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題型分類
2007年全國高考語文共18套題,呈現多元格局,就作文題而言,可謂花樣迭出、異彩紛呈。現在對18道作文題作一番回顧,分其類,撮其要,指其優劣,評其得失,并以此為基礎展望未來作文題的發展趨向。下面給18道作文題進行大體分類。
人生話題類。這類作文題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能激發學生對社會、人生、心靈的體驗和思考,在2007年作文題中占了多數。主題有關愛(全國卷II有感于叢飛幫助他人)、勵志(上海卷“必須跨過這道坎”、遼寧卷“我能”)、感恩(安徽卷“提籃春光看媽媽”)、人生思辨(四川卷“一步與一生”)、審美情趣(湖南卷“詩意地生活”)等。
語文話題類。這類作文題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如湖北卷根據對母語的感受、學習和運用作文;江西卷在“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和“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兩小題中選擇一個作文;北京卷以對“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兩句唐詩的感受理解為基礎,延伸拓展到對社會人生的感受等。2007年是“文革”后高考恢復30周年,因此重慶卷以“酸甜苦辣話高考”為話題寫作,也在意料當中。
看圖作文類。這類作文題有漫畫,有實景圖,要求細看圖畫,理解其中蘊涵的奧妙后作文。如全國卷I畫一小孩踩中西瓜皮“摔了一跤”,社會、學校和家庭都來關切地詢問“出事了吧”,要求就此發表感想;全國卷II小作文,給出奧運火炬上的祥云圖案,要求展開想象寫作;湖北卷小作文,給出第八屆中國藝術節節徽,要求結合節徽含義,為大會會場擬一副30字以內的對聯。
命題作文類。這類作文題意顯豁,要求嚴格按題目要求寫作。如福建卷“季節”;上海卷“必須跨過這道坎”;天津卷“有句話常掛嘴邊”;遼寧卷“我能”;四川卷“一步與一生”;安徽卷“提籃春光看媽媽”;湖南卷“詩意地生活”;江西卷就語文學習發表感想。
組合型題類。這類作文題以一大帶一小的形式出現。大作文依循常規,不復贅述;小作文一般幾十個字,分值為4~6分,如全國卷II“奧運與祥云”;北京卷寫熟悉的一處文化觀光景點;廣東卷要求從2008年奧運會四個比賽項目的標志圖形中選取一個,展開聯想寫一段話;湖北卷要求為第八屆中國藝術節會場擬對聯,同時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寫一段歌詞;福建卷根據示例仿寫句子;江西卷以“走進考場”為開頭寫一段話等。
奧運話題類。如全國卷II、廣東卷、湖北卷等,但都是分值低的小作文。
以上18道作文題分為6大類,許多題“身兼二任焉”,既屬此類又屬彼類。給這些題劃分類型本來就是困難的事,這樣的劃分只是提供一種參照。
二、特點闡述
總體來說,2007年高考作文題多樣性中有統一性,既緊抓語文工具性的主線,又強調語文人文性的導向,具有較為鮮明的時代特征。下面對這6大類作文題的特點試作總結、提煉。
人文性強。這是18道作文題的普遍傾向,反映了高中語文新課程倡導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精神。對考生人文精神的考查,已經成為新世紀以來高考作文命題的一個積極方向,自2001年“誠信”話題作文開創先例,此類話題或命題不斷出現。這一積極方向昭示著高中作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傳授技法的狹隘區域,而要擴展到奠定精神底蘊、提升人格品位的方面,即將做人與作文統一起來。雖說這種昭示已經比較明顯,但是許多高中語文老師置若罔聞,仍舊把作文當成技藝上的事,理念和方法落后于社會發展形勢,引導學生誤入歧途,這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視。
文學性強。偏重考查學生的形象思維、詩意情懷、悟性、靈氣,那些文學修養好、文筆靈秀的考生得以施展才華。如湖南卷“詩意地生活”,與其說是考查學生的語言文字、立意創意等能力,不如說是考查他們的文學感覺、詩人氣質;江蘇卷“懷想天空”、安徽卷“提籃春光看媽媽”和山東卷“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等也都與此類似,有較為濃厚的抒情意味,需要美好的感情傾注字里行間。文學性走強的趨勢,始于上個世紀末的課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學改革和考試改革,盡管遭遇不少非議,但勢頭不可阻擋。
