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普通高等學校入學考試與臺灣大學學科能力測驗,都是高等學校入學選拔性考試,都為中學教學起導向作用。由于它們所從屬的政治制度、文化意識形態的價值取向不同,所體現的教育目的、對學生素養要求和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也有較大差異。但兩岸畢竟同宗同源、同文同語,擁有共同的文化傳統,其高考語文試卷都反映了對中國人學習漢語文基本規律的認識。因此,對兩岸高考語文試卷進行比較,不僅可以看出兩岸語文教育的異同,也可以為我們今后改進命題工作,提高試題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
本文擬從試卷題型、語文知識、閱讀理解和寫作四個方面,對2007年大陸高考語文試卷(全國I)與2007年臺灣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試題(請參見《語文學習》2007年第4期第70至74頁)作一概括的比較分析。
一、題型比較
兩岸試卷的題型在多樣化的基礎上呈現出一致性。比如,全卷都由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部分構成,只是兩部分的分值和所占比例不同。(見表1)

兩相對比,臺灣更注重標準化考試,其試卷中的客觀性選擇題占據總分值的一半。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國文試卷的難度,但臺灣試卷中的多項選擇題達到了22.2%,相對于大陸多項選擇題的缺失,臺灣從另一個角度加大了試卷的難度。大陸有弱化標準化考試的傾向,其客觀性試題僅為總分值的五分之一。非選擇題在兩岸語文試卷中的比例表明,傳統的語文測試方式仍受重視,尤其在大陸。
二、語文知識比較
“語文知識”指語言知識與語言運用、文學知識與文學鑒賞、修辭。兩岸試卷對語文知識的考核范圍有明顯的趨同性,但個別項目的考核重心有所不同。(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兩岸都弱化陳述性語文知識,強化程序性語文知識。無論大陸還是臺灣,語言運用和文學鑒賞的考核比例都大于其語言知識和文學知識的考核比例。同時,兩岸都強調語文的人文性,較為重視文學教學。大陸與臺灣試卷中文學所占比例都大于語言的比例。但是,再具體比較發現,在語言方面,大陸較臺灣更為注重對語言運用的考核,臺灣則不明顯;在文學方面,臺灣較大陸更為重視文學知識,而大陸對文學知識則有輕視和窄化的傾向。比如,臺灣試卷對文學知識的考核涉及了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其文章特色、唐宋作家作品的風格和氣質、章回小說等,而大陸僅考核了“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三、閱讀理解比較
兩岸試卷的閱讀理解都由現代文閱讀理解和文言文閱讀理解組成,但在閱讀材料的主題、字數、分值等方面有差異。(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兩岸都認可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大陸尤甚。就閱讀理解材料本身而言,大陸試卷的閱讀材料篇幅較長,涉及范圍較窄,臺灣則相反。在閱讀理解速度方面,兩岸對現代文閱讀理解速度的要求基本一致,但對文言文的要求臺灣是大陸的兩倍多。
四、寫作比較
兩岸對寫作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具有一致的認識,對寫作的考核除“大作文”外,還包括考核目標更為具體的“小作文”,但考核的方式和要求不同。(見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兩岸都是“要求”之下的寫作,但大陸的要求側重寫作角度,臺灣的要求側重寫作內容。大陸《摔了一跤》的圖畫本身限定了學生作文應重視家庭、學校、社會三個角度;臺灣《記憶像鐵軌一樣長》《現代寓言》及“時間的流轉與空間的變化”則分別要求寫作必須包括“作者如何借用想象力”“處世態度、原因”和“生活空間今昔情景、原因、看法或感受”等相關內容。同時,就兩岸試卷對寫作要求的具體內容而言,臺灣的要求明顯詳于大陸,這就使大陸的寫作具有更大的思考空間,臺灣寫作的批改更具有可操作性。還有,對比兩岸寫作的題干和材料,易于看出臺灣更為注重寫作與閱讀的結合。
四、綜合結論
通過上述對比分析,我們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兩岸試卷的異同。
(一)兩岸試卷的共同點
1.都注重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兩岸試卷在注重考核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著重考查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比如,大陸文言文試題以對寬厚、理智、正直、勇敢的宋均的描述來考核文言詞句?,F代文閱讀材料則讓學生感悟頑強不屈、有著極強生命力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來考核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臺灣讓學生理解“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貉之邦行矣”,來體會良好的道德修養具有普適價值,不受族群、地域的限制。
2.都把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作為語文教學及其考核的主要內容。不管試卷題型設計上如何多樣化,如何不同,兩岸都是以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考核為根本目的。表2至表4的比例對比顯而易見地說明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考核在兩岸試卷中占絕對優勢。
3.都認為語文程序性知識是語文知識的主體。兩岸都以對語言運用和文學鑒賞能力的考核為主,同時強調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如強調考查學生的判斷、闡釋、分析和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兩岸試卷的不同點
1.對標準化考試的態度不同。由于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對語文人文性的張揚,大陸對語文標準化考試也由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熱衷逐步轉變為今天的淡化;臺灣則一如既往,長期保持傳統的語文考試與標準化考試的均衡。
2.對傳統和現代文化的重視不同。大陸較為重視學生對當代社會及文化生活情境的關注,從而培養學生更好地認知社會的能力;臺灣則更加強調對古典文化的重視,對現代生活的內容涉及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