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人們常說,學校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在當前新知識激增的時代,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口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如果說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是教學的最重要目標,那么,學習的遷移就是檢驗教學是否達到這個目標的最可靠的指標。凡是有學習的地方就會有遷移,因為孤立的、彼此互不影響的學習是不存在的。從教學目標來看,我們所期望的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促進影響(正遷移),學習的正遷移量越大,學生通過學習所產生的適應新的學習情境或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越強,教學效果就越好。
1.語文知識的遷移問題
原有知識的穩定性有助于新的學習與保持。奧蘇貝爾認為,“為遷移而教”實際上是塑造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利用及時糾正、反饋和過渡等學習方法,可以增強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穩定性。為了促進遷移,教學時必須注重那些有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強有力的解釋效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布魯納認為:“領會基本的原理和概念,看來是通向適當‘訓練遷移’的大道。”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努力探討觀念之間的聯系,指出它們的異同,消除學生認識中表面的或實際存在的不一致之處。
如學生對表達技巧這一概念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其對詩歌、散文、小說等多種文體的鑒賞。表達技巧的含義較廣泛,主要體現在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上。不少高三學生對這些內容模糊不清,賞析思路單一,不能從多個角度分析表達技巧問題。矯正方法之一就是讓學生熟記以上概念及概念之間的區別,訓練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遷移到同種文體其他篇章的問題的解決過程之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遷移到各種文體作品表達技巧的賞析中來,讓學生形成更為穩定的知識網絡。
如果教師的教學不能使學生做到橫向聯系和融會貫通,就會出現不良后果。如學生不知道許多表面上不同的術語實際上代表著本質上相同的東西,因而會造成認識上的混淆。如議論文的論證方法中的舉例論證又叫例證法;文言文特殊句式中的介賓結構后置又叫介詞結構后置,屬于狀語后置。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區分為不同的分類類型,學生在認識上不統一,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2.語文技能的遷移問題
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屬于程序性知識,它的遷移可用信息加工心理學家J·R·安德森提出的遷移的產生式理論來解釋。其理論認為:先后兩項技能學習產生遷移的原因是兩項技能之間產生式的重疊。重疊越多,遷移量越大。
因兩項任務共有的產生式數量決定遷移水平,要實現“為遷移而教”的目的,在選文的編排、教法的選擇和練習的設計等方面都應考慮這一原理。教材設計應能使學生避免因跳越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必要步子而出現錯誤。從教學方法看,技能之間產生遷移的本身是共同的產生式而不是它們的表面相似。共同的產生式也是共同的規則。規則又必須以概念和原理為基礎。所以不論何種具體技能的教學,都必須注重概念和原理的教學。教師應該精選和編輯這些知識和原理,促進這些陳述性知識向語文技能這一程序性知識的轉化,從而促進語文學習的遷移。如學生掌握了現代戲劇的鑒賞方法可促進他們對古代戲曲的鑒賞學習,學生掌握的小說鑒賞技能可向戲劇鑒賞學習遷移。也就是說,學生容易從一種技能的學習向另一種技能的學習遷移。
從練習的設計來看,有研究表明,先前學習的內容,必須有充分的練習才易于遷移,否則先后兩項任務會因有共同成分而導致混淆。也就是說,學生可能沒有掌握他們的共同的產生式規則,只注意了表面的相似而未發現實質的差異。如果有充分練習,許多基本技能可以成為自動技能而不必有意識地注意,這樣就可能有力地促進新任務的學習。教師在矯正學生的遷移性問題時,應強化與該問題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詩歌的修辭手法,應從三個方面分析:運用了哪些具體的修辭手法、結合詩句進行解釋、達到了怎樣的藝術效果。這種分析技巧可遷移到現代文閱讀的修辭手法鑒賞中,因為二者的產生式相同。
小說中的細節描寫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它是人物心理的外化,凸現人物的個性。人教版高中語文大綱教材第二冊閱讀第一單元安排了小說鑒賞,寫作第一單元是寫出人物的個性,強調要有真實生動的細節。這就充分體現了編寫者的用意,即閱讀技能向寫作技能遷移,使教材編寫更加科學化。教師應充分用好教材,閱讀單元結束后,馬上對細節描寫進行歸納,再布置作文,以讀帶寫,促進學生語文技能的及時遷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認知策略的遷移問題
要實現“為遷移而教”,除了要重視陳述性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遷移,還要重視策略性知識的學習和遷移。
心理學家雖然找到了認知策略遷移的理論,但認知策略遷移研究的實驗結果要轉化為學校的教學實踐,仍然需要教育學家和教師的不斷努力,因為傳統學校教材中并沒有把策略性知識作為學校教學的獨立目標,教師沒有受過策略性知識教學的專門訓練。根據知識分類學習論和策略性知識的學習與遷移研究結果,我們應把策略性知識教學作為重要教學目標之一。為此,教材中也應有適當反映策略性知識教學的要求,而且還要以策略性知識教學實驗中積累的成功經驗來訓練教師,使策略教學達到持久遷移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學生不易發現自己文章中的錯誤,但比較容易發現他人文章中的錯誤。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發現并改正自己文章錯誤的策略訓練。
〔1〕韓雪屏《語文教育的心理學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李海林《言語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