隱喻性強。明言此而暗喻彼,由喻體引發無限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這樣的作文題實際上是考查學生解讀、解說喻體與本體關系的心智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江蘇卷“懷想天空”,命題本意不在讓考生懷想天空中有何景何物何色彩,而在于聯想人間的“天空”和心靈的“天空”;北京卷對古詩句“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的解讀,要求發揮聯想,寫出人生的境界、生活的情趣、人的心態等;福建卷“季節”寫喻體或本體均可,既可以寫自然的季節,又可以寫人生的季節。隱喻性強的作文題需要好的悟性,如果平時未加訓練很難駕馭這樣的題目。
成人化傾向。有的作文題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高中生的生活實際,作文范圍圈定在學生不熟悉的領域或情境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期待過高。如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江蘇卷“懷想天空”,過于空靈,除了少數文學訓練良好、語言功底尚可的學生外,多數考生難以駕馭,只會說些不著邊際的漂亮話;湖南卷“詩意地生活”似受“詩意地棲居”名言的啟發,也同樣與學生相距甚遠,學生從小到大過著“家庭—學校”這種來回穿梭的單調而緊張的生活,有多少詩意可言?盡管試卷上特意強調那個“地”字,卻想不到學生只會假裝“詩意地棲居”,作空洞抒情。其實這些題目拿來考作家、詩人都難度較大,更何況高中生。
難防宿構。高考作文題從來就嚴防被人押中,謹防宿構,但為了給廣大考生以廣闊的施展空間,給出話題、材料來作文,又難防宿構,這是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天然的弱點。2007年的作文題潛藏著宿構的可能性,如山東卷“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令人想起小學、中學作文“難忘的一件事”“難忘的一個人”等,只是換了個題目罷了;再如江蘇卷“懷想天空”,同樣可以借用難忘的一個人、一件事的材料,只不過以“天空”開篇、結尾或中途穿插就行了;又如寧夏、海南卷,就法國化學博士別涅迪克發明裂而不碎的汽車玻璃的故事談感想,其實暗含一個“機遇與創造”的事理,這是司空見慣的作文和口語訓練話題。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考生在考試前把過去寫的作文拿出來翻看,或許可以派上某些用場;還可以在腦子里多準備幾個話題的素材和思路,以應考場之需。
寬容傾向。在思想觀點上給考生以一定的自由度,不像過去那么嚴苛,具體表現是一些嚴肅的話題可以正面說,也可以反面說,觀點沒有正誤之分。如江西卷在“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和“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兩個命題中任選一個來寫,考生可以表達對語文的一往情深,也可以表達對語文的失望,這在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再看北京卷,對“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的解讀共列舉了5種,這5種解讀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表明命題人主動引發思想開放、觀點自由的態勢。這也符合高中課程標準提出的“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的要求。
三、來年預測
預測未來高考作文命題實在是一件強人所難的事,可這又是廣大師生所期待的。我們根據對既往高考作文題的考查和對未來多方面形勢的判斷,對來年作文題的可能性或總體趨向進行描述,以期與大家共同探討。
人文性色彩只增不減。這一色彩愈見其濃,是近幾年作文題的總體趨向。命題主題將可能在品德、情趣、勵志、關愛、感恩、堅忍、求善、嫉惡等方面選擇。
文學性傾向依舊明顯。抒情散文成為高考作文的常見文體,以福建某些地方的統計為例,2007年寫“季節”題目的高考作文中高分段的都是抒情散文,少有純粹的敘事文和議論文,盡管這一題目可以寫成多種文體。因此,文學性敘事、文學性抒情成為高考作文的主要手法,這種趨向在當前下放命題權力、各地自主命題、力求個性化的形勢下更容易出現。
抽象性話題熱度不降。這一趨向是伴隨著文學性趨向而產生的,命題講究表里雙義,明此而實彼,言實而意虛,抽象性、深層性思考才是命題所要考查的,內容可能關乎文化、哲理、道德等,雖有超越學生認知水平之嫌,但我們不得不重視。
命題作文重新回歸。原以為此類命題形式已銷聲匿跡,沒想到今年又回來。命題作文有話題作文不可比擬的優點,在來年仍將為一部分命題者所青睞,有必要經常訓練。
奧運話題巧妙顯形。2008年將是中國的奧運年,高考將在北京奧運會的腳步日益臨近的時候進行,奧運話題進入高考作文不可避免。當然,奧運話題以什么形式出現又是最費思量的,命題者會千方百計地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命題,因此考生應在作文訓練時勿忘“奧運”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