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說明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所選篇目均為劇本。《茶館》《陳毅市長》是話劇劇本,《開國大典》是電影劇本。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對話劇劇本的特點有一定了解,但要理解電影劇本與話劇劇本的不同還有一定難度。
學習本文要在了解時代背景的基礎上反復誦讀,理解劇情,把握人物性格特點,體會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進而提高欣賞戲劇作品的能力。
學習本文可采用分角色朗讀、排演課本劇等教學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二、教學目標
1.積累重要字詞和相關文學常識;
2.理解劇情,了解電影劇本與話劇劇本的區別;
3.分析毛澤東等人物形象,體會作者通過生活細節刻畫人物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入一: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有一個令所有中國人揚眉吐氣、令全世界為之矚目的典禮,哪位同學知道這是什么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慶典,也是宣告中華民族獲得新生的慶典。下面我們一起學習第五單元19課:電影文學劇本《開國大典》。
導入二:由電影《開國大典》片段(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或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錄音導入。
(二)檢查預習
利用大屏幕或卡片檢測字詞,也可同學之間互相檢測。
(三)初讀課文,確定學習重點
1.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劇情。要求帶著問題讀書,以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學習這篇課文應該解決哪些問題?
2.學生討論本課的學習重點。(提示學生,確定一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時,可以參考單元說明和思考與練習。)
3.全班交流,教師歸納。
(1)積累字詞,理解劇情。
(2)了解電影劇本與話劇劇本的區別。
(3)說說毛澤東是怎樣一個人?
(4)作者是怎樣塑造毛澤東等人物形象的?
4.確定第一課時的學習重點。可將前兩點“積累字詞,理解劇情”和“了解電影劇本與話劇劇本的區別”作為第一課時的學習重點。
(四)師生合作,突破重點
1.師生合作朗讀課文,進一步感知劇情。
2.復述課文,學生點評。復述的目的是理解劇情,要求:(1)用自己的話和課文中的主要語句,把內容有條理地敘述出來;(2)把人物對話改為陳述句。
3.聯系學過的話劇劇本《茶館》和《陳毅市長》,以小組為單位比較話劇劇本與電影劇本的不同,組長主持并做好記錄,全班交流。
4.老師小結話劇劇本與電影劇本的區別。
(1)話劇劇本主要以人物對話(臺詞)等手段,通過戲劇沖突的產生、發展、解決和富有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來反映社會生活,塑造人物形象。
(2)電影劇本主要通過不同的場景、鏡頭與鏡頭的組接(流動的畫面)和人物在場景中的言行來反映社會生活,塑造人物形象。
5.觀看話劇《茶館》和電影《開國大典》的片段,進一步體會話劇劇本與電影劇本的區別。
(五)布置作業
以小組為單位排演課本劇。激發學生編、排、演的欲望。每個小組排演一個片段。分組時要考慮性別、學習成績和個性特點等,要關注弱勢學生。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通過朗讀、復述,了解了劇情,討論了話劇劇本與電影劇本的主要區別。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開國大典》,走近平凡的偉人毛澤東。
(二)檢查作業
分組表演課本劇,師生共同點評。要求:態度端正,符合劇情。
(三)理解探究
圍繞“毛澤東是怎樣一個人”“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段塑造毛澤東這一形象的”這兩個學習重點進行自主學習,老師及時點撥引導。可將教學重點拆分為三個問題:①簡要概括作者寫的幾件事。②這幾件事反映了毛澤東什么性格特點?③毛澤東的形象是怎樣凸顯出來的?
1.用四字詞語概括劇本寫的幾件事,學生自由板書,師生共同評價。如概括不當,教師可以以一件小事為例做示范,其余三件小事由學生自己概括。
2.四件小事反映了毛澤東怎樣的性格特點?學生板書,老師評價。概括有困難時可再次朗讀重點段落,用心體會。
3.重點誦讀街頭吃饃、宴請程潛兩個場景,理解這些生活細節體現了毛澤東什么性格特點。
4.總結劇本刻畫人物的方法——通過生活細節塑造人物形象。
提示:可以從以小見大、生活細節的描寫等角度思考。比如,毛澤東與山羊胡子的對話、與兒子的對話等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每件事都體現了毛澤東的風范:既有偉人的博大胸懷,也有普通人的情感,是一位平凡的偉人。
5.看電影《開國大典》中“父子對話”一段,深入體會劇本通過生活細節刻畫人物的方法。
6.簡要概括課文中另一人物九叔的性格特點,再度體會課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四)師生同臺,傾情表演(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教師與學生自由組合,同臺表演一個片段。力求感情充沛,惟妙惟肖。
(五)拓展延伸
課后閱讀電影劇本《閃閃的紅星》,以加深對電影劇本的理解。