈清晰。第一層是總領。在第二層考生要填①②兩句,是采用間句填法,如果不考慮這一層中“合”處是個轉折句,①②處完全可以填成轉折句,①處就可以寫上諸如“但我們來自同一顆星球”等,②處就可以寫上諸如“但我們有著同樣的夢想”等。可是因為這一層中“合”處是個轉折句,①②兩句就絕不能是轉折句了,而必須使前后形成排比,①處可填“我們擁有不同的文化”,②處可填“我們說著不同的語言”,這樣就顯得同中有異,形神兼備了。第三層語義明晰,③處只要模仿上句“同一個地球孕育了我們的生命”的句式再寫一句就行了,如可填“同一個太陽溫暖著你我他”。④⑤兩處也都在同一語境中,句式大致相同,但其細微之處卻是關鍵:④處的前一句中有一個“都”字,④處必須有相同意義的詞語,如可填“我們一樣追求繁榮和幸福”等,而⑤處卻不需要,可填“我們珍惜愛和被愛”等。
2006年湖北卷有一道很好的語用題。原題是這樣的:
學校舉行課本劇匯報演出,請你結合劇情內容為主持人寫兩段串聯詞,將下面三個節目串聯起來。要求銜接自然,簡明得體,每段不超過40字。(4分)
第一個節目《雷雨》演出結束
串聯詞(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請觀看第二個節目《羅密歐與朱麗葉》,由高二(1)班演出。
串聯詞(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請欣賞高二(4)班演出的《西廂記·長亭送別》。
典型示例如:(1)舊中國的雷雨令我們震撼。讓我們走出雷雨,穿越時空,去聆聽一曲愛情與自由的贊歌。(2)羅密歐與朱麗葉已離我們遠去。遙望十里長亭,崔鶯鶯與張生正向我們走來。再如:(1)雷雨震蕩,埋葬了舊中國一個錯亂的時代;愛情悲壯,譜寫出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贊歌。(2)千古悲劇,朱麗葉血濺斷魂墓;十里長亭,崔鶯鶯淚灑黃花地。
這道題考的是串聯詞,側重于測試考生對中外戲劇名篇的積累情況、對信息的概括與提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不帶仿句性質,但活潑而高雅,考生的自由度很大。2007年高考語文江蘇卷的仿句題與此類似,但有了更多潛規則,體現了仿中有變、仿中創新的特點,而且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這些仿句題不僅能有效測試考生的語言能力,而且能有效測試考生的思維素養,需要考生具備系統整體性、動態開放性、多元立體性、優化創造性等現代思維方式,還需具備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新穎性等良好的思維品質,新穎精巧,文質兼美,一石數鳥,體現了現代高考語文命題綜合性強的高效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